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形成“中国秩序”?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838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亚洲是否正在形成“中国秩序”,引起各方关注和争论。外媒将亚洲正在可能形成的“中国秩序”,解读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历史上“朝贡体系”的恢复,或解读为一种排他性的世界新秩序,尤其是一种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制衡与对抗策略,是对亚洲“美国秩序”的挑衅。这些都是误读。
  现实是,从当前亚洲正逐步形成的“中国秩序”的内涵来看,主要是指在亚洲区域内,中国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和主导者,在经济层面逐步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生产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秩序。要强调的是,亚洲的“中国秩序”是指经济层面的,而非指在地缘政治利益层面的。因此,维持亚洲“中国秩序”的基石是在区域内促进具有包容性、平等性、经济相互依赖特征的“发展同盟”格局的形成。因此,“中国秩序”并非是对“全球秩序”乃至“美国秩序”的挑战,而且亚洲“中国秩序”形成与否,并不由中国自身愿望决定,而是由亚洲各国对经济繁荣的共同愿望和现实需求以及对维护亚洲和平发展大局的共同意志决定的。
  现阶段亚洲正在形成的“中国秩序”面临三大挑战:首先,压力来自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以及TPP战略。美国试图在亚洲构建一个排斥中国的TPP,重构一个以美国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区域价值链体系,打破中国的主导地位。美国还制造中国与某些周边国家的利益对立,从侧面进行破坏。
  其次,印度崛起的战略和态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印度正面临崛起的关键时期。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全面启动“印度制造”计划,希望藉此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最终将印度打造成为“世界工厂”。核心的问题是,印度的崛起是否会排斥亚洲其他国家利益,还是与他国“互利共赢”,这决定了印度“雄狮梦”的未来发展机会和空间。印度对亚洲正在形成的“中国秩序”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成为印度能否实现和平崛起的试金石。
  最后,俄罗斯也是一个影响变量。当前,乌克兰危机导致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有声音认为,俄罗斯为缓解来自美国的压力,选择与中国加强联系或许是一个权宜之计。乌克兰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为俄罗斯发展现代化生产体系提供强大的压力和动力。亚洲正形成的经济一体化体系也为俄罗斯提供外部支持条件。而俄罗斯要不要选择融入亚洲经济一体化还存在不确定性。
  中国当然希望推进亚洲“中国秩序”的形成,并欢迎亚洲各国能搭中国的便车。如果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成功,对亚洲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将提升。中国未来将释放出更大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容量,从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空间。此外,中国可向亚洲各国介绍自己的发展经验和管理体制,从而为亚洲的“中国秩序”注入制度和价值观层面的新活力。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对各类型的记号笔进行试验,以取代红蓝铅笔在需干燥淋油的工件上进行标识。
我国在教学上有一种观念,即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或称“双基”教学,长期以来支配着教学工作。应试教育要转向素质教育,应当对支配我们的教育观念进行审视,由过去传统
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片面而肤浅的,竞争性的占有和滥用资源,已经使人类蒙受巨大的环境灾害.全民的参与是必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与评价等级,希望能够对
现实中,因为集体组织成员资格问题引发了很多争端,这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本文对集体所有权主体和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标准、取得时间、丧
荞麦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人们提供较全面的营养,并且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滩海陆岸石油设施具有海洋石油的生产的常规作业风险,同时具有陆地石油开采特色,目前国内对其供配电设计尚未形成针对性设计导则。结合API、IEC和SY的相关要求,从滩海陆岸石
甘肃省是水源严重缺乏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370亿,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1%,居全国第24位;全省人均水资源1224 ,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年平均降水量3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