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瘾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本位”是祖上传下来的传统,过去谁人不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如今虽然都说“行行出状元”,但还是有许多人梦想着台上风光、台下潇洒。
  盛世当个太平官,“治人”又不必太劳心,想当这样的官于理于情都可以理解。奇怪的是:历史上身逢乱世也有那么多的人蝇营狗苟地要当官。明末,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钱谦益等拥弘光为帝于南京。此时,清军长驱直入,局势岌岌可危,小朝廷财力难支,无以为计。太尉阮大铖却见解独到,说:“国家何患无财?……但命纳银若干于官,欲纠者免纠,欲荐者予荐,推而广之,公币充矣。”读史至此,我还在担心,那些原本要受国法政纪处分者尚可能以钱换命保位,而当此乱世还会有人愿意捐钱买官吗?出乎意料的是竟然一时“纳者麇至”,以至于“绣衣大扇,招摇道途”。看来还是奸臣阮大铖懂得世道人心。
  捐几百以至数千两银子买个乱世官来做,这到底为了什么呢?当然不是为了救亡图存,只要看一看当时官场贪污贿赂之风盛行就知道了,这无非是为了更多地敛财。
  更有甚者,弘光垮台后,又有个永历小朝廷,颠沛流离,惶惶不可终日,却依然求官者趋之若鹜。小朝廷演的仍是弘光的故技——卖官。结果南宁地面竟也是“弹冠者遍地”,一时人情“以出仕为荣,不仕为辱矣”,“左、右二江,人不称官者少矣”。小朝廷自身难保,当官的想贪也没处可贪,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当官?恐怕只为求名而已,哪怕在风雨飘摇中混个官名也好。看来,官贵民贱,这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当官一途,自古国人有瘾在焉。因为一可图利,二可求名,即使不能兼得,也可获取其一,官迷心窍实在不足为奇。奇怪的倒是有官不去当,哪怕是乱世之官。同是崇祯末年,北京一小百姓听说朝廷缺少军饷,就将平生积蓄的三百两银子全部捐给官府,皇帝一兴奋要封他个官做做,他倒辞谢道:遇此乱世,留财无用,性命都难保了,哪还想去当官!他无论如何也不接受皇帝的这一番美意。话说到此,我觉得这就是小百姓的大觉悟。
其他文献
隧道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滞后,为提高系统对负荷变化较大或其他扰动比较剧烈时的控制质量,通过串级控制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串级控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对二次
美国从1890年代开始大量接收移民,到1915年来自东欧和意大利南部的移民仍保持强劲的势头,他们来自立陶宛、罗马尼亚、意大利南部,还有俄国的犹太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移民的纷争是当时的一大特色。    国门洞开的日子    2004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不设防的门——美国移民危机的由来”,作者奥蒂斯·格雷厄姆系加里福尼亚大学退休教授,最近他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  1915年,在美国历史上
“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呀飞,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句早已被小资们耳熟能详的话,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在这个问题上小资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处于他们这种几乎赤膊上阵的早期阶段,完全可以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大不了退回学校(读不读MBA是自各的事),一切重新开始,但是你要是把这问题摆在一个供着大HOUSE,养着排气
期刊
微生物驱注聚装置是为了适应吉林油田特殊需求而研制的注聚成套设备,特别适合小区块、短时间、需要频繁移动的区块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注聚装置的构成、功能及工艺流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