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应制定学习英语阅读课的正确策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合理调控, 提 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描述高中英语课程的任 务时强调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 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 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不仅是外语教 学的目标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作为高中 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 获得文章所提供的信息, 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 更为重要 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和技能。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分值为40 分, 占总分的26%, 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看, 选材 风格保持一贯的连续性, 注重了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交 际化和生活化, 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 活的各个方面,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阅读量有继续加大 的趋势, 而且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在篇章信息 量增加的同时, 问题设项的表述信息也在增加, 而且形式 多样化, 不仅有文字表述, 而且有符号、图像、图表等; 提问深入, 内容理解从单句信息理解向段落综合信息理解 发展。因此, 加强阅读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广 大英语教师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之举。
高中生要遵循阅读英语语篇的科学规律, 形成自我学 习的良好策略。
1.要注意阅读的特点。默读, 不可以出声。朗读和默 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技能, 流畅的朗读既能有助于培养阅 读的基本技能, 也有助于提高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学生在朗读一篇未学过的新材料时, 由于注意力集中 在语音语调上, 往往对朗读的内容, 尤其是长篇文章, 不 能完全理解, 因此朗读对提高阅读能力的帮助不是很大, 但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另外也必须关注默读能力 的培养, 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获取信息和整 体意思的把握,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速读训练。美国中学生的正常阅读(本族语) 速度, 平均每分钟250 个单词,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达到每 分钟500 个单词, 差的学生每分钟只能阅读180 个单词。 而我国中学生目前阅读的速度平均每分钟不到40 个。学生 习惯的方法是逐字逐句的读。研究表明, 人在阅读时眼球 的运动是跳跃式的而非逐字推移, 大脑通过对一些词连贯 起来进行猜想, 概括而形成段落大意, 从而完成对整篇的 理解。那种逐字逐句的读法不仅慢而且很难理解全文。平 时就应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
3.避免回视。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 要点内容, 或 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 频繁 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所以要克服回视 的习惯。
4.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找到每段的主题句也是阅读 策略指导的一个方面, 主题句一般在段首或段末。英语高 考阅读测试共5 篇短文, 设计了20 道选择题, 每篇4 题, 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特别强调了学生的阅 读速度。
5.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练习。学 生阅读的是语篇, 不是单词和单句, 要通篇理解全文, 不 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对于不认识的生词应从上下 文猜测或推测词义。学生常常因为几个生词障碍就无法理 解文章。要教会和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意义关系猜测 词义, 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 以及利用语法和构 词法等知识来猜测词义。
6. 在短文阅读后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是一个语言输出 的过程, 由学到写是一种内容和思维的迁移, 有助于规范 学生的语言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使语言活起来。
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者, 更应该是阅读课 的调控者。教师应在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1.加强语篇教学, 注重培养交际能力。对高中生来讲, 阅读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模式, 采 用语篇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英语阅读 课题材丰富、体裁多, 遣词准确, 结构严谨, 是教师进行语篇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材料。语篇是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就语篇 教学而言, 要求从理解语篇内容入手, 分析句与句之间、 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理清作者思路, 推敲作者意图, 获取语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语篇教学应通过剖析文章来确定主题,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应将语篇分析贯穿于 课文教学和阅读理解之中。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着 眼于阅读材料的总体框架和篇章结构, 在文章的谋篇布局 上下工夫, 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 分析层次脉络, 挖掘 深层内涵。
2.坚持整体性原则。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是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尤其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句子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环境, 将其分割开来, 单独进行词汇句型的讲练, 不但不利于整 篇文章的理解, 而且会妨碍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讲, 整体性原则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 运用所学语言和背 景知识捕捉文章的重要语言线索, 从而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整体印象, 充分利用语篇功能, 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 揣摩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进而对篇章加以深层次理解, 找出其脉络层次, 总结各部分的中心思想, 以达到扩大输 入, 提高阅读理解力的目的。因此, 阅读教学的重心不能 停留在句子水平和词句的理解上, 而是应该逐步过渡到理 解文章的整体构思、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对语篇 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 其阅读水平就越高。
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好语篇教学和整体教学极 其有效, 其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导入(呈现) Presentation: 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导入 新课, 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 的认知情趣, 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 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十分重要。
2.速读Fast-reading: 通过速读, 使学生大致掌握课 文结构和含义; 回答课前所提的问题, 对整个篇章有一个 大致了解, 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3.理解Comprehension: 通过记录, 回答, 找中心, 关键词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阅读的目的 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 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去分析语 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 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阅 读材料采用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 获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精读Intensivereading: 通过精读, 使学生掌握文 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理解, 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让 学生围绕段落大意进行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教师适当地 解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但切不可支离破碎地专门讲语法, 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 观察, 归纳, 总结语言知识结构和语法规则, 在篇章中体 会并明白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如何用来表达意义的, 做到 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语法交际化, 从而达到巩固语言知 识, 提高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5.复述Retelling: 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速读和精读两个 环节。
6. 讨论Discussion: 通过分组讨论或两两讨论来发展 语言的运用能力, 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观点 看法,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7. 巩固Consolidation: 巩固本语篇的内容, 加深记忆, 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 来检测学生对该语篇的理解, 起到巩固的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描述高中英语课程的任 务时强调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 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 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不仅是外语教 学的目标之一, 也是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手段。作为高中 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 获得文章所提供的信息, 领悟文章的文化内涵, 更为重要 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和技能。
在高考英语试卷中, 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分值为40 分, 占总分的26%, 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部分看, 选材 风格保持一贯的连续性, 注重了题材、体裁的多样化、交 际化和生活化, 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 活的各个方面,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阅读量有继续加大 的趋势, 而且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在篇章信息 量增加的同时, 问题设项的表述信息也在增加, 而且形式 多样化, 不仅有文字表述, 而且有符号、图像、图表等; 提问深入, 内容理解从单句信息理解向段落综合信息理解 发展。因此, 加强阅读教学,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是广 大英语教师顺应高考改革的必然之举。
高中生要遵循阅读英语语篇的科学规律, 形成自我学 习的良好策略。
1.要注意阅读的特点。默读, 不可以出声。朗读和默 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技能, 流畅的朗读既能有助于培养阅 读的基本技能, 也有助于提高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能力。 但是学生在朗读一篇未学过的新材料时, 由于注意力集中 在语音语调上, 往往对朗读的内容, 尤其是长篇文章, 不 能完全理解, 因此朗读对提高阅读能力的帮助不是很大, 但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另外也必须关注默读能力 的培养, 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获取信息和整 体意思的把握,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速读训练。美国中学生的正常阅读(本族语) 速度, 平均每分钟250 个单词, 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达到每 分钟500 个单词, 差的学生每分钟只能阅读180 个单词。 而我国中学生目前阅读的速度平均每分钟不到40 个。学生 习惯的方法是逐字逐句的读。研究表明, 人在阅读时眼球 的运动是跳跃式的而非逐字推移, 大脑通过对一些词连贯 起来进行猜想, 概括而形成段落大意, 从而完成对整篇的 理解。那种逐字逐句的读法不仅慢而且很难理解全文。平 时就应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
3.避免回视。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 要点内容, 或 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 频繁 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 所以要克服回视 的习惯。
4.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找到每段的主题句也是阅读 策略指导的一个方面, 主题句一般在段首或段末。英语高 考阅读测试共5 篇短文, 设计了20 道选择题, 每篇4 题, 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特别强调了学生的阅 读速度。
5.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练习。学 生阅读的是语篇, 不是单词和单句, 要通篇理解全文, 不 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对于不认识的生词应从上下 文猜测或推测词义。学生常常因为几个生词障碍就无法理 解文章。要教会和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中的意义关系猜测 词义, 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猜测词义, 以及利用语法和构 词法等知识来猜测词义。
6. 在短文阅读后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是一个语言输出 的过程, 由学到写是一种内容和思维的迁移, 有助于规范 学生的语言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使语言活起来。
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者, 更应该是阅读课 的调控者。教师应在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1.加强语篇教学, 注重培养交际能力。对高中生来讲, 阅读能力在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逐字逐句翻译讲解的模式, 采 用语篇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英语阅读 课题材丰富、体裁多, 遣词准确, 结构严谨, 是教师进行语篇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材料。语篇是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就语篇 教学而言, 要求从理解语篇内容入手, 分析句与句之间、 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理清作者思路, 推敲作者意图, 获取语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语篇教学应通过剖析文章来确定主题,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应将语篇分析贯穿于 课文教学和阅读理解之中。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着 眼于阅读材料的总体框架和篇章结构, 在文章的谋篇布局 上下工夫, 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思想, 分析层次脉络, 挖掘 深层内涵。
2.坚持整体性原则。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是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语篇教学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尤其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 句子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环境, 将其分割开来, 单独进行词汇句型的讲练, 不但不利于整 篇文章的理解, 而且会妨碍阅读能力的提高。具体地讲, 整体性原则就是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 运用所学语言和背 景知识捕捉文章的重要语言线索, 从而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整体印象, 充分利用语篇功能, 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 揣摩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进而对篇章加以深层次理解, 找出其脉络层次, 总结各部分的中心思想, 以达到扩大输 入, 提高阅读理解力的目的。因此, 阅读教学的重心不能 停留在句子水平和词句的理解上, 而是应该逐步过渡到理 解文章的整体构思、风格文体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对语篇 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 其阅读水平就越高。
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好语篇教学和整体教学极 其有效, 其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导入(呈现) Presentation: 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导入 新课, 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 的认知情趣, 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 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的理解十分重要。
2.速读Fast-reading: 通过速读, 使学生大致掌握课 文结构和含义; 回答课前所提的问题, 对整个篇章有一个 大致了解, 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3.理解Comprehension: 通过记录, 回答, 找中心, 关键词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阅读的目的 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 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去分析语 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 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的阅 读材料采用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 获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精读Intensivereading: 通过精读, 使学生掌握文 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 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层理解, 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让 学生围绕段落大意进行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教师适当地 解释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但切不可支离破碎地专门讲语法, 而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 观察, 归纳, 总结语言知识结构和语法规则, 在篇章中体 会并明白这些新的语言知识是如何用来表达意义的, 做到 字不离句, 句不离篇, 语法交际化, 从而达到巩固语言知 识, 提高把握语篇能力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5.复述Retelling: 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好地服务于速读和精读两个 环节。
6. 讨论Discussion: 通过分组讨论或两两讨论来发展 语言的运用能力, 发表学生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观点 看法,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7. 巩固Consolidation: 巩固本语篇的内容, 加深记忆, 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 来检测学生对该语篇的理解, 起到巩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