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wei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态,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健康”这个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健康不公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二、树立整体意识,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体育教学自身的存在、发展和培养人的过程是不可孤立的,体育同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属性,体现了体育与其他学科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认识这一整体性,必须站在教育整体高度上来研究和教材,分析学生和开展教学活动。否则,不但会制约教学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使我们误入片面施教和主观失误的歧途。只有加强体育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做到让体育为各学科服务,让各学科为体育服务,才会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挖掘体育教学的潜在魅力,开辟体育教学的新格局,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和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活动,如大家所熟悉的游戏活动之一——美化我们的校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这样,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三、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大体育”的方法体系
  体育之“大”也应体现在方法上,在过去的实践与研究中,我们积累了较多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研究这些方法时,我们一般只是孤立地去进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单纯地利用某一方法来开展全过程的教学,无论这种方法有多前卫,就像我们不能只用筷子而不用碗来吃饭一样,最终是无法解决体育教学的“温饱需要”的。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科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又要把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研究和论证,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和方法体系。此外,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体系,使这些科学的方法根据我们的需要,产生“化合效应”,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工作。
  四、强化“内外”结合,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大体育”之“大”还应体现在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一堂较为成功的体育课,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认为:我们的“下课”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怎么办呢?唯有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我们必须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这是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动力之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多质性的系统作业过程,在现代教学理念的视野里,启发认知、活动化、主体性教学、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互动性、开放性、有效信息输裁、预设与生成等不同质性的思维理念,都统一在教学过程这一系统里。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学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多、快、深;二是间接促进
期刊
初入学的儿童,刚从轻松自由的幼儿班到比较正规有一定约束力的班集体,环境有所改变,知识要求有所增加,他们扮演的角色也改变了,由随心所欲的幼儿转变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他们成长中的第一次转变,但他们的心理、生理并不能随着角色的改变而立即转变。那么,怎样使这些刚入学的儿童较顺利的学习数学呢?下面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中创设“情境”进行快乐教学,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童话故事开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聋校教学中注意从聋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依靠聋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努力把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引导聋生运用生活0经验学好数学——感受生活化数学;同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化生活。这样,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让聋生切实体验
目的:牙周钢丝结扎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采用组织学、计量组织学观察及酶联免疫和硝酸还原酶检测法,探讨大黄素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用纯种5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患者以睡眠期间上气道反复阻塞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认
【摘要】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现在很多课堂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主张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应还学生以“自由”,让他们在音乐课上享有真正的权利。  【关键词】音乐课学生享有真正权利  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现在很多课堂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总让人感到乏味,在校园内几
目的:将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IGF-1)以明胶微球(Gelatinmicrosphere, GMs)为载体缓释剂,形成IGF-1明胶微球复合物,局部应用于兔下颌骨骨缺损处,通过对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美育不仅仅是欣赏和享受,更是开拓了一代人的视野,充实了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了一代人的觉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致力以美试教,以美育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重点,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才会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