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密切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完美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学中美育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育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感觉、对生活之美的实践和对艺术之美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达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美是真和善的和谐统一。审美观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它指导和影响人的审美活动,审美观不同,对同一对象的美的评价和看法也会不同。因此进行美育就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其一,审美观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更强烈和执著。但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有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辨别、鉴赏、评判能力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二,审美观受世界观的影响。青少年可塑性强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总是相比较而存在。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优秀的文艺作品等等,都对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健康的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表演、音像制品充斥市场,这对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鉴别现实生活中的美丑问题,提高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低级庸俗的东西和各种丑的东西。
充分运用教材中美育价值的材料
思想政治课教材,观点科学、举例典型、逻辑严谨、结构精巧、图文并茂、语言准确……当学生翻开教材,就给他们以强烈的美感,教后更是即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炽热情感。
首先,以美启知。思想政治课教材经艺术家深思熟虑、精心创造的艺术作品,以巧妙的情节、精练的文字,栩栩如生的画面,集中地强烈地反映生活美,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新编哲学常识教材中引用不少的漫画、诗词、成语典故、寓言等,这些美的艺术品包含深刻的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这些精美绝句,体会作者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精练含蓄的文学功底和作者充满丰富想象具创新精神思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领悟每一幅漫画,每一句诗词和每一个成语典故所包含的哲理,以达到以美启知的目的。
其次,以美启真。美感具有促進人的智力发展的功能,美感具有形象直观性特点。在美的情景中,思维容易激活,领悟能力增强,从而增强知识可接受性。新编经济常识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清晰、感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照片,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思考、联想透过现象掌握其本质的东西,即经济常识的基本观点。以达到以美启真的目的,即通过具体的美景达到掌握经济理论的目的。
最后,以美育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列举的我国科学家,有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的邓稼先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还有像袁隆平等在农业战线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给学生以美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这些动人事迹着力渲染,对他们的光辉形象着力刻画,从而感知其中美的魅力,从中领悟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投身科学事业,在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需要有良好的心境,而良好心境的培养,除了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之外,就高中政治课教学而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和增强学科能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良好的心境,会使人的感觉更加敏锐,反应更加迅速,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进课堂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具有教师应具备的风度,教学语言流畅、简练、生动,逻辑性强,抑扬顿挫,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板书工整、清晰、简练、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应多表扬、鼓励,使其有成功感,整堂课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教与学配合默契,使学生感受到上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力。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美的心动是当前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是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最终让学生在产生美的心动之后具有美的行动。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育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感觉、对生活之美的实践和对艺术之美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达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美是真和善的和谐统一。审美观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它指导和影响人的审美活动,审美观不同,对同一对象的美的评价和看法也会不同。因此进行美育就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其一,审美观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的追求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代中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更强烈和执著。但由于自身年龄和阅历有限,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辨别、鉴赏、评判能力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
其二,审美观受世界观的影响。青少年可塑性强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社会生活是复杂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总是相比较而存在。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优秀的文艺作品等等,都对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健康的格调低下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表演、音像制品充斥市场,这对学生健康审美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鉴别现实生活中的美丑问题,提高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低级庸俗的东西和各种丑的东西。
充分运用教材中美育价值的材料
思想政治课教材,观点科学、举例典型、逻辑严谨、结构精巧、图文并茂、语言准确……当学生翻开教材,就给他们以强烈的美感,教后更是即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炽热情感。
首先,以美启知。思想政治课教材经艺术家深思熟虑、精心创造的艺术作品,以巧妙的情节、精练的文字,栩栩如生的画面,集中地强烈地反映生活美,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新编哲学常识教材中引用不少的漫画、诗词、成语典故、寓言等,这些美的艺术品包含深刻的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这些精美绝句,体会作者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精练含蓄的文学功底和作者充满丰富想象具创新精神思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领悟每一幅漫画,每一句诗词和每一个成语典故所包含的哲理,以达到以美启知的目的。
其次,以美启真。美感具有促進人的智力发展的功能,美感具有形象直观性特点。在美的情景中,思维容易激活,领悟能力增强,从而增强知识可接受性。新编经济常识教材中引用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清晰、感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这些照片,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思考、联想透过现象掌握其本质的东西,即经济常识的基本观点。以达到以美启真的目的,即通过具体的美景达到掌握经济理论的目的。
最后,以美育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列举的我国科学家,有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国的邓稼先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还有像袁隆平等在农业战线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给学生以美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这些动人事迹着力渲染,对他们的光辉形象着力刻画,从而感知其中美的魅力,从中领悟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投身科学事业,在科教兴国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需要有良好的心境,而良好心境的培养,除了加强学生的自我修养之外,就高中政治课教学而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和增强学科能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良好的心境,会使人的感觉更加敏锐,反应更加迅速,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学习效率提高。进课堂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具有教师应具备的风度,教学语言流畅、简练、生动,逻辑性强,抑扬顿挫,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板书工整、清晰、简练、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安排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应多表扬、鼓励,使其有成功感,整堂课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教与学配合默契,使学生感受到上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力。
总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美的心动是当前政治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是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最终让学生在产生美的心动之后具有美的行动。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市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