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都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感觉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没什么用处。其实不然,数学本身一门深奥的训练思维的学科,如果没有现实生活作为辅助,那么学生很容易脱离实际,变成死学数学。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就在于脱离实际。”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于把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进行思考尤为重要,波利亚在《怎样解题》的序言中写道:“如果你是通过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那么你就会体会到在解题过程的那分紧张心情,并享受到发现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体会会让你养成思考的习惯,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从数学课的引入简单分析一下,引入新课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生学习的心向,这样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可以说引入得好,也就是课成功了一半。从新教材分析来看,没一节新内容前面都有意识地用一个配有插图的短文作为引言,发现教材都有一个实例引入,然后从实际提出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利用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探讨,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辨证把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矛盾上,引发学生思维,通过思考把正确的意见归纳并总结一般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强化发展,同时使学生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学生需要做课堂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创新数学知识。
  1.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做好角色转化。在传统数学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角色向学生学习同伴的角色转化,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通过加强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团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家的发现都是在大家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下,由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完成的。合作学习可以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张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考,敢于质疑而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辨证使学生问题处在最焦点处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和深化,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理论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在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之间的群体合作中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加速发展。因此,合作学习有利于创新知识的培养,许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共同研究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疑问直接给出,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只能停留在记忆表面,不用多久就会忘记,效率何在。而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的是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同过辨证交流给学生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思维活跃,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最后,从课堂练习来讲,从简单易懂的配套练习开始,把问题深入化,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梯度,不会因为知识的不连贯而无从下手,这样就显得问题枯燥无味,死做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以适量的有梯度的练习能够把问题逐步解决,也能反映课堂的掌握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把握上课尺度。这样基础差的同学也不会失去信心,相反在练习中有胜利的喜悦,而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能在战胜后面练习中培养锻炼分析思维的能力。教师也应该用褒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表扬,使得学生内心充满信心,同时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缺点让学生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知道自己的缺点,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课堂效率就有所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较为浓厚。
  教育一切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穿针引线,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团结合作学习,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到的东西,这样学生对课堂内容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应通过课后习题探究,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习题 数学思维能力    新教材的高中数学课后习题是经过专家学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的范例作用,渗透了新课标的思想,起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作
[目的]1、探讨移植肾IgA肾病长期存活的预后因素(包括临床因素及病理因素);2、初步研究移植肾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病例来源于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
摘 要: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文化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后作业不交或迟交,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个别人甚至完全放弃学习。如何有效地改变职高学生对学习尤其数学学习的现状?这对职业学校科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极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行有情施教。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成功体验 情感教学    数学是
苏科版教材八上第38页第9题:如图(1),点A、B在直线l同侧,点B′是点B关于l的对称点,AB′交l于点P.(1)AB′与AP+PB相等吗?为什么?(2)在l上再取一点Q,并连接AQ和QB,比较AQ+BQ与A
摘 要: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表达数列特征与构造的两种方法.高考试题中往往只给出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能把递推公式转化为通项公式,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本文列举了六种类型的转化问题.  关键词: 数列 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    一、a=a f(n)型数列  例1.在数列{a}中,a=2,a=a 2n-1,求a.  解:依题意有a-a=1,a-a=3,…,a-a=2n-3  逐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做法。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过分强调掌握和记忆已有的知识,很少引导学生发掘和运用知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应注入“探究性学习”这一时代活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