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听于永正老师精彩的讲座,明白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三个“What”,即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学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语文?”三个问题,现将三个问题的肤浅认识整理出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能力
2012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一些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受益匪浅。尤其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茅塞顿开,解开了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10多年来的三个“What”,即“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学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语文?”三个问题。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肤浅认识和看法整理出来,权当此次培训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全部忘了以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这话我一直在思考,的确,我忘掉了很多,忘掉了课文内容,忘掉了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古文,忘掉了很多课文题目,忘掉了语文教师的精彩讲解和透彻分析。难道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什么都没有学到吗?不是的,我学会了字、词、能力、兴趣和习惯,留下了最基本的素质。那么语文教学应该为孩子留下什么?
1.留下语言。什么是语言,首先要识字,3500字是保底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识字。其次要积累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记得越多越好,词汇量越丰富智商越高。再次要培养语感。一个人必须有好的语感,在丰富词语的基础上,有好的语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2.留下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这实质上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留下情感。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留下兴趣和习惯。小学语文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是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重要铺垫。小学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5.留下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孩子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有读书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博采众长,有充分的发展空間,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二、语文教学要教什么
1.教字词。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写好字,是小学生的重要标志。小学阶段认识3500字是学生的保底要求,小学阶段是识字最佳期,一个有远见的教师一定很重视识字,鼓励学生识字并正确地书写汉字。
2.教朗读。教会学生朗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本,感受文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教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写作)两种。教会语言表达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表达前要做好概括主题、组织语言等准备工作。
三、怎样教语文
1.改变单一的教材形态。语文怎样教?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课程意识。要明确语文教什么,要有自己的课程。语文教师千万要精简作业,摒弃学生繁琐的作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2.改变语文教学的形态。有人说,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是在读写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师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中读、讲、练时间,教学中要管住老师的嘴巴,把时间留给学生。作业设置要以写字、读书、习作为主。
3.语文教学要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语文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4.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和书写需要教师的示范与点拨。每个字的横、竖、撇、捺的写法、特点要通过老师的操作、示范,让学生去模仿,学生才会正确书写。朗读时,老师要大胆说:“跟我读。”用心教会学怎样读,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跟录音读,跟学生读。
5.教育需要“三心”即细心、耐心、爱心。简单地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学虚化了,不要把小学生教浮躁了。语文教学要达到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的层次。
(作者单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中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能力
2012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聆听了一些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受益匪浅。尤其是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茅塞顿开,解开了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10多年来的三个“What”,即“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学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语文?”三个问题。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肤浅认识和看法整理出来,权当此次培训的总结。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全部忘了以后,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这话我一直在思考,的确,我忘掉了很多,忘掉了课文内容,忘掉了曾背得滚瓜烂熟的古文,忘掉了很多课文题目,忘掉了语文教师的精彩讲解和透彻分析。难道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什么都没有学到吗?不是的,我学会了字、词、能力、兴趣和习惯,留下了最基本的素质。那么语文教学应该为孩子留下什么?
1.留下语言。什么是语言,首先要识字,3500字是保底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识字。其次要积累词语。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记得越多越好,词汇量越丰富智商越高。再次要培养语感。一个人必须有好的语感,在丰富词语的基础上,有好的语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2.留下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这实质上道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留下情感。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留下兴趣和习惯。小学语文教育是重要的启蒙教育,是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重要铺垫。小学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积极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5.留下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孩子留下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有读书的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博采众长,有充分的发展空間,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二、语文教学要教什么
1.教字词。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写好字,是小学生的重要标志。小学阶段认识3500字是学生的保底要求,小学阶段是识字最佳期,一个有远见的教师一定很重视识字,鼓励学生识字并正确地书写汉字。
2.教朗读。教会学生朗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本,感受文本。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教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写作)两种。教会语言表达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表达前要做好概括主题、组织语言等准备工作。
三、怎样教语文
1.改变单一的教材形态。语文怎样教?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课程意识。要明确语文教什么,要有自己的课程。语文教师千万要精简作业,摒弃学生繁琐的作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2.改变语文教学的形态。有人说,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是在读写的语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语文教师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中读、讲、练时间,教学中要管住老师的嘴巴,把时间留给学生。作业设置要以写字、读书、习作为主。
3.语文教学要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语文实践,说得明确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精思、博览、多作,大量读写,读写结合。
4.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和书写需要教师的示范与点拨。每个字的横、竖、撇、捺的写法、特点要通过老师的操作、示范,让学生去模仿,学生才会正确书写。朗读时,老师要大胆说:“跟我读。”用心教会学怎样读,同时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跟录音读,跟学生读。
5.教育需要“三心”即细心、耐心、爱心。简单地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教,千万不要把语文教学虚化了,不要把小学生教浮躁了。语文教学要达到教过了,教对了,教会了的层次。
(作者单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