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3岁的宝宝将首次松开父母的手,进入幼儿园,开始独立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孩子从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从熟悉的家庭小环境进入相对陌生的幼儿园大环境,他们能适应吗?有的孩子,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顺利地度过入园阶段。而有个别孩子,因为平时家长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 态度,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从而产生过度的分离焦虑,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其目的在于保护和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和谐正常发育。幼教工作者要义不容辞地承担教育和保育的重任,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疏导和释放不良情绪,使孩子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位严重分离焦虑儿童做的个案研究。
一、幼儿情况
(一)入园时的行为表现。第一天到幼儿园,豆豆就又哭又闹,紧紧抱着爸爸的脖子,说什么也不肯下来。老师伸手去抱她,她也不要,也不理睬老师。哭了一会儿,在爸爸的配合下,老师才把她抱到自己的怀里,她还是犟着想从老师身上下来,妈妈严厉地对她说:“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再哭要打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和爸爸一起走了。看见爸爸妈妈走了,豆豆还是不罢休,继续又哭又闹。在老师忙着去接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她竟然偷偷地想逃走。开学第一天,她在哭闹中度过,不要吃点心,不要做游戏,不要吃饭,不要午睡,也不要老师抱她。除了上厕所,就是哭着说:“我脚痛!我要回家!”午睡时,我们仔细检查了一下她脚上的伤口,发现由于处理不当,有点感染化脓了。为了安慰她,我们给她的父母打了电话,让他们早点来接孩子,去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她的父母很快来了,很关心地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并把她接走了。当别的孩子在老师的安抚下逐渐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她仍然是每天哭闹不休,既不要吃饭、午睡,也不要做游戏,只是不知疲倦的边哭边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二)家庭情况调查。豆豆是独生女,爸爸做生意,妈妈一直在家里照顾她。由于是外地人,她和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很少,妈妈对她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事事包办代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十分依赖自己的父母,害怕接触陌生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在进入幼儿园时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
(三)原因分析。每个孩子都会与负责日常照顾他的成年人(通常母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情感联系,也就是依恋关系。依恋关系使孩子在与妈妈分离,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时产生适度、短暂的分离焦虑,但经过安抚很快就能平静下来。但如果成人对孩子过度溺爱、放不开手、处处大包大揽,使孩子总是寻求保护,蜷缩在成人身边不敢离开,那他就会对成人产生过度的依恋,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长时间地大哭大闹和过度的焦虑不安,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豆豆就是如此。
二、教育措施
(一)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建立师生依恋关系。孩子能够与自己经常接触的人建立不同的依恋关系。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了他经常交往接触的人。教师应该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抚,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师生间富有安全感的依恋关系,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港湾”,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豆豆每天来到教师门口都要大哭,紧紧抱住父母的脖子不肯松开。每当这时,我总是抱住她,在园里的走廊转一圈,放松她的紧张情绪。渐渐地,她愿意让老师抱了。吃饭也是个问题,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坚决地说:“我不要吃饭!”于是,我对她说:“好,豆豆不吃饭,那就吃点菜吧。今天的菜真香,豆豆来尝尝!”在我的‘误导’下,她开始吃菜,过了几天之后,她开始愿意尝尝饭的味道了。
真正让豆豆对我产生依恋是在午睡时。刚开始的几天,她不肯午睡,不愿进午睡室,我每天在活动室里陪着她。等她情绪稍微稳定一些以后,我对她说:“豆豆,老师很忙,要到午睡室去照顾其他小朋友,你不睡觉就进去陪陪老师,好吗?”她顺从地跟着我进了午睡室。正好,欣欣提出要老师抱着哄她睡,豆豆也有点睡意了。我于是对她说:“豆豆,老师也抱抱你,好吗?”她答应了,可是还没忘记提要求:不要睡觉!我抱着她,有意识地轻轻拍拍她,她很快就睡着了。可是,我稍微动一动,她就会睁开眼睛。我只好让她睡在我身上。第二天,她主动要求老师哄自己睡觉。我只好让她睡在我身上。第二天,她主动要求老师哄自己睡觉。从此,豆豆消除了对老师戒备的心理,开始对老师产生依恋感,接纳老师,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缓解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设交往情景,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与同伴交往、游戏所带来的愉悦,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小朋友都喜欢玩滑滑梯,刚开始,豆豆只是拉着老师的手,在旁边看着,看到开心的时候,她的嘴角露出笑意。我读懂了她想参与游戏的愿望,于是,和她一起来到滑梯旁,鼓励她勇敢地爬上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虽然,她还有些拘谨和羞涩,不时地回过头看看我,但已经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了。游戏结束后,我问她玩的是否开心,她肯定地点点头,轻轻地说:“开心。”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在成人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初次进入幼儿园,开始进行集体生活,面对陌生的老师和环境,产生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严重的分离焦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对孩子多加关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幼儿情况
(一)入园时的行为表现。第一天到幼儿园,豆豆就又哭又闹,紧紧抱着爸爸的脖子,说什么也不肯下来。老师伸手去抱她,她也不要,也不理睬老师。哭了一会儿,在爸爸的配合下,老师才把她抱到自己的怀里,她还是犟着想从老师身上下来,妈妈严厉地对她说:“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再哭要打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和爸爸一起走了。看见爸爸妈妈走了,豆豆还是不罢休,继续又哭又闹。在老师忙着去接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她竟然偷偷地想逃走。开学第一天,她在哭闹中度过,不要吃点心,不要做游戏,不要吃饭,不要午睡,也不要老师抱她。除了上厕所,就是哭着说:“我脚痛!我要回家!”午睡时,我们仔细检查了一下她脚上的伤口,发现由于处理不当,有点感染化脓了。为了安慰她,我们给她的父母打了电话,让他们早点来接孩子,去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她的父母很快来了,很关心地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并把她接走了。当别的孩子在老师的安抚下逐渐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她仍然是每天哭闹不休,既不要吃饭、午睡,也不要做游戏,只是不知疲倦的边哭边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二)家庭情况调查。豆豆是独生女,爸爸做生意,妈妈一直在家里照顾她。由于是外地人,她和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很少,妈妈对她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事事包办代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十分依赖自己的父母,害怕接触陌生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在进入幼儿园时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
(三)原因分析。每个孩子都会与负责日常照顾他的成年人(通常母亲)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情感联系,也就是依恋关系。依恋关系使孩子在与妈妈分离,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时产生适度、短暂的分离焦虑,但经过安抚很快就能平静下来。但如果成人对孩子过度溺爱、放不开手、处处大包大揽,使孩子总是寻求保护,蜷缩在成人身边不敢离开,那他就会对成人产生过度的依恋,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长时间地大哭大闹和过度的焦虑不安,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豆豆就是如此。
二、教育措施
(一)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建立师生依恋关系。孩子能够与自己经常接触的人建立不同的依恋关系。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老师就成了他经常交往接触的人。教师应该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主动地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抚,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温暖。师生间富有安全感的依恋关系,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港湾”,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豆豆每天来到教师门口都要大哭,紧紧抱住父母的脖子不肯松开。每当这时,我总是抱住她,在园里的走廊转一圈,放松她的紧张情绪。渐渐地,她愿意让老师抱了。吃饭也是个问题,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坚决地说:“我不要吃饭!”于是,我对她说:“好,豆豆不吃饭,那就吃点菜吧。今天的菜真香,豆豆来尝尝!”在我的‘误导’下,她开始吃菜,过了几天之后,她开始愿意尝尝饭的味道了。
真正让豆豆对我产生依恋是在午睡时。刚开始的几天,她不肯午睡,不愿进午睡室,我每天在活动室里陪着她。等她情绪稍微稳定一些以后,我对她说:“豆豆,老师很忙,要到午睡室去照顾其他小朋友,你不睡觉就进去陪陪老师,好吗?”她顺从地跟着我进了午睡室。正好,欣欣提出要老师抱着哄她睡,豆豆也有点睡意了。我于是对她说:“豆豆,老师也抱抱你,好吗?”她答应了,可是还没忘记提要求:不要睡觉!我抱着她,有意识地轻轻拍拍她,她很快就睡着了。可是,我稍微动一动,她就会睁开眼睛。我只好让她睡在我身上。第二天,她主动要求老师哄自己睡觉。我只好让她睡在我身上。第二天,她主动要求老师哄自己睡觉。从此,豆豆消除了对老师戒备的心理,开始对老师产生依恋感,接纳老师,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见良好的师幼关系缓解了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创设交往情景,体验与同伴交往的快乐。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能深切地感受到与同伴交往、游戏所带来的愉悦,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小朋友都喜欢玩滑滑梯,刚开始,豆豆只是拉着老师的手,在旁边看着,看到开心的时候,她的嘴角露出笑意。我读懂了她想参与游戏的愿望,于是,和她一起来到滑梯旁,鼓励她勇敢地爬上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虽然,她还有些拘谨和羞涩,不时地回过头看看我,但已经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了。游戏结束后,我问她玩的是否开心,她肯定地点点头,轻轻地说:“开心。”从她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希望。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在成人细心呵护下成长的孩子,初次进入幼儿园,开始进行集体生活,面对陌生的老师和环境,产生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严重的分离焦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教师,应该对孩子多加关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