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都寄托在此景此物中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学阶段的作文和阅读中经常出现,今天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深度剖析】
所谓的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借写景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文章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从作用来讲,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和人物形象,可以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可以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还能增添文章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文章表情达意会更含蓄委婉,感染力也会更强。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呢?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景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因此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二、合理安排写景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有时按空间顺序: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有时按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到夏。描写时应该“顺其自然”,采用最合适的顺序。
三、运用修辞手法
1.拟人修辞。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
2.比喻修辞。朱自清《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写春风“像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到文章中。
四、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比如开心时,眼中的景物就是优美、温暖的;难过时,景物就显得萧索、凄凉。
【佳作示例】
秋日遐思
一考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不习惯城市的车水马龙,总想跳出环境,擦亮自己的双眼,去寻找身边的细节之美。美在哪儿?我首先想到了西边的大坝。于是,我带着一份激动,一份向往,踏上了寻美的路程。
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虽然已是秋季,我仍能感受到勃勃的生机。门外那棵大槐树的叶子快落光了,落叶随风飘转,转了几圈又重回大树怀抱安详地依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年的春天,大槐树也会是一把天然的大遮阳伞了吧?
迈开脚步向前走去,途经一片田野,我的眼球被紧紧地吸引住。玉米绯红的缨子歪在一边,不经意地露出几个粒,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熟透的柿子橘黄得有点发红,摇摇欲坠,就像风一吹就掉下来一样。金黄的树叶还没有被风吹落,那美绝不比香山红似火的枫叶逊色。我踮起脚尖,摘下一片叶子,捧在手心,贴在胸前,像是我的好朋友,在平静的时候绝不会打扰我,和我一起沉默著,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田野里的那个老房子还在那儿,用土筑成的墙壁被雨冲刷得有些变形,可是它仍能伫立。想起老房子,我的心里就很温暖,因为那里承载了我童年时期美好的幻想和渴望。一群小孩子,光着脚丫疯跑在田野里,兜里塞满了枣和柿子,像约定了好了一样,围着那座神秘的老房子一圈圈地转着。第一个冒险者走进黑乎乎的房子,出来后同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像是完成了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走到这儿,我就再也没有走到大坝的理由。因为我知道,田野才是我心灵的住所。那里的果子,那里的景色,都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成功之处】
文章中对于秋景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直接映照。“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金黄的树叶还没有被风吹落,那美绝不比香山红似火的枫叶逊色”,作者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温暖而喜悦的氛围,照应了第一段中提到的出发前的“一份激动,一份向往”,让文章很有感染力。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都寄托在此景此物中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在中学阶段的作文和阅读中经常出现,今天就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深度剖析】
所谓的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想表达的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借写景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文章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从作用来讲,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和人物形象,可以渲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可以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还能增添文章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文章表情达意会更含蓄委婉,感染力也会更强。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呢?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仔细观察才容易抓住特征进行描述。世上景物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景物之间的区别。如果离开了这些特点,我们就无法把某一特定的景物逼真地描写出来,因此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二、合理安排写景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有时按空间顺序: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有时按时间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春到夏。描写时应该“顺其自然”,采用最合适的顺序。
三、运用修辞手法
1.拟人修辞。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水也不忍得冻上”,把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
2.比喻修辞。朱自清《春》一文中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写春风“像母亲的手一样抚摸着你”。这些比喻手法的运用,很好地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特点。
3.引用、夸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可以运用到文章中。
四、做到情景交融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景物之中。比如开心时,眼中的景物就是优美、温暖的;难过时,景物就显得萧索、凄凉。
【佳作示例】
秋日遐思
一考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不习惯城市的车水马龙,总想跳出环境,擦亮自己的双眼,去寻找身边的细节之美。美在哪儿?我首先想到了西边的大坝。于是,我带着一份激动,一份向往,踏上了寻美的路程。
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虽然已是秋季,我仍能感受到勃勃的生机。门外那棵大槐树的叶子快落光了,落叶随风飘转,转了几圈又重回大树怀抱安详地依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年的春天,大槐树也会是一把天然的大遮阳伞了吧?
迈开脚步向前走去,途经一片田野,我的眼球被紧紧地吸引住。玉米绯红的缨子歪在一边,不经意地露出几个粒,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熟透的柿子橘黄得有点发红,摇摇欲坠,就像风一吹就掉下来一样。金黄的树叶还没有被风吹落,那美绝不比香山红似火的枫叶逊色。我踮起脚尖,摘下一片叶子,捧在手心,贴在胸前,像是我的好朋友,在平静的时候绝不会打扰我,和我一起沉默著,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田野里的那个老房子还在那儿,用土筑成的墙壁被雨冲刷得有些变形,可是它仍能伫立。想起老房子,我的心里就很温暖,因为那里承载了我童年时期美好的幻想和渴望。一群小孩子,光着脚丫疯跑在田野里,兜里塞满了枣和柿子,像约定了好了一样,围着那座神秘的老房子一圈圈地转着。第一个冒险者走进黑乎乎的房子,出来后同伙伴们兴高采烈地讲述着,像是完成了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走到这儿,我就再也没有走到大坝的理由。因为我知道,田野才是我心灵的住所。那里的果子,那里的景色,都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成功之处】
文章中对于秋景的描写,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直接映照。“暖暖的阳光,洒下一地金黄”“金黄的树叶还没有被风吹落,那美绝不比香山红似火的枫叶逊色”,作者通过这样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温暖而喜悦的氛围,照应了第一段中提到的出发前的“一份激动,一份向往”,让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