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实施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把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当今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是灌输式、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单向交流多、互动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加上机械重复式地抄写,以及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教学效果欠佳。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笔者有以下初探。
一、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趋于综合性、多样性。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对儿童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来分析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方面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经专家研究,6~7岁儿童大脑结构和抑制机能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能对自身行为加以控制,还能对抽象符号形成初步理解。因此抓住儿童身心发育这一关键期,对其开展有阶段性、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意识的形成,而且还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儿童智力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方面
小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其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爱上中国文化,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课程还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欣赏水平的提升。由于语文学科实践性强,学习资源丰富,且学习机会不仅是限于课堂,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也能学到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便成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之中去。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陶行知学生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想法设法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语文知识趣味化。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打破傳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主学习,都应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抛弃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做到精讲多练、启发引导,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阅读语文课外读物,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老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小组合作讨论
在当前这个社会当中,团结、协作精神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探究的策略。让其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
(四)通过课外活动延伸
给小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等同于为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课后任务的要求首先要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灵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当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葡萄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面这些自主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来进行实践:①画葡萄,依照文章中的内容为各种葡萄上色,之后再粘贴到教室的板报中,形成葡萄园;②倘若学生去葡萄沟旅游,猜想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怎么招待学生呢?让学生想象并写出来;③让学生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词。采用这样的课外任务,能够给予小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其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能力进行选择,在兴趣的驱使下,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五)指引学生自主评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评价的方法。指引学生基于对自身情况的认知,依照学习目标以及自身的评价准则与标准,针对自身学习计划、措施、方法以及目标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思,之后再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去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如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其以后养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让自主学习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林娟.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
[2]巴哈尔古·玉素甫.浅探怎样培育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俪人:教师,2015(6).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当今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多是灌输式、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单向交流多、互动讨论少,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加上机械重复式地抄写,以及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教学效果欠佳。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笔者有以下初探。
一、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趋于综合性、多样性。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对儿童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来分析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方面
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经专家研究,6~7岁儿童大脑结构和抑制机能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能对自身行为加以控制,还能对抽象符号形成初步理解。因此抓住儿童身心发育这一关键期,对其开展有阶段性、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意识的形成,而且还能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独立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儿童智力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科特点方面
小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输入的过程,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其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爱上中国文化,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此外课程还强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欣赏水平的提升。由于语文学科实践性强,学习资源丰富,且学习机会不仅是限于课堂,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也能学到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便成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实现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热情,能够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之中去。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陶行知学生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想法设法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语文知识趣味化。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打破傳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主学习,都应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抛弃传统“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做到精讲多练、启发引导,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多阅读语文课外读物,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老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小组合作讨论
在当前这个社会当中,团结、协作精神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利于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口述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内,由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优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的目的,选择探究的策略。让其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
(四)通过课外活动延伸
给小学生布置课外任务等同于为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课后任务的要求首先要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灵感,不可以只局限于教材当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完《葡萄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面这些自主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来进行实践:①画葡萄,依照文章中的内容为各种葡萄上色,之后再粘贴到教室的板报中,形成葡萄园;②倘若学生去葡萄沟旅游,猜想维吾尔族的老乡会怎么招待学生呢?让学生想象并写出来;③让学生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词。采用这样的课外任务,能够给予小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其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能力进行选择,在兴趣的驱使下,其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五)指引学生自主评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评价的方法。指引学生基于对自身情况的认知,依照学习目标以及自身的评价准则与标准,针对自身学习计划、措施、方法以及目标实施自我评价与反思,之后再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去对以后的学习过程实施监控,如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其以后养成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让自主学习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林娟.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力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
[2]巴哈尔古·玉素甫.浅探怎样培育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俪人:教师,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