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ebic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本文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
  问题驱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窘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前问题,驱动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思考.通过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熟悉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问题的方式给予学生思维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例如,在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前,我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农业与工业上经常以熟石灰来改变酸性土壤以及对酸性废水进行处理,这是什么原理?当我们被蚊虫叮咬之后,会感觉到痒感,此时涂抹少量的肥皂水等碱性物质,这种痒感就会随之消失,这是为什么?怎样验证酸与碱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提出几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使学生循着生活的痕迹主动地思考,并参与酸与碱知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二、课中问题,驱动探索
  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说是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让学生结合问题理清所学知识,并在回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充分了解其性质,我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要问题: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哪个更大?二氧化碳溶解时,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墙壁用熟石灰粉刷后,过段时间会逐渐变硬?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者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上述问题逐步解答,学生实现了知识点的积累,调动了探索兴趣,进而深入理解知识.
  三、差别问题,驱动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心态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掌握知识的程度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原子的构成”时,我结合班级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根据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针对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针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原子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原子结构具有什么样的规律?原子的种类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针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组成有什么差异?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这些粒子有什么差异?怎么计算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吗?从上述问题来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准备的问题难易程度明显不同,但却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衔接问题,驱动思考
  在设计化学问题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过的相关知识,教师还要通过问题的有效衔接,实现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的充分融合,让新旧知识进行相互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时,我演示一个“趣味实验”,让棉手帕浸泡在含有70%乙醇的酒精中,完全浸透后,以镊子取出,并将其点燃.待到火焰熄灭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手帕是完好无损的?此时学生就会对上节课所学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回顾,并明确表明因为燃烧期间,未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有手帕是完好无损的.继续提出问题:那么,燃烧需要达到什么条件?若将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去除,就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穿插,学生能够基于已学知识进行大胆设想,进而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掌握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驅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合理设计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康永军.初中化学问题驱动式学案设计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5(06).
  宋小媛,李江波.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提高高中化学复习课效率[J].课程教学研究,2014(11).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一个真正的养猪专业村:壶关县五龙山乡东归善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就开始养猪,家家都养猪,户户有猪舍,在中国的北方地区该村曾享有“人均三头猪,户均一猪场”的美誉,农户养猪的历史始终没断线,20多年的养猪历史,东归善村的养猪户伴随着猪肉价格的跌跌涨涨,一路走来,见证了20多年的猪市沉浮。郭先庆在东归善村养猪不算最早,也不算多,但名气很大,从19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在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部分指出:“建立学生发展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实际上,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化学的学科教学也一直遵循着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即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化学课程进行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命题的提出,对和谐课程文化建设和科学课程发展观的建立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重中之重,将对比法应用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能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知识对比中,寻找知识点上的异同,从而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理解更加透彻,知识认知范围愈加广泛.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看待对比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将其合理地融入到高中生物课堂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对比环境.  一、同一章节中相似概念的对比  在高中生物知识点记忆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知识
有效教学活动的完成依赖于多方面因素的有效整合.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整个教学环境中各个要素的通力合作,如学生的主动性.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一些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以情不自禁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主体位置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各个学校积极进行各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导学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笔者就将对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做出一定的讨论.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教学  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编辑相关的学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计算量较大、且条件复杂,将这些复杂问题简单化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比如,数学人教版选修3-5中提到,可通过拉伸或压缩椭圆,将其转化为圆.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可以纵向拉伸或横向压缩成圆,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可以横向拉伸或纵向压缩成圆.  1.拉伸、压缩图象的基本原理(纵向拉伸或压缩至原来的n倍)  因为不仅椭圆,所有的点、线、图形都要等倍压缩或拉伸,所以可以理解为整个坐标系平面
冬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有时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给畜禽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较大的损失。那么,畜禽冬季饲养该注意哪些技术呢?  1、保温健康畜禽生长的合适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的温度一般最好保持在16~24℃为好。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5~32℃,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2~29℃,2~3周龄舍温保持在29~27℃,3周龄~4周龄舍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将“测量”“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实验通常以测量实验或者验证实验为主.这类实验对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实验的自主性没有太高要求.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会碰到越来越多的对于能力要求更高
物理学本应该是一门能够使学生充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也应该放在如何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上.对于教师来讲,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能够洞察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经过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从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的物理教学课堂却在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的时候没能够形成合理的共识,也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在
高中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主要内容,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核心内容.实际教学中由于三角函数涉及大量公式,且涵盖范围较广,因此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中详细分析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策略,以供借鉴.  一、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教学误区  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听懂课堂内容,便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解答类似问题,教学目标也已完成.但实际上学生听懂、模仿仅是解题教学的一部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