中国傩戏活化石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山花灯属于四川地方灯戏,兴起于汉,盛行于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俗称“跩花灯”。表演主要角色有两人,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一是旦角(俗称“幺妹子”)。在表演中,其眉眼、身段、步法、念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驱邪的影子。所以,芦山花灯是“傩中有灯,灯中有傩”,是研究傩戏的活化石。芦山花灯的演员土生土长,台上台下方言土语、歇后语、大实话,诙谐机趣,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花灯表演也不择场地,村前广场,田间地头,随处都可表演;伴唱的乐器多少不拘,但二胡必不可少。芦山花灯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城芦山
  为了解秘芦山县花灯戏,前不久笔者走进四川省雅安市所辖的芦山县。芦山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盆周山区县。北与汶川,东北与崇州、大邑,东南与邛崃,南与雨城区,西南与天全,西北与宝兴相连。距成都180公里。
  芦山县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在小小的县境内不可思议地拥有着两个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和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砾岩溶洞。在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南方丝绸之路经由这里伸向遥远的南方,著名的茶马古道也从此蜿蜒远去,时光虽然已过去了千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域的身影尚回荡在芦山。几条古道托起芦山的脊梁,芦山也成为这几条古道上不可或缺的明珠。
  芦山县曾经是三国名将姜维的封地,这里是当时蜀汉政权的产粮基地,县城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平襄楼(又名姜庆楼),是历来当地人祭祀姜维的地方,这里至今保存有姜维的墓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丰富的红军文化:1935年红军长征时曾在这里休整长达3个月之久,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红军总医院就设在芦山县龙门乡,这些故址现保存基本完好,而芦山是一个被很多游人遗忘的地方。
  芦山花灯的渊源
  阳春三月,我走进了有“汉代文物之乡”的芦山县。芦山花灯源于详细何时,不得而知。清朝乾隆年间的《芦山县志》上记载,芦山花灯在北宋时期已是“沿门讴俚曲”,很是兴盛。
  看芦山花灯表演,观众无不被“花鼻子”(丑角)的奇特扮相而感到吃惊。他不但反穿皮袄,而且还斜挎半边膀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反穿皮袄是羌族人的习俗,斜挎半边膀子的是藏族同胞的穿着。而表演者的唱词和念白又是地道的汉语,一个地方戏曲有多种民族风情,说明芦山花灯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有人认为,在2000多年前,芦山是古青衣羌国的治所,自然是羌人的天下,只是后来秦灭巴蜀,汉人与少数民族在这块不大的土地上你来我往,芦山成了“民族走廊”,也许在民族融合交往的过程中,芦山花灯就诞生了。
  也有人说,芦山花灯与巫术有关,是一种坛法事与演剧艺术相结合的傩戏剧种。芦山庆坛在古代十分盛行,家中需要祈福祝愿,花钱请傩戏班子设坛作法事,单调乏味的法事旷日持久,很难吸引人们的兴趣,于是庆坛中加上灯戏活动,可在作法事间隙插演灯戏,达到娱人又娱神的目的。久而久之,“灯坛两开”,芦山花灯就从芦山庆坛中独立出来了。
  芦山本是古青衣羌国所在地,青羌好巫,因而芦山庆坛从古到今十分盛行,宋代是它的鼎盛时期。芦山在三国蜀为汉嘉郡首府阳嘉县治,为蜀之边郡。县民历代崇祀姜维,据明代《请建屠侯祠碑记》等记载,自西魏起,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殉难之日,全城高搭彩楼48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于诸彩楼,歌舞竞胜,娱神娱人,成为当地民俗一景:“八月彩楼”,所谓“四十八台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清胡联云《八月彩楼》诗)。
  芦山庆坛表演,其眉眼、指爪、身段、步法、念白、唱腔,基本上是当地芦山花灯中丑和旦的表演方法。因而形成了“傩中有灯,灯中有傩”的特点。芦山花灯在傩戏中得到发展,傩戏在花灯中得以变异保存。久而久之,花灯表演就从傩戏的宗教活动中解脱出来。芦山花灯,可算得上是研究四川傩戏的一块活化石。
  痴迷的花灯爱好者
  据说以前芦山花灯都是男的表演。芦山花灯除了乐队和帮腔外,主要角色只有两个,一“丑”一“旦”,但旦角也是男的扮演的。在演出过程中,也许是为了取悦观众,丑角还有一些明显的“色情”表演。有专家考证,角色反串,说明花灯跟庆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作法事的都是男性。从有色情内容的表演来看,也可看出古人生殖崇拜的遗风,算不上是淫秽表演。解放后,芦山花灯曾一度禁演,原因就是有“封建残余”。
  在芦山,有一群痴迷的花灯爱好者。每天晚上7时,裴体文、高永军、雷玉生等人陆续来到位于芦山县城北街的天主教堂,就连住在乡下的退休老师周泽荣也骑着自行车赶来。痴迷者有自己的“组织”——芦山县青衣民乐队。他们几乎每晚都要集中排练《妹儿子乖》等花灯剧,一有空,他们就上街“跩”花灯。“芦山青衣民乐队”的主要成员,由退休干部、教师、农民等阶层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今年67岁的裴体文是艺术总监和总指挥。他师从于已故的花灯艺人张凤仁。6岁那年,裴体文第一次听见芦山花灯的曲调,60年过去了,他至今不忘:“三花脸,花鼻子,都是我们花灯人的名字……”这是他第一次听的芦山花灯唱词,60年过去了,他现在还能唱。有一个和他同龄的女孩叫桂花,俩人跟在一个叫王国忠的艺人背后撵,百看不厌……没人的时候,他们一个扮丑角,一个演旦角,像模像样地“跩”起了芦山花灯。正好有一个叫张凤仁的老艺人与他同村,一有空闲,他就缠着那人学艺,而张凤仁从小就“跩”花灯,丑、旦角色都表演。
  裴体文扮演花鼻子,演幺妹子的叫余学英,是一个家庭妇女,平常还给人家当保姆。拉二胡的是退休公务员高永军和退休教师赵德祥、周泽荣,弹月琴的是在职教师雷玉生,周泽荣还住在城外,排练结束后,他要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回家。当二胡、月琴的旋律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响起时,裴体文和余学英一“丑”一“旦”就开始表演了。
  “三花脸、花鼻子,都是我们花灯人的名字;花鼻子本姓潘,家住半崖上扯风箱……”最先登场的是裴体文,只见他鼻梁上贴了一块“白豆腐”,手摇一把扇子,又说又扭“跩”上台。“你问我为啥子要贴上花鼻子?说来话长,那是2000多年前,刘邦打下天下要吃豆腐,我老祖公磨的豆腐白白绿绿嫩冬冬,动动闪闪香喷喷。那个时候我们想打广告没得钱,有了钱又没得电视打广告,只好切块豆腐搁在鼻梁骨上做招牌,一来二去就成了花鼻子啰……” 随后,他一声长吟“幺妹子……”刚才还抱着人家孩子的余学英边答应边“跩”上了舞台……手拿长竹竿挑着大红灯笼的一群幺妹子也跟着他们“跩”了起来。空荡荡的大厅没有电灯,他们点燃了蜡烛,顿时烛影摇红,“清早起来唱山歌,一对情人正相当……”一出《妹儿子乖》“跩”了起来。
  除了在县城表演外,这支队伍还经常移师乡下,在农家小院里他们又“跩”起了花灯。在裴体文家中,我们看到了当年他为张凤仁拍的照片,那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可惜他已病故10多年了,我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表演了。据说,张凤仁丑旦都能演,而且“跩”得出神入化。在裴体文的内心深处,虽然自己并没有向张凤仁拜过师,但他一直视张为恩师。在芦山花灯的历史上,有过很多知名艺人,除张凤仁外,还有王三巧、程先开、唐玉生、黄步云、任明礼等,其中名气最大的是王三巧。2000年版《芦山县志·人物志》中,有一人物传略,那人就是王三巧——芦山历史上有名的花灯艺人。
  “跩”过千年的艺术之花
  芦山人说表演花灯就是去看“跩花灯”,似乎离开了“跩”,就不是花灯似的。其实,一个“跩”字,道出了芦山花灯的绝活,那就是除了学、说、逗、唱外,还有“跩”。丑、旦闻“乐”起舞,扭“鸭子步”,唱花灯调。芦山花灯,一“跩”就是2000年,“跩”过了万千世界、风雨千年、人间百态,“跩”出了今日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幸福祥和……更为可喜的是,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从芦山花灯的基本舞步中提炼出的“集体跩花灯”,更是把古老的艺术变成了大众艺术。“集体跩花灯”看上去步履轻盈、姿态优美,配上极具地方特色的花灯曲调,群众的参与性相当强。
  (编辑 朱晓婷)
其他文献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鸿鹰街道办事处大营社区成立了计生流动阅览室,大大方便了该社区居民接受计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有效普及了计生知识。  据悉,该计生流动阅览室的成立得到了卫东区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与无偿赞助。阅览室主要以计生报刊、杂志、书籍、《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新《婚姻法)等为主要内容,辅之以经济、科教、文化、生活小常识等群众喜爱的书籍,无偿提供给居民阅读。为了方便居民阅读,阅览室
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放心医院?如何把医院办到人民的心坎上?河南省清丰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做法是: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创优硬件建设、强化服务质量、惠及民生安康”这三张牌努力做好做强,使医院走出一片新天地,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2013年,医院业务收入达到2906万元,分别比2010年、2011年、2012年增长154%、70%、25%;年住院人数达到5516人,分别比2010年、201
近期,湖南宜章县计生委、文化局、计生协会精心组织2013年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送戏下乡活动演出活动。  为繁荣新农村的节日文化生活,宣传婚育新风和计生惠民政策,该县高度重视计划生育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县文化局安排专业人员编写婚育新风、计生惠民政策以及融合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等内容的文艺节目,并由专业水准的莽山艺术团专职人员排练表演,为广大群众送上50余场包括小品、情景快板、音乐剧等内容丰富的人口文化大
江苏省丰县师寨镇不断完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依法行政、利益引导等方式方法,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有效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一是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世代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电子屏功能,专门制作了“阳光政务电子展台”多媒体播放系统。利用村调频广播制作了人口计生广播专题节目,用U盘、SIM卡等电子介质或者网络传输的方式,实现节目的复制、传播,从而方便快捷地将人口计生法律
依法行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在依法行政的大前提下,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把依法行政贯穿于人口计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依法行政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前,人口计生工作正经历一场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依法行政手段为主的嬗变,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惯性的束缚,这个过程注定是长期艰难的,其直接表现为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在基层遭遇现实
独竹漂的发源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赤水河流域是中国南方远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71年曾在桐梓县九坝紫山岗南麓发现“岩灰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此外还保存有自秦、汉起的古代文物,如岩墓、摩岩碑刻、石窟寺等。  独竹漂,它是生活在赤水河畔的人们从长年累月的生产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而成的原生态体育活动。其最早是居住在赤水河两岸的人们为了解决交通出行
“你们的关心关爱,让我重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近日,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清泉镇大地村特别扶助对象赖海明在接过县人口计生部门送来的5000元慰问金时,激动地说。  湖南省郴州市共有计生特别扶助对象700余人。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冷暖放在心头,采取多种措施为他们排忧纾困。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各级进一步建立健全计生扶助机制,对特扶家庭进行全方位大力度帮扶。各级在全面调查摸底、核实情况基础
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是一部人类服饰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衣服以人体为基础进行造型,所以被称为人类的第二张皮肤。作为一种精神与文明现象,衣饰蕴含和体现着历史和时代的特质。也就是说,社会政治的变化与社会经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组织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管理村内的事务。在一些人看来,村党支部的领导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似乎成为一对矛盾。针对这一问题,本人试从理论上分析党的领导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关系,从现实中探讨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上寻求矛盾的一致以及统一。    理论上的和谐  什么是村党支部的领导?支部的领导就是率领和引
自古中原出美食,大到豫菜系列,名扬华夏,自不必说,只不过太过高档,普通百姓,凡夫俗子,日常生活中恐难企及,无福享受。但是,中原有一道面食倒是雅俗共赏、官民同享、全民咸宜的美食。你猜她是何物呢?也许你已经猜到啦,对!她就是——河南羊肉烩面!  而习近平到兰考吃烩面,不经意间也是对大众餐饮的一种鼓励和推动。“上行下效,群众跟风吃烩面是践行节约的体现,也是推动我们把大众消费真正做好。”河南餐饮业者备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