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发展,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如果一个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话,那么他未来发展的机会会很大,可以选择的职业也更广泛。但是传统的初中体育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学生跑步怎么样,引体向上能做几个等等比较表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抗压能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锻炼。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说明一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下如何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锻炼。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锻炼;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355
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基本素质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大的变化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素质当然也包括心理素质。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想使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变好的话,就需要体育老师们的引导。在当今这个时代,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是很快的,但是他们的挫折耐受度是很低的,这个原因很简单,其实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挫折太少了,父母把他们保护的像温室里的花朵。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新课程发生了改革,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面对,冷静沉着的去解决问题,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 初中体育进行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作用
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这里所说的整体素质除了自身要具有社会上需要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因为只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打标的情况下,才能毫无顾虑的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这样的话也更容易把事情做好。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说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因为合适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强度,这些强度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跑步,跑步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长跑,大家能够坚持下来其实靠的就是意志力。而且,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能够被直接看出来的,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2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
2.1 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法
對于老师而言,要清楚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对他们采用同样的锻炼方法的话,可能对于一部分学生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那么这就会导致这些不合适的学生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通过在课堂上的细心观察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锻炼心理素质的效果。比如说有些学生比较排斥跨栏这一运动,那么老师就可以和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排斥跨栏的真正原因,然后再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2.2 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所以他们的挫折耐受度可能是比较低的,但是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如果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不够的话,可能就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难度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一步步的闯关挑战,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挫折耐受度。
2.3 创造有效的体育平台,激发运动兴趣
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难度较大,其二是兴趣不足。而笔者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创造有效的体育平台可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运动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运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也会使他们觉得体育运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作用很大。同时这些运动比赛的形式也不一定是老师来规定,可以让学生自主去选择,这样他们就会有主人翁意识,更加激发了他们比赛的积极性。
3 结语
体育锻炼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初中体育老师不要觉得体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而应该真正进到一个体育老师应该尽的职责,引导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本文基于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因学生而异制定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等,体育老师应该想办法来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阮福华.浅谈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0):155.
[2]童正花.克服心理障碍、突破教学模式—浅析体育心理训练教学的革新思路[J].田径,2019(2):68-6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心理素质;锻炼;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51-355
初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基本素质还没有定型,还有很大的变化区间。当然这里所说的素质当然也包括心理素质。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想使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变好的话,就需要体育老师们的引导。在当今这个时代,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是很快的,但是他们的挫折耐受度是很低的,这个原因很简单,其实是因为他们经历的挫折太少了,父母把他们保护的像温室里的花朵。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新课程发生了改革,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面对,冷静沉着的去解决问题,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 初中体育进行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作用
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整体素质较高的人才,这里所说的整体素质除了自身要具有社会上需要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以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因为只有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打标的情况下,才能毫无顾虑的去做对社会有用的事情,这样的话也更容易把事情做好。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说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因为合适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来讲会有一定的强度,这些强度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跑步,跑步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长跑,大家能够坚持下来其实靠的就是意志力。而且,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实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能够被直接看出来的,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2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
2.1 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法
對于老师而言,要清楚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对他们采用同样的锻炼方法的话,可能对于一部分学生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那么这就会导致这些不合适的学生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通过在课堂上的细心观察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锻炼心理素质的效果。比如说有些学生比较排斥跨栏这一运动,那么老师就可以和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排斥跨栏的真正原因,然后再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2.2 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所以他们的挫折耐受度可能是比较低的,但是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如果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不够的话,可能就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难度的体育运动,让学生一步步的闯关挑战,在引起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加大难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挫折耐受度。
2.3 创造有效的体育平台,激发运动兴趣
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难度较大,其二是兴趣不足。而笔者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创造有效的体育平台可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运动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运动中得到快乐,这样也会使他们觉得体育运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作用很大。同时这些运动比赛的形式也不一定是老师来规定,可以让学生自主去选择,这样他们就会有主人翁意识,更加激发了他们比赛的积极性。
3 结语
体育锻炼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初中体育老师不要觉得体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而应该真正进到一个体育老师应该尽的职责,引导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本文基于这一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因学生而异制定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等,体育老师应该想办法来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阮福华.浅谈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0):155.
[2]童正花.克服心理障碍、突破教学模式—浅析体育心理训练教学的革新思路[J].田径,2019(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