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前庭内侧核脑片可视法膜片钳实验技术,探讨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muscarinic cholinergic receptor,M受体)介导电流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15只Wistar大鼠用于制备前庭内侧核脑片,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infrared differential intefference contrast,IR-DIC)技术结合电荷耦合式感光成像(charge coupled device—camera,CCD-camera)系统,在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模式下对20个正常功能状态的前庭内侧核神经元M受体的通道电流性质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视法脑片膜片钳技术可对神经元直接进行准确定位和功能状态的筛选。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给予毒蕈碱后电流.电压(I.V)曲线斜率增加,毒蕈碱引发效应电流的反转电位为(-88.4±4.9)mV(x±5,下同),表明M受体去极化效应是由钾电导的减少所介导;M受体介导电流的电压敏感性测试显示:毒蕈碱引发的效应曲线呈线性关系,反转电位为(-86.7±3.5)mV,提示毒蕈碱所阻断的钾电流为非电压敏感性的漏钾电流。结论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克服了盲法脑片膜片钳技术的缺陷,提高了神经元封接的成功率。通过对前庭内侧核神经元M受体通道电流性质的分析,进一步揭示毒蕈碱样胆碱能机制的兴奋性调节作用,为临床抗胆碱药物的应用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