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的圆满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etchupb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边回到汕头市里,天色已经有些暗了。潮菜专家张老师说,我们去吃晚饭吧!一行人征尘未洗,只是放下行李,匆匆跟上了张老师的步子,去了汕头市极负盛名的富苑饮食。
  各种吃食在门前一字排开,门前的台子上摆满了鱼饭、卤货、海鲜、蔬果,在灯光的映射下,发出诱人的光泽。我们要了满满一桌的吃食,隆江猪手、马鲛鱼饭、腌蟹等富苑的特色美味,当然少不了一碗潮州人喜欢的白粥。
  吃粥,在我国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史书上说,黄帝烹谷为粥。不过古时更多的写成“糜”,到了唐宋,“粥”字才大行其道,成为这一类食品的通用名称。
  潮州人超级喜欢喝粥,这一喜好有很长的历史。北宋时期潮州地方先贤吴复古很重视粥的养生作用,说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吴复古是揭阳县蓬州郡人(今属汕头市),和苏东坡一家交好,做过皇帝的老师。吴复古喝粥养生的理论,在潮州地区影响很大,喝粥的传统也就从那时一直保持了下来。这其中和潮州人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关系,北方人、广府人习惯以干饭充饥,喝粥只是补充,而潮州人则是一日三餐都喝粥,粥水就是他们的主食。这样的饮食习惯也让潮州人对粥的制作穷尽技巧、精益求精,好喝养人的潮州白粥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并发扬光大的。
  这是潮州白粥故事里比较正能量的一面。说到潮州人喜欢喝粥,也有旧时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一面。潮州居东南一隅,地少人多,粮食产量低,只好将有限的稻米熬成稀粥度日。简单的道理,一斤米做成干饭,大概也就够一两个劳动力吃的;如果熬成粥,大概一家人都能吃饱了。做成干饭还要有配菜才可下饭,一般人家负担不起,熬成粥的话,就点杂咸就吃得喷喷香了。
  小时候曾听老人说过“瓜菜半年粮”,有白米粥喝总是要比瓜菜好上一些的。旧时,养生是有钱人家的事情,对于劳苦大众还是以填饱肚子为生存第一要义,没有干饭吃,只能喝粥了。不过这种过去穷苦人家度日的方法,在鱼虾遍地、猪牛不缺、营养过度的今天,倒真的成为清肠理胃、休养身体的养生之道了。
  潮州白粥熬制与北方人常喝的粥有些不同,有它独特的方法。在富苑吃饭时和老板讨论这个问题,老板说,米一定要新米,一次性下足水,快火烧滚,煮到米粒刚要开花就关火,用余热将粥煮熟,这样煮好的粥米粒沉在锅底,水米分离,口感微硬,粥液香浓。潮州人三餐皆是喝粥,把白粥当做饭,因此不能把米粒煮到糜烂。这样的习惯也造就了潮州白粥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在白粥中加一些海鲜、肉类的食材一起煮,就是现在流行的海鲜粥了。潮州人把加荤料煮成的粥叫做香粥,加了什么料就叫什么粥,诸如虾粥、蟹粥、鱼粥等。加了瓜果蔬菜的粥依然叫做白粥。白粥是不调味的,配着杂咸食用。香粥则需要调味,煮的时候会加盐、胡椒粉等调味料。
  在潮汕地区吃白粥配的杂咸有很多种,高级一点还会有鱼饭。杂咸就是潮州人腌制的各种小菜,有甜有咸,有荤有素,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有咸橄榄、菜脯粒、虾瓜仔、红腐乳、榨菜丝、橄榄菜、咸乌豆、白腐乳、咸蚬、巴浪鱼、海蜇皮、蚝蒜、椒盐虾等。
  一桌菜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白粥上来了。高桩大碗,米粒沉在半透明的粥液下面,浓浓的香气随着热气升腾,质朴、自然、亲切、温馨。吃了各种冷热海鲜菜品后,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粥水,肚子里舒服极了,丰盛的晚餐因为这一碗白粥圆满了。
  
其他文献
摘要:荀子“节欲疏导”的德育观强调的是对于“欲望”的正视和疏导,还阐述了用美育的方式来进行德育的方式。这一理念虽然在当时与盛行的“禁欲”思想是相悖的,然而在现代教育实践过程中,却充分的体现出了尊重学生的理念,因而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荀子;节欲疏导;内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4-01  荀子是我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