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会计专业及会计信息的特点,高职学校对顶岗实习教学进程和具体内容的把握有一定难度。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建立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到具体的会计岗位上工作,一边进行实践一边学习会计巩固理论知识。顶岗实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会计专业又由于其本身的专业特点而使顶岗实习教学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特点
顶岗实习教学学生都到企业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学校老师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和学生一起到企业中去。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有以下特点:
1.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工作的职能要求顶岗实习教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不仅具有核算的职能,还有监督的职能。与其他专业不同,会计的职能与企业的钱、财、物紧密相联。财务人员的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工作者必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因此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廉洁性和规范性。实习中要求顶岗实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形象,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明确“应该怎样做”的界线;在进行理财时,要求顶岗实习学生注意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在实习活动中必须廉洁自律、奉公守法,要有政策观念,要勇于坚持原则。
2.要求全面知识教育
高职学生绝大部是到中小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上,但会计工作已超出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其基本职能扩展到了会计的分析、管理、控制与创新上,新的会计准则将会使得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阔,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更全面。一个中小企业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财务人员,它是要有经验的、熟悉财经法规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要求有全面的知识,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独当一面”,而是要能“独挡多面”。
3.校企合作教学难度大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但大多是有名无实。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像对生产工人,需求量不大,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一般只有一至两名。现实工作中企业更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加之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企业不希望自身的财务信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而外泄。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合作的愿望小,且不愿进行后续联系。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目的
1.促进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会计业务水平、交流和沟通等能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够熟悉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在会计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会计技术本领,并且充实会计理论知识。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共同指导学生有效实习。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促使学校在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和学生质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认识到学校实际上是在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学校已经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库。校企共同合作,能够为企业培养一批能力强、适应面宽、技能扎实、知识全面的合格员工。
3.增加会计教学素材,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学生所在企业、所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为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内容提供了基础,学生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企业运作实际,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对于真正提供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学习,从而实现工作与实习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并未学生岗位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4.增加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麦可思公布的《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显示,会计专业已经处于供求饱和状态,就业竞争激烈。高职会计专业通过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逐步实现从“新手”到“进步初学者”的过渡,实现其岗位成才,顺利就业,也为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铺就道路。
三、当前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假象普遍,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
每年有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而每个企业或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都是个位数。一个学生对应一个顶岗实习单位,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顶岗实习单位,学校很难承担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因此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单位,都由学生自己联系。这就造成有些学生没有实习单位却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而假造实习联系函,随便到实习单位盖个公章而没有真正地进行实习。
2.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
为减少学生假造实习单位联系函的现象,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许多高职院校建立相关制度要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的地址电话,以便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沟通联系。但即便是有制度的保障,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原因主要有:一是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使企业方面不愿意校方指导老师的介入;二是顶岗实习学生人数众多,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巨大,学校难以应付;三是学生换岗、换单位现象频繁使校企之间的联系难以落实。
3.小企业多,业务不规范,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误解
校内的会计理论教学是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进行的。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多为小企业,而小企业会计业务种类少,会计处理不规范。我国对中小的会计监管较少,许多中小企业的纳税采取核定征收导致中小企业不重视会计规范。许多高职学生一进入会计实习岗位,认为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与理论学习相差巨大,会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毫无用处,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误解。
4.巡回指导存在假象和不足
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无法像对校内的学生一样进行其学习上的监管。学校一般指定校内老师进行兼任指导。但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多、实习单位数量巨大,无法对学生或实习单位进行一对一的配备。一位教师负责几位甚至十几位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量。校内指导老师有其他的教学工作量,虽然对顶岗实习学生有查岗和巡回指导的任务,进行实地指导和监督事实上难以实施。多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进行指导。
四、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不能像理论课一样在课堂中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不能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虽然由于专业特点,学校老师对顶岗实习教学进程和具体内容的把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建立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将顶岗实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日常的会计理论和校内实践教学中
顶岗实习不是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校内学习成果的教学环节,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教学纽带。在日常会计理论和校内实践教学中就要体现并灌输会计实务的处理理念和方法,强调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扭着某些学生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刻板理解,培养学生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大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但毕竟模拟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学生一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不适应工作环境,对会计工作无所适从。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顶岗实习教学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90后学生的有活力、有创新观念、不循规蹈矩,但缺乏会计经验和会计思维能力,不喜欢被约束。会计思维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顶岗实习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充分运用已掌握的会计知识体系,转变观念,将自己由一个被动的核算工具,转变为一个能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主动参与者。
3.校内实践教学充分引入会计工作氛围
校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要纯粹按会计理论教材的思路。校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将会计理论用于实践。那种用一整套完整、过于详细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反复从头到尾做一遍的方法并不可取,重要的是将学生从思想上引入会计工作氛围,了解社会实际、了解各行业、最常见、最基本的业务。
4.加强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巡回指导的管理,不要流于形式
学校要建立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制度,派专任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巡回指导任务,明确指导老师的教学职责与义务,为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
5.将代理记账公司引入校内,让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
代理记账公司的成立门槛较低,学校可以将代理记账公司引入校内。在代理记账公司内进行代理记账的企业类型多、业务种类多、业务内容广泛且多为基础性的会计实务。让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不仅避免了校外顶岗实习带来的巡回指导难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会计实务。
6.重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不是单纯的记账和报账,因此,要重视管理学对学生会计学习理念的灌输,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此外,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以及单纯的核算型电算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会计成为了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内容要求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知识的素质,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技术,学会对管理、会计、财政、税务等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柳和玲.顶岗实习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巡回指导的系统管理[J].消费导刊,2009(4).
[3]秦传江,胡德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4]汪莉.构建以教学技能为中心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教学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作者简介:陈丹(1973—),女,浙江乐清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代理、会计教学与管理。
【关键词】会计专业;顶岗实习;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到具体的会计岗位上工作,一边进行实践一边学习会计巩固理论知识。顶岗实习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会计专业又由于其本身的专业特点而使顶岗实习教学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
一、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的特点
顶岗实习教学学生都到企业中,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学校老师不能像其他专业一样和学生一起到企业中去。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有以下特点:
1.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工作的职能要求顶岗实习教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不仅具有核算的职能,还有监督的职能。与其他专业不同,会计的职能与企业的钱、财、物紧密相联。财务人员的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财务工作者必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因此在顶岗实习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原则性、廉洁性和规范性。实习中要求顶岗实习学生注重自身素质和形象,必须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明确“应该怎样做”的界线;在进行理财时,要求顶岗实习学生注意财务工作的保密性,在实习活动中必须廉洁自律、奉公守法,要有政策观念,要勇于坚持原则。
2.要求全面知识教育
高职学生绝大部是到中小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计的基本工作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会计的记账、算账、报账上,但会计工作已超出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其基本职能扩展到了会计的分析、管理、控制与创新上,新的会计准则将会使得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阔,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要求更全面。一个中小企业一般不需要大批量的财务人员,它是要有经验的、熟悉财经法规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要求有全面的知识,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独当一面”,而是要能“独挡多面”。
3.校企合作教学难度大
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但大多是有名无实。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不像对生产工人,需求量不大,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一般只有一至两名。现实工作中企业更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加之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企业不希望自身的财务信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而外泄。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合作的愿望小,且不愿进行后续联系。
二、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目的
1.促进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
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会计业务水平、交流和沟通等能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够熟悉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所在会计岗位的工作方法和技能技巧,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的会计技术本领,并且充实会计理论知识。通过顶岗实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中,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划,共同指导学生有效实习。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促使学校在顶岗实习管理水平和学生质量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为在合作过程中,企业认识到学校实际上是在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学校已经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库。校企共同合作,能够为企业培养一批能力强、适应面宽、技能扎实、知识全面的合格员工。
3.增加会计教学素材,完善课程体系
通过学生所在企业、所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为学校专业课堂教学的学习领域内容提供了基础,学生完成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进而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企业运作实际,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对于真正提供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帮助学生进行岗位学习,从而实现工作与实习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整合,并未学生岗位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4.增加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麦可思公布的《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显示,会计专业已经处于供求饱和状态,就业竞争激烈。高职会计专业通过顶岗实习教学,使学生逐步实现从“新手”到“进步初学者”的过渡,实现其岗位成才,顺利就业,也为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也铺就道路。
三、当前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习假象普遍,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
每年有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而每个企业或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都是个位数。一个学生对应一个顶岗实习单位,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顶岗实习单位,学校很难承担联系实习单位的责任,因此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单位,都由学生自己联系。这就造成有些学生没有实习单位却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而假造实习联系函,随便到实习单位盖个公章而没有真正地进行实习。
2.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
为减少学生假造实习单位联系函的现象,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许多高职院校建立相关制度要求学生提供实习单位的地址电话,以便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沟通联系。但即便是有制度的保障,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原因主要有:一是财务信息资料的保密性,使企业方面不愿意校方指导老师的介入;二是顶岗实习学生人数众多,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巨大,学校难以应付;三是学生换岗、换单位现象频繁使校企之间的联系难以落实。
3.小企业多,业务不规范,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误解
校内的会计理论教学是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进行的。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多为小企业,而小企业会计业务种类少,会计处理不规范。我国对中小的会计监管较少,许多中小企业的纳税采取核定征收导致中小企业不重视会计规范。许多高职学生一进入会计实习岗位,认为凭证、账簿及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与理论学习相差巨大,会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毫无用处,造成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误解。
4.巡回指导存在假象和不足
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无法像对校内的学生一样进行其学习上的监管。学校一般指定校内老师进行兼任指导。但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多、实习单位数量巨大,无法对学生或实习单位进行一对一的配备。一位教师负责几位甚至十几位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量。校内指导老师有其他的教学工作量,虽然对顶岗实习学生有查岗和巡回指导的任务,进行实地指导和监督事实上难以实施。多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进行指导。
四、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不能像理论课一样在课堂中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不能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虽然由于专业特点,学校老师对顶岗实习教学进程和具体内容的把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建立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将顶岗实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日常的会计理论和校内实践教学中
顶岗实习不是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校内学习成果的教学环节,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教学纽带。在日常会计理论和校内实践教学中就要体现并灌输会计实务的处理理念和方法,强调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扭着某些学生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刻板理解,培养学生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大量的实践教学课程,但毕竟模拟与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学生一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就不适应工作环境,对会计工作无所适从。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顶岗实习教学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90后学生的有活力、有创新观念、不循规蹈矩,但缺乏会计经验和会计思维能力,不喜欢被约束。会计思维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顶岗实习教学中注重学生对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充分运用已掌握的会计知识体系,转变观念,将自己由一个被动的核算工具,转变为一个能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主动参与者。
3.校内实践教学充分引入会计工作氛围
校内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要纯粹按会计理论教材的思路。校内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将会计理论用于实践。那种用一整套完整、过于详细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反复从头到尾做一遍的方法并不可取,重要的是将学生从思想上引入会计工作氛围,了解社会实际、了解各行业、最常见、最基本的业务。
4.加强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对顶岗实习巡回指导的管理,不要流于形式
学校要建立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制度,派专任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巡回指导任务,明确指导老师的教学职责与义务,为指导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
5.将代理记账公司引入校内,让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
代理记账公司的成立门槛较低,学校可以将代理记账公司引入校内。在代理记账公司内进行代理记账的企业类型多、业务种类多、业务内容广泛且多为基础性的会计实务。让学生在校内开展顶岗实习,不仅避免了校外顶岗实习带来的巡回指导难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会计实务。
6.重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能力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不是单纯的记账和报账,因此,要重视管理学对学生会计学习理念的灌输,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此外,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以及单纯的核算型电算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会计成为了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内容要求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知识的素质,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技术,学会对管理、会计、财政、税务等相关学科的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柳和玲.顶岗实习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吴从慧.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巡回指导的系统管理[J].消费导刊,2009(4).
[3]秦传江,胡德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
[4]汪莉.构建以教学技能为中心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教学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作者简介:陈丹(1973—),女,浙江乐清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代理、会计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