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疆作为我国边陲的重要地区,自古以来宗教信仰氛围浓厚,因此境内外的宗教极端势力一直妄图借助信教群众的朴素宗教感情,打着“圣战”旗号,实施分裂渗透的暴力恐怖活动。新形势下,高校作为培养未来新疆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新疆主流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维护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屏障。探讨新疆高校如何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和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联系最为密切的辅导员,承担着抵御和防范宗教向高校渗透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关键词】新疆高校;辅导员;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
新疆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地里位置,使其人文环境复杂,而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建设新疆未来的接班人的重要摇篮的高校,如何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的渗透,为广大的师生创建良好、稳定、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促进新疆发展的重要一环,事关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命运,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上仍面临严峻形考验。
一、宗教向新疆高校渗透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自身存在的弱点
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并不具备很强的判断正误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中大多数还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部分学生不否认自己信仰宗教,甚至认为宗教信仰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信仰宗教并不会妨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民族风俗习惯为名进行封斋、做礼拜,混淆民族风俗与宗教政策的界限,然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因此具有较高的欺骗性。特别是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往往在其宗教外衣的欺骗下接受了他们的反动思想,成为他们的同情者或支持者,甚至充当了他们的工具。一些缺乏真正宗教知识的虔诚宗教信徒,特别是不谙世事而又容易轻信、冲动的青少年,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接受他们的说教,成为其社会基础,甚至心甘情愿地为之舍身卖命。事实往往是,愈是年轻无知的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愈大。
2.高校管理工作不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宣传不够
新疆各高校对学生所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危害和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单纯的封堵多,缺乏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乘虚而人,致使在神圣、纯洁的校园里宗教活动频繁,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泛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难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够。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极大阻碍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自治区高校开设《科学无神论》,由于教学课时无保障、教学方法陈旧,造成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宗教本身的特点
宗教自身具有神秘性、盲目性、敏感性、排他性、民族性、信仰性等特点,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自产生以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震撼心灵的神秘感,它以神秘性来解释世界的奥秘,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不少青年学子很难一下认清宗教的本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为探究其原因,在获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宗教所俘虏。
二、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主要方法
1.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遵循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新疆高校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同时也要做好科学精神的教育工作。因为科学精神是抵御宗教渗透的最好良方,是驱除非理性信念的强有力武器,让大学生远离无中生有的幻想和牵强附会的臆断,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得高校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底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2.坚持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校辅导员,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活动动态,开展深入的谈心活动,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及健康等各个方面,切实把关怀的价值落到实处。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意识、锻炼优良品质、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塑造健康的人格。切实地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培养其情感归属,从而杜绝宗教极端势力以各种方式拉拢引诱学生。
3.坚持耐心教育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宗教知识和党的宗教政策、法规教育
将学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高校辅导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三位”一体。细致入微的耐心教育,纠正不明真相的学生的立场,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经教育仍不悔改的,学校应依法、依规定予以严肃的处理,从而有效阻断宗教渗透的机会。
三、高校辅导员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创新途径
1.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新疆特殊区域环境下,新疆高校的辅导员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知识素养、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提高。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强化辅导员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大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拓宽辅导员的知识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导。使辅导员具有自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转变,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情绪,改进工作方法。
2.改革思想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高校相继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这种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注入式说教形式。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专题网站的平台,将理论教育形象化,也可以利用当下在学生群体广为使用的社交网络这一新型媒体,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和传播。
3.活跃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对于抵制和防范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让高水准、高品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替代或淡化宗教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教育,提高大学生观察、分析和鉴别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困难,积极自觉地选择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加强校园信息网络管理
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隐蔽性、广泛性等特质决定了网络信息的稂莠不齐、泥沙俱下。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辅导员应该多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法制教育,促进大学校园网络生态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守法、理性、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态文明,有效抵制宗教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反动宣传和渗透破坏活动。
5.加强日常生活管理
高校的辅导员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他们的行为、动向和心理状态变化等,及时到位地为大学生解决各种难题,尤其是从学习上、语言上、生活上,从心灵深处去关怀、慰藉那些从贫困地区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要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民主新观念,真正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状况档案和跟踪分析机制。
四、小结
新疆各高校辅导员应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决策部署为指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严格守住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新疆的育人阵地不断的巩固。
课题:
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招标课题 项目名称:《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途径研究——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项目编号:2014XYGG17。
【关键词】新疆高校;辅导员;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
新疆由于历史原因及其地里位置,使其人文环境复杂,而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建设新疆未来的接班人的重要摇篮的高校,如何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的渗透,为广大的师生创建良好、稳定、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促进新疆发展的重要一环,事关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命运,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上仍面临严峻形考验。
一、宗教向新疆高校渗透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自身存在的弱点
一般来说,青少年学生并不具备很强的判断正误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他们中大多数还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部分学生不否认自己信仰宗教,甚至认为宗教信仰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信仰宗教并不会妨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民族风俗习惯为名进行封斋、做礼拜,混淆民族风俗与宗教政策的界限,然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因此具有较高的欺骗性。特别是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往往在其宗教外衣的欺骗下接受了他们的反动思想,成为他们的同情者或支持者,甚至充当了他们的工具。一些缺乏真正宗教知识的虔诚宗教信徒,特别是不谙世事而又容易轻信、冲动的青少年,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接受他们的说教,成为其社会基础,甚至心甘情愿地为之舍身卖命。事实往往是,愈是年轻无知的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愈大。
2.高校管理工作不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宣传不够
新疆各高校对学生所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危害和抵御防范宗教渗透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单纯的封堵多,缺乏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民族分裂主义思想乘虚而人,致使在神圣、纯洁的校园里宗教活动频繁,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泛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难题,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够。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尽如人意,极大阻碍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自治区高校开设《科学无神论》,由于教学课时无保障、教学方法陈旧,造成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3.宗教本身的特点
宗教自身具有神秘性、盲目性、敏感性、排他性、民族性、信仰性等特点,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自产生以来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震撼心灵的神秘感,它以神秘性来解释世界的奥秘,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不少青年学子很难一下认清宗教的本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为探究其原因,在获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宗教所俘虏。
二、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主要方法
1.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加强科学精神教育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遵循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新疆高校要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同时也要做好科学精神的教育工作。因为科学精神是抵御宗教渗透的最好良方,是驱除非理性信念的强有力武器,让大学生远离无中生有的幻想和牵强附会的臆断,提高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得高校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心底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
2.坚持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校辅导员,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活动动态,开展深入的谈心活动,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困难,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及健康等各个方面,切实把关怀的价值落到实处。坚持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完善自我意识、锻炼优良品质、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塑造健康的人格。切实地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培养其情感归属,从而杜绝宗教极端势力以各种方式拉拢引诱学生。
3.坚持耐心教育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宗教知识和党的宗教政策、法规教育
将学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高校辅导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做到“三位”一体。细致入微的耐心教育,纠正不明真相的学生的立场,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经教育仍不悔改的,学校应依法、依规定予以严肃的处理,从而有效阻断宗教渗透的机会。
三、高校辅导员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创新途径
1.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
在新疆特殊区域环境下,新疆高校的辅导员要从政治思想、理论知识素养、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提高。不断加强辅导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强化辅导员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大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拓宽辅导员的知识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导。使辅导员具有自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转变,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情绪,改进工作方法。
2.改革思想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些高校相继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这种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注入式说教形式。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专题网站的平台,将理论教育形象化,也可以利用当下在学生群体广为使用的社交网络这一新型媒体,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和传播。
3.活跃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线,对于抵制和防范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人文素质。让高水准、高品位、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替代或淡化宗教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教育,提高大学生观察、分析和鉴别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困难,积极自觉地选择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加强校园信息网络管理
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隐蔽性、广泛性等特质决定了网络信息的稂莠不齐、泥沙俱下。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辅导员应该多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网络法制教育,促进大学校园网络生态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守法、理性、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态文明,有效抵制宗教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反动宣传和渗透破坏活动。
5.加强日常生活管理
高校的辅导员要高度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注意他们的行为、动向和心理状态变化等,及时到位地为大学生解决各种难题,尤其是从学习上、语言上、生活上,从心灵深处去关怀、慰藉那些从贫困地区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我们要树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民主新观念,真正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状况档案和跟踪分析机制。
四、小结
新疆各高校辅导员应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决策部署为指针,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严格守住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新疆的育人阵地不断的巩固。
课题:
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招标课题 项目名称:《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向大学生渗透的途径研究——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 项目编号:2014XYGG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