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2月12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中国·南华“野生菌王国”项目开工建设奠基仪式在这里举行,这标志着作为野生菌加工和出口龙头企业的攀星集团正式入主“野生菌王国”,攀星集团的野生菌基地也从四川西部拓展到云南。
入主南华县
攀星集团作为一家有着20年野生菌收购与加工历史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何要把野生菌项目基地建在云南?这是因为云南是松茸以及野生菌的重要产地,而南华更是野生菌王国。
南华地处滇中,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963米,海拔高差近1900米,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9.19%。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良好的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主产松茸、牛肝菌、香菇、干巴菌、鸡枞、鸡油菌、虎掌菌、变色菌、青头菌等,约200余个品种,占全国野生菌种类总数33%、全省野生菌种类总数的40%。其中松茸、牛肝菌质优量大、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远销日本、韩国。全县每年出口松茸、牛肝菌700多吨,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目前,南华县内适宜野生食用菌生长区域达170多万亩,境内已知有野生菌2纲9目26科200余种,占全国野生菌600余种的33%,年蕴藏量大约在1万吨左右,块菌、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世界名菌在南华都有生长。
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南华县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3个,逐步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之一,基本形成了滇中经济园与滇西经济圈多汇地带上的野生菌集散中心。2002年,南华县被云南省林业厅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在2007年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上南华被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
基于南华县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而且南华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生产加工基地和以野生菌资源为依托的旅游目的地这些优厚条件,攀星集团果断决定进驻南华,开发建设“野生菌王国项目”。
野生菌龙头
据介绍,野生菌王国项目预计总投资3.23亿元,建设内容为:建设“一个公园、一个基地、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和三个园区”,一个公园即野生菌主题文化公园;一个基地即野生菌保护性开采基地:一个平台即电子信息交易平台;两个中心即野生菌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及温泉休闲度假中心:三个园区即特色功能交易同区、冷链深加工同区和野生菌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商旅配套区,项目投资主体为四川攀星集团。
四川攀星集团董事长刘启贵介绍,计划通过3至7年的时间,建成野生菌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深加工配套园区、野生菌主题公园、风情小镇、美食园区、温泉休闲度假中心、商住服务配套中心等生产设施和旅游、生活设施,使以野生菌为主题的文化、娱乐、美食、旅游配套成龙,将南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都。届时,人们到了南华不仅可以吃上地道的野生菌美食,还能围绕野生菌拓展多种娱乐项目,走时也能满载而归。南华县也期望由此进一步做大野生菌产业,打响“野生菌王国”品牌,通过大项目的实施,争取把野生食用菌产业建设成为南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县实现封山育菌面积达到160万亩,野生食用菌产值达到1.5亿元,野生食用菌加工产值突破两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目前,第一期投入开发建设的538亩建设用地,已于今年3月17日进入分期分批摘牌程序,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中。攀星集闭南华野生菌王国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推动川、滇、藏整个野生菌产业行业升级,发挥野生菌产业的品牌集约优势,打造国际竞争产业平台,带动楚雄彝族州十县市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危机中转机
南华野生菌王国项目的设立,是攀星集团为进一步培强做大野生菌产业,打响野生菌王国品牌知名度的重大举措。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研究开发以野生食用菌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调味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尚未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野生菌的国际市场受到影响,国内很多野生菌加工企业也深陷困局。在此紧要关头,攀星集团不但没有压缩生产规模,反而是积极拓展战略版图。
从攀星这一大手笔来看,攀星集团董事长刘启贵显然对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对记者说,“野生菌产业作为攀星集团的特色产业,由于金融危机,攀星集团在出口方面、在市场的拓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野生菌资源存量少,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加之多年来,我们在保证订单、丰富产品、拓宽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一整套应对措施。攀星集团的野生菌产品会在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率先突围。”
攀星集团在做好做大加工出口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和攀星所具备的区位优势,适时推出了众多系列的野生菌产品和品牌,“野生菌王国”就是攀星集团隆重打造的品牌之一。
“野生菌王国”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引起各地经销商的追捧。其“蓝色更健康”的标语别具风格,引来众多经销商驻足。在2009年四川糖烟酒春交会上,公司就签下了1000余万元的订单。
入主南华县
攀星集团作为一家有着20年野生菌收购与加工历史的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何要把野生菌项目基地建在云南?这是因为云南是松茸以及野生菌的重要产地,而南华更是野生菌王国。
南华地处滇中,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963米,海拔高差近1900米,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59.19%。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良好的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主产松茸、牛肝菌、香菇、干巴菌、鸡枞、鸡油菌、虎掌菌、变色菌、青头菌等,约200余个品种,占全国野生菌种类总数33%、全省野生菌种类总数的40%。其中松茸、牛肝菌质优量大、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远销日本、韩国。全县每年出口松茸、牛肝菌700多吨,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目前,南华县内适宜野生食用菌生长区域达170多万亩,境内已知有野生菌2纲9目26科200余种,占全国野生菌600余种的33%,年蕴藏量大约在1万吨左右,块菌、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世界名菌在南华都有生长。
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南华县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3个,逐步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之一,基本形成了滇中经济园与滇西经济圈多汇地带上的野生菌集散中心。2002年,南华县被云南省林业厅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在2007年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上南华被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
基于南华县丰富的野生菌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而且南华正致力于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生产加工基地和以野生菌资源为依托的旅游目的地这些优厚条件,攀星集团果断决定进驻南华,开发建设“野生菌王国项目”。
野生菌龙头
据介绍,野生菌王国项目预计总投资3.23亿元,建设内容为:建设“一个公园、一个基地、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和三个园区”,一个公园即野生菌主题文化公园;一个基地即野生菌保护性开采基地:一个平台即电子信息交易平台;两个中心即野生菌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及温泉休闲度假中心:三个园区即特色功能交易同区、冷链深加工同区和野生菌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商旅配套区,项目投资主体为四川攀星集团。
四川攀星集团董事长刘启贵介绍,计划通过3至7年的时间,建成野生菌现代化物流交易中心、深加工配套园区、野生菌主题公园、风情小镇、美食园区、温泉休闲度假中心、商住服务配套中心等生产设施和旅游、生活设施,使以野生菌为主题的文化、娱乐、美食、旅游配套成龙,将南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野生菌之都。届时,人们到了南华不仅可以吃上地道的野生菌美食,还能围绕野生菌拓展多种娱乐项目,走时也能满载而归。南华县也期望由此进一步做大野生菌产业,打响“野生菌王国”品牌,通过大项目的实施,争取把野生食用菌产业建设成为南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县实现封山育菌面积达到160万亩,野生食用菌产值达到1.5亿元,野生食用菌加工产值突破两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目前,第一期投入开发建设的538亩建设用地,已于今年3月17日进入分期分批摘牌程序,各项手续正在办理中。攀星集闭南华野生菌王国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推动川、滇、藏整个野生菌产业行业升级,发挥野生菌产业的品牌集约优势,打造国际竞争产业平台,带动楚雄彝族州十县市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危机中转机
南华野生菌王国项目的设立,是攀星集团为进一步培强做大野生菌产业,打响野生菌王国品牌知名度的重大举措。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用于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精深加工,研究开发以野生食用菌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调味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尚未结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野生菌的国际市场受到影响,国内很多野生菌加工企业也深陷困局。在此紧要关头,攀星集团不但没有压缩生产规模,反而是积极拓展战略版图。
从攀星这一大手笔来看,攀星集团董事长刘启贵显然对野生菌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对记者说,“野生菌产业作为攀星集团的特色产业,由于金融危机,攀星集团在出口方面、在市场的拓展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野生菌资源存量少,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加之多年来,我们在保证订单、丰富产品、拓宽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一整套应对措施。攀星集团的野生菌产品会在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率先突围。”
攀星集团在做好做大加工出口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市场的特点和攀星所具备的区位优势,适时推出了众多系列的野生菌产品和品牌,“野生菌王国”就是攀星集团隆重打造的品牌之一。
“野生菌王国”系列产品一经推出,就引起各地经销商的追捧。其“蓝色更健康”的标语别具风格,引来众多经销商驻足。在2009年四川糖烟酒春交会上,公司就签下了1000余万元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