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近期教育改革措施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是科技大国和人才强国,其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方略值得研究。近年来,德国发布了一系列宏观教育改革方案,强调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
  
  一、高校学制改革
  
  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要求教育、学术体系一体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8年5月25日的“索伯纳声明”(Sorbonne Declaration)和1999年6月19日的“博洛尼亚声明”(Bologna Declaration)要求欧洲各国引进简单明了并且相互可比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体系,引进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促进欧洲各国在质量保证方面的合作等。2003年9月19日的“柏林公报”(Berlin Communique)决定在2010年建成欧洲高校共同体。鉴于此,德国传统的本硕一体的学位体系让位于学士、硕士两级学位体系。目前,除了医学、法学等个别学科由于特殊性而没有开始学制改革外,德国高校已经开设了2 985门学士课程和1 945门硕士课程。学士阶段的学习时间一般为3~4年,硕士阶段为1~2年,合计不超过5年。
  
  二、高校学费改革
  
  新世纪之初,在大学教育经费面临重重困难,德国大学“高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越来越失去竞争力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考虑改变其实行了近50年的高等教育免费制。2005年,德国宪法法院裁定高校收费不违反联邦宪法,这为德国高校向学生收取学费开启了绿灯。不过由于德国教育主权在各联邦州,各联邦州政府出于其政治信仰等原因,对高校收费与否、如何收取等作出了不同的决定。已决定终结“免费教育”的联邦州有巴符州(从2007年秋起)、巴伐利亚州(从2007年夏季学期起)、下萨克森州(从2006年秋起)、北威州(从2006年秋起)以及萨尔州(现行的法律已经允许收费),学费的额度一般控制在每学期500欧元。在那些尚未决定收费的联邦州,如果
  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则需要交纳学费。
  
  三、精英大学计划
  
  德联邦政府于2005年启动的精英大学计划的目的在于打造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高校尖端科学研究,提高尖端科研水平。它是未来若干年德国教育与研究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是联邦政府鼓励创新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德国精英大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博士生院(Graduiertenschulen)建设、精英科研平台(Exzellenzcluster)建设以及精英大学(Zukunftskonzepte,未来理念)建设。经过历时两年、前后共两轮的激烈角逐,共评选出9所精英大学、39个博士生院和37个精英科研平台。精英资助计划从2006年开始,为期5年。到2011年,入选的精英大学、博士生院以及精英科研平台将共可获得19亿欧元的支持,其中,联邦政府提供75%的资金,州政府提供25%的资金。根据计划,每个博士生院年均可获得约100万欧元的经费;每个精英科研机构年均可获得约650万欧元的经费;每所精英大学年均资助额为1 300万欧元。
  
  四、德国联邦教研部推出职教改革十大方针
  
  2007年,由沙万部长任组长的德国联邦教研部职业教育创新小组公布了职教改革十大指导方针,旨在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让更多年轻人得到培训机会并提高职业教育的开放和国际竞争力。职教改革的十大指导方针是:增加学校式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多样性;重新调整资助结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改进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之间的关系,保障企业培训岗位;强化就业原则,提高职业教育的灵活性;扩大职业基础培训,有效利用职业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使职校毕业生拥有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为年轻人提供职业技能更新的“第二次培训”机会;促进欧洲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开放、流动和相互承认;加强“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欧洲的可比性,挖掘其在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奠定基础,加强职业教育界与经济界、科学界和政治界的合作。
  (作者单位: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