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的特点与运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语文教材的变化,由古而今,其基本框架均是以选文为依托,以阅读为主线,保持着静态、封闭的选文罗列形态。向学生提供静止的、封闭的、预先定向的材料,重在学科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序列的静态展现,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特征,割裂了语文知识与人文世界的有机构联。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在语文新课标推出、语文教学思想大转变的背景下出台的,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非线性”。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强调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因此教材体系上呈现线性特征和与之相联系的体系的平面性和封闭性;而新教材强调的是在知识与能力基础上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呈现出的是非线性、立体性和开放性特征。
  粤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变化绝非简单的技术革新,还融入了多年来国内外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改革理念。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鲜明的“动态化”趋向,意味着从静态的语言学架构转向动态的言语活动实践,成为动态的、开放的平台,以活动为引领来带动语文的阅读与表达,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文本阅读、表达交流的模块主题构设,为学生创设了知识与人的相互敞开、平等对话的生动情境。
  粤教版教材将内容整合成“非线性主干循环结构”,具体体现在阅读单元将阅读分成三个层级。最重要的一个层级是“基本阅读”,这是放置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课文的地方,这是学生必读的,甚至是需要精读熟读的课文。第二个层级是“扩展阅读”,这是与“基本阅读”同类内容和体裁的课文,这是给读完“基础阅读”,需要增加阅读量的学生准备的。与此相同层级的还有“参考阅读”。第三个层级是“推荐阅读”,这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栏目。对高中学生而言,仅仅阅读必修课本中的文章是不够的,语文水平提高快的学生还需要课外阅读。“推荐阅读”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增加课外的纸上阅读和网上阅读,尤其是大部头名著阅读。
  1. 课前准备——先试后学,先学后教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学习情景,搭建探索的“脚手架”,突破难点,防止失误,让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或点拨、或参与、或辅导,通过讨论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领悟思想方法,形成能力。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过程。教师心中有“学生观”,把学生视作教学过程的资源,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教师的备课由原来的“讲什么”变为“什么可以不讲”。
  例如,在教学《灯下漫笔》时,应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见解。对课文有了一定理解后,有学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奴隶规则”究竟指什么样的法律条文,二十一世纪是否就是鲁迅说的“第三样时代”,为什么鲁迅会说“中国人从来没有得到过‘人’的价格”等。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手段进行课外研究,并给他们专门开设“成果报告会”。
  2. 课堂评价——个别提点,合作发潜
  例如在教授《近体诗六首》时,可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步骤如下:
  第一课时:
  ①美读六首近体诗,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一首。
  ②选择同一首近体诗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选出记录员和组长。
  ③每个学生先自己通过已有的材料学习,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工具。
  第二、三课时:
  ①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学习的成果,记录员全程记录。
  ②讨论总结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选出发言人。
  ③每组的发言人当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授。
  ④总结并评比各组的研究。
  在整个实施过程表面看来教师的作用不重要,其实不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自主研究前,研究方向(如诗歌的主旨、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的指导、小组讨论时个别指导、每小组讲授后的总结,都是教师作用的体现。而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个性的教学指导。把课堂时间让出来,学生可以进行思索、消化,而教师也有充分时间走下讲台,有更多时间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体辅导,达到个性化教学的效果。
  总之,“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推广性研究”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学应突出主干性,避免拆解;突出体验和感悟;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进行整体性的评价。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一、情感情景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微笑是灿烂的阳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亲情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
学习兴趣是推动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正确地利用这种动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大多数学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不喜欢写作,作文质量不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究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写作积极性,使其喜欢写作文,不再怕写作文。近几年,我的学生在参加国家、省市、学校的各类作文大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以上的有7人,省级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校级一等
要构建班级民主化管理的新模式.必须根据实际,切中要害,本着“不求人人优秀,但愿个个成功”的育人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的班级民主改革.实现学生自主有效管理的目标。
我校建校来立足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以中华传统美德文化作舟,载师生全面发展,致力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的创新管理,全面提升校园育人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中渗透传统美德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通过综合系统的实践活动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
情感体验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启学生心扉的情感过程。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只重视学科内容体系的束缚,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促进学生的自主、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良好的态度势在必行。情感体验教
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犯的毛病是,生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因而从文章的段落分析到句子、词语的理解,无不想方设法向学生讲解清楚;或设计了许多细小的问题,要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理解课文。但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这种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既使课文失去了美感,又使学生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