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爱心点亮山村产业脱贫路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导读:黄振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人。2014年参加了炎陵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2015年成立了炎陵辉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走“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道路。2015年加入炎陵县爱心协会,指导和帮助贫困家庭、残障人士种植黄桃,全县经他指导的农户涉及炎陵周边4个县市,19个村350余户。
  在106國道炎陵与桂东交界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黄桃产业“爱心”人物,他不但自己的水果产业做得让村民们羡慕,他一心帮扶贫困村民做好水果产业的事迹更让人们尊敬。他,就是2014年炎陵县首批示范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黄振华。
  爱钻研,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黄振华就开始种植了柰李、梨、板栗,后来又发展种植黄桃。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种下去的果树不挂果,更不用谈经济效益了。
  2010年5月,他听到乡里举办果树种植培训班,就带着好奇之心去听课,原以为老师只会指手划脚讲理论,学不到什么东西,没想到超出他想象,农业科技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令他刮目相看,每一个生产问题都有针对性地讲解,就好象完全针对他的果树来讲的。此次培训后,完全改变了他对科学种植果树的看法,回到家,他把仅存活的一棵黄桃树按老师讲的进行了试验。等桃子成熟时,熟桃竟卖了200元。从此,只要哪里有农业技术培训,他就会积极参加,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业余时间又积极与农户交流探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8月,家中唯一的那棵黄桃树,在他的刻苦钻研与实践下,生产出的桃子卖到了1200元。两年来的学习与实践,让他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这年冬天,他说服家人把家里的十多亩山区稻田和荒土按标准化栽培的要求,全部种上了黄桃,准备大干一场。
  看着种下去的黄桃树在慢慢长大,为了更好地掌握黄桃标准化栽培技术,2014年黄振华报名参加了炎陵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训,在学习中,每一次实践和老师交流,他都带着一股钻研精神,不把问题弄清弄懂决不甘心。也正如此,他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大幅增加。2017年8月,他家 十多亩四年生的黄桃产量9800斤,收入8.82万元。
  爱事业,抱团合作谋发展
  自从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他对国家政策与农业发展方向有了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当自己被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后,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和担子的沉重。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发展当地的水果产业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
  “抱团”发展,让他找到了突破点。2015年3月,在他努力下,成立了炎陵辉民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走“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全村农户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的运行模式,目前已发展会员68余人。
  为了做好黄桃产业,黄振华一直十分忙碌,自己边学边教,为了全村都发展产业,他没有放弃帮助任何一个人。朱汉松,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山田因缺水抛荒多年,黄振华多次与他沟通,终于在2014年冬种上了220多株黄桃,3年来,从除草、施肥、修剪、套袋、病虫害防治,到2017年的黄桃销售,都没有离开过他。还有残疾人朱辉,贫困户方世友等等,为了帮助他们做好水果产业,黄振华都全心全意去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点。据了解,全县经他指导的农户涉及炎陵周边4个县市,19个村350余户。
  献爱心,自己富还要大家
  从2012年冬发展黄桃产业以来,黄振华因为起步晚,并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了去帮扶更多的贫困家庭,2015年3月,他加入了炎陵县爱心协会,用自己的技术和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去资助需要帮助的人。
  龙溪乡仙坪村单臂残疾人凌振武,是典型的贫困家庭,其妻也无法正常行走。2017年正月,夫妻两人因车祸住院长达半年之久。“人残,产业不能残”,除了发动群众筹集住院费用外,黄振华还号召各乡镇发展黄桃种植的爱心人士,成立了“果树修剪专业组”,承担起他家120株黄桃的管理,从修剪、施肥、打药、套袋,到果实采摘上市,每次他都组织爱心人士前往。在他与爱心人士的大力帮扶下,凌振武重振生活的信心,2017年凌振武家的黄桃喜获丰收,产量达7000斤,卖桃收入4.8万元。
  在炎陵,像凌振武这样依靠产业脱贫的家庭还有很多,他们很多人都受到过黄振华的帮助,目前全县经黄振华帮扶的贫困家庭有39户,幅射带动发展水果产业的已不低于145户。正如他所说:帮扶贫困家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黄振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培育,不仅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路,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且还身体力行亲自带动其他人,让更多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农业局)
其他文献
北京市农广校以“提高素质,科学经营,生态致富,培养技能”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带领各分校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面做好教学科研、服务理念更新,达到共融共通、共促共建、共研共进的成效,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动首都“三农”事业发展。  一、以合作社为建设点  以田间学校为媒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科技到生产力的转化。首先在昌平区农广校、门头沟区农广校开始实施,目前农民合作社集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内容和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面积有110多亩,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随处能听到羊群的“咩咩”叫声,满眼青色的蔬菜,一幅农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谁能想到这是一个20多岁年轻大学生的杰作。这个大学生凭借自己所知所学,在这里创业,在这里奋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种养结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阵阵喝彩,他就是洛阳约书亚家庭农场总经理黄飞雷。黄飞雷生于1993年,2015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学习
栏目名称: 农科讲堂  承担培训: 农业部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  栏目时间: 互联网7*24小时点播 卫星网工作日8:30-12:30,13:30-17:30轮播  节目形式: 以专家讲座和访谈为主  节目定位: 宣讲政策法规、普及科学技术技能,让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系统干部及时了解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学习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方法,切实提高他们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我国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15亿。随著手机普及率的提升,农村人口手机使用量上涨,智能手机也成为了帮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农具”。手机可以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动态,把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可以用手机APP管理养殖场、农场、果园等;手机还可以帮助农民网上销售农产品。节目中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应用广泛的涉农APP,以及如何利用APP来服务农业生产。
二十六年如一日,他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素有“华人老家”美誉的洪洞的农业基层一线,他的足迹踏遍了槐乡大地的山山水水。看着农户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毫不保留;担任县农广校校长十年来,他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默默奉献在农业教育培训的前沿。他的学生桃李满洪洞,农广校俨然成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黄埔军校”。他就是2017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获得者,洪洞县农广校
人物导读:李玉升,男,山东省招远县人。2003年下岗,开始进行生猪养殖。2010年创办自然养猪法养殖场,现在已经成为年收入500多万元的大型养猪场。2011年注册成立招远市绿曙桃园有限公司,实现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2013年参加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过认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致富的典范。  从一个下岗工人,到创办生猪养殖场,从生猪养殖失败到再次创业,终于成功。李玉升
在雄伟的祁连山脚下,丝绸古道的戈壁上,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裕固族。前不久在甘肃酒泉旅游时,我们有幸受到了裕固族同胞的盛情接待,不仅吃到了当地有名的美食“肉肠”“支果干”和手抓羊肉,还喝到了裕固族特有的成奶茶。  喜欢旅游的我走过国内很多少数民族聚居区,也见过很多与众不同的饮食风俗,但是,裕固族同胞对茶的依赖是我前所未遇的,他们的茶瘾太大了!我在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看到,当地裕固族同胞
《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  确定柑橘施肥量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以产定肥,按照果实产量确定柑橘一个生长周年内的肥料施用量,这种方法适宜于产量比较稳定的成年树;二是按生产经验,这种方法盲目性较大,适用于老产区有丰富栽培经验的种植户;三是叶片养分分析法,是在6-7月份测定非结果枝条上部叶片的养分含量。本期节目介绍了柑橘营养诊断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施肥方法等内容。  —— 致富早班车
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 ”所具备的“创新驱动、跨界整合”的新特性,实现传统农民培训与先进办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构筑农民培训事业发展的新优势,成为摆在基层农广校面前的一个新题目。招远农广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打造“互联网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坐标,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健康成长的“智囊团”  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互联
农业农村部与中信集团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金融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合作协议的签署,既是农业农村部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发出的乡村振兴倡议书,也是中信集团支持乡村振兴的宣言书,双方將重点围绕农作物种业、动物育种、科技创新、动物健康与营养、农业机械、农业服务、品牌农业等七大领域,加强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与金融投资等方面对接合作,共同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重大创新试点,加快推动农业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