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艺术的几点探讨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地成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习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进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地发展。
  
  一、善于质疑解疑法。“思维是从提问题开始的。”数学老师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如在教初一“方程”时,为了消除抽象难学的障碍,先设计了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头36个,脚100只,问鸡兔各多少个?”由于此题别有风趣,学生顿时兴致勃发,急切寻找答案,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质疑、解疑、,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所问之题必须是符合数学内容的必要问题,所问之时必须是学生想答而答不上来之时。
  
  二、运用特种图形刺激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特殊的图形和色彩可以在人们的头脑中保持强烈的和持久的印象。我运用这原理,在讲解数轴时,先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到黑板边缘,学生顿感惊讶,纷纷问我,画这么长干什么?我做继续向前延伸的手势说:“这条直线笔直伸向前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山,一直伸向天空、宇宙……”学生也跟着我的手势和讲解遨游到天际,这就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数轴的概念及有理数的无限性,在兴趣倍增的情况下,加深了对所讲内容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将一些具有特殊形状物体展示给全班同学,或有意识地带领全班同学们到一些具有启迪意义,典型意义的地方参观,使同学们见识和理解特殊图形以配合教学。
  
  三、多种手段综合法。世界本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手段教学,如运用启发教学,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设问等。采用讨论式教学,在讲解“有理数”一章小节时,我把一章内容分成“三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并强调一步走错,全题皆输,从而使学生做到既“听得懂”,又“做得来”。另外,还可以将重点和难点题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集声、光、电、于一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激发动机,培养学生思维意向品质。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因和动力。心理学家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位同学从教室的两端面对面地行走,设问:“(1)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2)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其次是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感到枯燥,要注意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形象地领悟质数与合数的区别。
  
  五、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点,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六、一题多解、变式引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点。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的思维佳境。
  
  七、转化思维,训练思维的联想性。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比,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习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时,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想,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中午吃完饭,突然下了一场大雨,贝贝和比比只好待在家里玩积木。不一会儿,雨就停了,比比高兴地打开窗户,惊奇地大叫:“快来看啊,天上有一条好漂亮的彩带。”
期刊
根管治疗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高新技术、新药物的出现,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物理、化学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