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坑老”该治了!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刚学会用微信的外婆,又被拉入了某健康养生群,有位代理每天在群里推销“保健果汁”,说能“增强抵抗力,喝了不得病”,外婆又心动了。在群里购物,需要微信支付,外婆不会,就找我弟帮忙,这才被家人及时劝阻。保健品推销玩起了线上社群经济,让家人又多了几分担忧。
  保健品销售乱象给老人带来的不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更有心理上的创伤。据报道,青岛一位老人购买了十几万元保健品,因为说好赠送的旅游项目没兑现,老人发现被骗,最终跳海自杀,舆论哗然。“坑老”的保健品推销现象,真的该治了!
  “坑老”保健品之所以泛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执法难、取证难。目前我国经食药监局批准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600家,然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无生产资质、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日期或厂家的保健品在市场上销售。这些保健品的营销活动多藏身于分散的小区,营销员在宣传时,通常只做口头承诺,不提供书面材料,给监管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监管难度大,绝不等于监管可以放松。很多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防范意识不强,很容易吃虧上当。打击“坑老”的保健品,监管部门更要积极作为,不能缺位、失语。一方面,及时查封没有资质的生产企业,清理市场上的“三无”保健品,让“坑老”的骗子无货可推销。另一方面,尽快完善保健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过程监管。如果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生产资质、防伪标识、销售层级等信息都能通过官方平台实现可追溯并查验真伪。那么,漫天要价、坑老害老的假冒保健品也就没了生存空间。
  更重要的是,应加大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营销手段的打击力度。为什么平常省吃俭用的老人舍得高价购买保健品?这与骗子的手段很有关系,他们在营销过程中有一整套步步为营的花招,让老人一步步“入坑”。监管部门应对虚假宣传、商业欺诈、诱骗消费者购买等进行动态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力处罚,把骗子清除出营销队伍。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健康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但大多数老人的健康消费素养有待提高。相关部门还要针对保健品“会销”等典型欺骗手段,及时开展消费教育;社区医院等下沉到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应宣传理性的健康消费观;子女亲属也应帮助老人了解科学保健的知识,并多和老人沟通,给予他们关爱。老人的辨识能力提高了,就不容易受骗子诱惑,避免掉进假保健品的陷阱。
其他文献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迈进,迫切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大国工匠”来自具备工匠精神的群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对产品品质持之以恒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与极致,以严谨、负责、专注、细致、敬业等为终生职业操守和价值追求。“大国工匠”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匠,它的“大”,一是凸显在“大国”上,与我国和平发展、民族
期刊
2011年9月3~9日,来自全国60余家单位的400名优秀选手进入赛场激烈角逐。“比赛开始!”裁判员一声令下,李鹏飞开启钻机,轰鸣声在巷道内响起,打眼注锚杆,紧螺栓……整套工序一气呵成。18分钟!李鹏飞和助手以近乎完美的表现结束了比赛。94.6分的高分,让这个晋煤小伙位居支护工实操比赛榜首,一举成了全国冠军。  鲜花、掌声扑面而来,李鹏飞激动得几夜未眠。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成绩的取得,他付出了多
期刊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国目前还面临一些瓶颈,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创新依赖科学家的头脑,而科学家的头脑是最难把握的。许多研究创新的学者认为,不存在某种创新处方,可以据此万无一失地实现创新。然而,科技创新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劳逸结合”就是其中之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
期刊
2017年,是老胡创业的第12个年头。12年间,历经4次起伏,直到这次,老胡才觉得这条创业之路“终于找对了感觉”,“过去都是在学习和模仿别人”,但这次创业不仅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好像还领先了潮流那么一点点”。  4月13日,ofo小黄车凭借其创立全球首款共享单车的技术优势与领先经验,继攻陷深圳之后,又一举拿下银川市政府的战略合作,将让过去投入大量资金而一直闲置的用车桩重新在市场上澎湃。  
期刊
2016年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放管服改革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持续改善,但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仍有改进空间,特别是畅通信息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明晰部门职责等方面。建议针对这些重点环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政府服务满意度:区域、群体之间差异明显  近年来,群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持续改善,总体评价与上一年相比均有提高。63.3%的受访者对本地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表示满意,较2015年
期刊
“飞机安装环节要求非常严格,假如有6个螺孔,那么技师就只能拿到6个螺丝钉;如果掉了一个螺丝钉,死活都要找出来。”德国海里派克直升机责任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柳青说。  海里派克直升机上使用的螺丝钉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螺丝钉,而是德国有关部门认证和许可生产的螺丝钉,价格是普通螺丝钉的10倍,甚至更高。  柳青解释说,在飞机制造行业,工程人员需要非常严谨。如果一个螺丝钉不小心丢了,特别是关键部位的螺丝
期刊
4月24日,记者从朔州市科技局获悉,朔州市政府和山西省农科院就合作建设山西生态农牧研究院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  据了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朔州分院主要服务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合作主要内容为:围绕草牧业、畜产品及小雜粮加工、农业装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等,加快农业科研与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朔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行创新专家包产业、包县区、包项目、包企业指导的体制机制,为朔州乃至山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
期刊
在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提起张福耀,每位同事都非常钦佩他。如今,已经61岁的张福耀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上,为农业研究事业辛勤耕耘。4月14日,《科学导报》记者驾车从太原出发,经过1个多小时车程在晋中市榆次区农科院高粱研究所见到了张福耀。看到记者,他笑呵呵地说:“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就必须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做好本职工作。”  潜心研究 解国际难题  出生于农村的张福耀经历过粮食短缺的时
期刊
“一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觉得我整个人都活了。”李立科,这位陕西农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曾用科技手段解决了改革开放之初全省的粮食缺口难题,退休后仍然扎根在农村。  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每年粮食缺口达1.5亿公斤,为改变这一局面,省里决意在渭北高原开辟“第二粮仓”,李立科临危受命,打起铺盖来到了渭北旱塬合阳县甘井乡。  在这个当时人均年纯收入35元、口粮分不到300斤、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李
期刊
60年小麦育种路,勾勒出刘大钧院士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1949年7月,刘大钧在金陵大学农艺系毕业,因各科成绩优秀,被农艺系主任靳自重教授留校做他的助教。  1964年2月,在中国“小麦之父”金善宝教授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的小麦品种研究室正式建立,研究室主任由金善宝教授亲自兼任,刘大钧则担任遗传组组长。小麦品种研究室的成立,使刘大钧有了研究平台。他带领团队通力协作,开始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