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直升机父母

来源 :家庭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
  直升机父母分好多类,专家给“直升机父母/祖父母”列出的症候群包括:
  1、如果孩子上学忘记带书或钱包,家长马上放下工作或事务,把东西送到学校。
  2、父母帮孩子检查作业,希望孩子的功课都要满分。
  3、孩子已上高中或大学,家长还是一天好几个“夺命call”追查孩子的行踪。没回电或简讯,就会追根究底。
  4、从小就给孩子报读最好的名校,从中学到大学,甚至也希望影响他们将来的职业选择。
  5、有的在生活上过度操心,有的在学习上过度干预,有的在人身安全方面特别担心,还有的在食品安全营养方面特别谨慎,反正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伤害和失败,不知不觉中也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机会。
  放手才能成长
  父母常认为能控制孩子生活中的所有变量,这显然不可能,最好的方式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思考,而不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科学研究显示,孩子从3个月起就能自主做出道德选择,因此并非一般父母认为的那套标准,即父母教导与决定孩子的一切。这好比“鱼缸法则”,无论鱼缸里的鱼多美丽,总感觉养不大。如果把鱼放入水池中,三两个月就变成大鱼了。同样,孩子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我们不要成为鱼缸,而是顺应变成更宽广与包容的水池。
  如果孩子经常忘带书或者作业,就不要给他送,让他受一两次批评,他自己就记住了,所谓吃一堑就长一智。另外,要学会做一名站在一旁加油呐喊鼓励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每次都给孩子指好了方向铺好了路的家长。
  除此之外,国外一些名人的育儿理念也可以给我们诸多启发。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家族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能力,孩子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校住宿,大学毕业后也都自己找工作;德国金融投资大亨梅兹勒家族让孩子上地区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或者搭公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沃尔玛集团”华顿家族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助补充仓库货物。这些家长瞳得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价值观,对子女爱得更深沉、更科学。
  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是学步的规律,也是教育的规律。聪明的家长懂得适时放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这才是他们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因此,与其动用“直升机”,不如让孩子和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在现实社会环境中加以磨砺,体味“堵车”带来的种种滋味,岂不更好?
  (摘自《广州日报》)
  不为1%付出100%/王磊
  不久之前,我去印度出差,住在老朋友辛格家。
  辛格带我去当地的历史名胜游览,没想到刚到达目的地,辛格的手机就响了。不仅如此,过了一会儿之后,辛格的一位同事又跑过来和他风风火火地说了几句话,显得非常忙碌。
  辛格送走同事之后,我笑着对辛格说道:“你要是有要紧的工作,就赶快去忙吧,我这里你就放心吧。”辛格连忙说道:“没事,没事,我们公司最近接了一笔大订单,而且恰好准备借这个机会选拔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所以各方面的事情特别多,非常抱歉!”
  我停住脚步,问辛格:“也就是说你最近的工作表现将影响到不久之后的升迁?”辛格点了点头。“那你更得回去忙工作的事情了!”我急忙说道。没想到辛格却露出了洒脱的笑容:“虽然这个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非常诱人,但我却不是最有实力的竞争者。还是顺其自然吧。”
  “不是都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吗?”我不解地问道。
  “你说的是一种不屈的精神,这本身没错。不过,我们印度人更在乎的不是能得到什么,而是不因此失去更宝贵的东西。争不到高薪的管理职位,也要守得住健康,这是我们印度人内心的坚守,也是这片土地给予我们的智慧。”辛格笑着回答。
  回国之后,我推掉了很多工作,给自己增加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摘自《思路》2012年3月)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方法  一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只有让数学学习扎根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