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选择题的做题方法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6-01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试题的主要题型,为了使学生把握选择题的做题方法,掌握其中规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对选择题的方法做一总结。
  整体来看,要做好选择题,前提是深入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审题,审清题干的限定语,明确时空限定和特殊要求,抓住主干语和关键词,运用所学知识,排除错误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例如:古代在全中国范围内使用外圆内方的铜币开始于:
  A.秦孝公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唐高宗时期
  上题中限定词为“古代”、 “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外圆内方”,主干语为“铜币”,关键词为“开始”,结合选项做以下分析:秦孝公时期,虽使用圆形方孔钱,但因当时秦国还没统一六国,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汉武帝使用五铢钱,虽外形是圆形方孔钱,但不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同样唐高祖时使用圆形方孔的开元通宝,也因为不是在全国首次使用而不符合题意。结合课本内容,知道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原来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而且在汉、唐之前,所以只有选项C秦始皇时期符合限定语和关键词的要求。有时候关键词词义不好把握,这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总结学习,多练习把握规律。
  比如原因类选择题,有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知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的、决定作用的,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是跟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对原因进行分析。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分析根本原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角度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从阶级本质分析3.从影响力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来分析。4.从是否顺应里历史潮流分析。
  除了上述所解释的关键词外,在做题中我们还可以遇到“不正确”、“不同之处”、“实质”、“性质”、“最”等词语,要特别重视,只有抓住它们,理解题目考察的着眼点,才能正确答题。
  今年来材料分析类的选择题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我们也要予以适当关注。做这类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材料的含义,找出根据材料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理解命题人的用意,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选出正确答案。
  另外,还有组合型选择题,它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而对学生进行考察的题型。此类题型的结构一般由下列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本题型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察的信息范围广,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可以是异同比较。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如下:1.排除法,先是认真阅读背景材料、题干和观点,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最熟悉的观点入手,将背景材料、题干和观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明显正确观点却未被入选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然后,对其余题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2.首尾确定法,即先确定事件发生最早或最晚的组合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选基法,即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备选内容作为基点,再顺藤摸瓜,就会很快得到答案。
  例:主要强国工业总值位次表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造成表中位次变化的具体因素有:①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态度不同③垄断程度不同,对经济的推动不同④各国科技实力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对此题可以这样分析:①是表现,是规律,不是具体影响因素;②美、德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之所以发展较快,是由于两个国家在该时期对科技发明的成果应用态度积极,而英国态度消极,法国阻碍因素太多,这两个国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③垄断组织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德国垄断组织发展程度最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④各国的科技实力有一定影响,但作用不大。综合分析可知,②③正确,应选B。
  总之要做好选择题,平时要多看多练,注意总结归纳,掌握做题规律,培养思维能力,做好知识和智力储备;做题时必须弄清读懂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多方思考联系确定正确答案。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医疗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政府和社会对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营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医院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医院工作绩效,不断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9-0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出效益已被有之仕所共识,围绕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中“三结合利用”的教学法,我们在尝试过程中感到不仅教师易教,学生也易学,这是提供给同仁,权起抛砖引玉之效。  “三结合”是指从备课到讲课,始终将课文
摘 要:学校体育场从最初的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经历了30年,这30年间学生们的体育意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学校体育场地的重新开放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学校 体育场馆 开放  中图分类号:G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5-01    每当想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儿童时代,心中就充满了甜蜜的回忆,那时的孩子们比起当今的儿童可要轻松愉快多了,那时候,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7-01    一、用类比法说明物理公式适用范围     物理知识中,学生最熟悉的公式就是速度公式v=s/t(或v=△s/△t),同时也知道平均速度公式v=s/t( 或v=△s/△t ),把它们合起来看:v=s/t(v=△s/△t)这条公式既可以求运动物体的匀速度,也可以求平均速度。只是说法有“匀速运动物体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才能有盎然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1-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68-01    高中地理不仅仅要求学生知其表,而且要知其理,从现象入手导其本质和规律,这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有其难度,特别是高一地理的第一册,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宏观的世界虽看的见,但摸不着,难以把握;其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因立体几何还没有学);其三,规律性的东西,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2-01    新课标教材在结构设计上增设了“活动”的内容,以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训练。“活动”的功能不仅是学习巩固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分析问题、学会探究,培养其自主学习
摘 要: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着。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要求教师要创设和谐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践过程、注重研讨过程、注重课外延伸。  关键词:和谐环境问题情境实践过程研讨过程课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9-02    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074-01    目标教学是一种科学的、可行的,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普遍提高的教学活动,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结合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探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