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T2DM)是以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加重为病理基础的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1].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抑制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T2DM的关键.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两种: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肠降血糖激素类似物)[2].本研究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评估药物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

其他文献
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胃镜病理学检查和上消化道影像学检查[1-2],虽胃镜病理学检查在行业内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但不能对亚临床症状患者作为普查手段,且在被确诊胃癌的患者中也不能经常用胃镜病理学检查作为疗效考核、监测术后复发的指标.现阶段关于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报道较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较大的差别,临床意义评价不一.故笔者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联合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 C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重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1-3].而目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众多,临床疗效各有差异[4-9].为寻求安全高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锁定板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旨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