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源流新考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o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