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沟通过程的编码阶段
在编码阶段,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手段的选择,作为发讯者——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双方的社会环境与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及发讯者对接受者——学生的知觉、价值观的了解程度等。
1.语言的选择
选择语言恰当与否会影响沟通的质量。语言是一种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反映,它只是信息的载体。因为抽象,就容易被歪曲和误解;越一般化而不涉及具体细节,便越易被误解;使用方言、俚语、专业性语言也容易被曲解;多义双关词同样也会造成语义上的问题,师生之间最容易因为语言使用不当而沟通不顺畅。尤其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用语如果过于强烈,则容易伤害到学生,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几句批评语言,而灰心丧气,沮丧难过;如果教师的教学过于温柔,则容易养成学生的骄傲个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还有就是在传授体育技能、体育技巧时,有些体育教师满嘴方言,或普通话不标准也会造成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误区,可见,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能力,而且对体育技能的正确传授也是攸关重要的。
2.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
手势、体态、面部表情乃至时间、空间都能用来对语言性沟通中传递的意思予以澄清或使之更含混。非语言性沟通通常具有重复、否定、替代、补充及强调五种功能。如果运用恰当,可比语言性沟通更有力而准确。但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引起信息接受者的误解,而且,非语言性沟通还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不了解这一点,也会妨碍有效沟通的进行。体育教学中是出现非语言性沟通手段最多的,教师传授体育技能时,有时候经常会用肢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这个时候这些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非常重要,如果运用的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倍提高。
3.发讯者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发讯者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消息的能力。在沟通中,发讯者是首要的沟通者,因而,发讯者表达能力的强弱是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沟通者表达能力强弱的标准可用“信、达、雅”作为参照。这个参照标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体育教师的话语要诚信,说话的内容也要真实,再一个就是说到做到,还有就是优雅地表达出来。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怀疑,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双方知识经验的局限
当发讯者——体育教师把信息翻译成信号时,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经验范围内进行编译;同样,受讯者——学生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范围内进行译解,来理解对方传送来的信息的含义。如下图所示,甲乙双方的知识经验范围有交叉区域,这个交叉区域就是双方的共同经验区(共通区)。这时,信息就可以很容易地被传送和接收。双方彼此熟悉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方只须稍微说一点,另一方很快就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因为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共通区。相反,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沟通信息,接受者不能译解发送过来的信息的涵义。因此,信息沟通往往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只有存在共通区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个信息共通区告知我们,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尽量创造更多、更大的共通区,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息交叉区域,更有利于有效沟通的顺利进行。
5.对对方知觉、价值观的了解程度
各人不同的背景、经历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标准、世界观和个人价值取向。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每个人均会运用与自己的标准和观念一致的方式来进行选择、组织和翻译。所以当我们了解、认识到对方的标准和观念,并且传送的信息与其观念标准相一致时,沟通就较为容易。相反,若不了解对方的知觉、价值观、世界观,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不尽相同,作为体育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并且逐渐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正面的引导。
二、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阶段
1.信息传递渠道的选择
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很多,口头性的除单独面谈、讲授外,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譬如视频、网络等电子信息工具进行沟通;书面性的包括信函、报告、海报、手册等。沟通媒介的选择要依据具体条件下的有效性灵活应用,否则就会造成沟通困难,或影响体育教学的绩效。一般而言,沟通内容越特殊,越难表述清楚,任务越紧迫,越需要选用比较丰富的媒介,如面谈等。反之,内容常见、简单、不迫切重要,便可选择沟通能力较贫乏的媒介,如报告等。
2.信息量及沟通负载
这将影响沟通的质量与效果。无论信息量过少(欠载)还是过多(超载)都是不利的。欠载的话,就会浪费信息资源,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大打折扣,而超载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消化不良,同样是过犹不及的。因此,沟通中的信息以适度为宜,这取决于一系列负载性、集体性及个人性因素。
3.时机的不适
信息传播的时机会增加或降低信息沟通的价值,不合时机地发出信息,将成为接收者理解信息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时间上的耽搁和拖延也会使信息过时而无用。譬如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的体育动作,应该在上午体育课的开始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传导,由于此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有难度的体育技能和动作;如果等到体育课程的结束时候才传递这些技能,那时学生身心疲惫,注意力分散,对体育技能的吸收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有效沟通时机的选择要适中。
三、信息沟通的解码阶段
1.倾听的有效性
解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倾听的有效性,这意味着不仅要在倾听中理解对方语言中介绍的事情,更要设法判明对方传达过来的感情、观念和观点,这才能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信息,并正确地作出反应。倾听者还要注意对方的非语言沟通,看是否支持对方所做的语言沟通。否则,只注意语言性信息,而忽视了非语言性信息,往往会降低沟通的效果。
2.知觉的选择性
第一,信息刺激的因素。包括信息的强度、对比度、新鲜度等,如一些越为新颖的体育项目,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第二,学生的信念、价值观、需求等内在因素。当发讯者——教师的信息与接受者——学生的信念、需求、价值观一致时,较容易被接受,相反则容易被排斥。
第三,受讯者——学生对信息的“过滤”。受讯者在接受信息时,有时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过滤”。譬如篮球教学中,在讲解原地前后运球的动作要领时,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技能要领,就会在和教师进行沟通时“过滤”掉这些信息,而是选择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吸收。
3.受讯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
受讯者往往会根据个人的立场和认识来解释其所获得的信息。基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背景和思想愿望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将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接受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不同,或者场合不同,也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所采取的反应行动也各不相同。譬如,受讯者——学生可以出于个人的愿望、个人的目的而有意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或者曲解信息的涵义。
四、沟通的反馈阶段
在沟通的反馈阶段,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是师生相互之间的态度。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如果体育教师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作风,不给学生来表明他们对所接收信息的理解,就排除了反馈的机会,降低了沟通的有效性。这样的固步自封也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不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相反,若是体育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权,给学生参与双向沟通的机会,则可以大大提高沟通质量。
2.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
学生心中对体育教师形成不良印象,或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不能向体育教师提出自己的需求,都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困难。相反,若学生对体育教师充分信任,积极利用反馈机会,向教师说明自己的情况和学习情况,则能大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障碍各种各样,也会出现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会阻碍体育教师的技能传授,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吸收,应该在体育教学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肇明.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低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 刘湘晖.体育教学要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重.考试周刊,2008(23).
[3] 王铭辉.体育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学课程资源,2008(2).
(责任编辑孙海燕)
在编码阶段,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手段的选择,作为发讯者——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双方的社会环境与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及发讯者对接受者——学生的知觉、价值观的了解程度等。
1.语言的选择
选择语言恰当与否会影响沟通的质量。语言是一种符号,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反映,它只是信息的载体。因为抽象,就容易被歪曲和误解;越一般化而不涉及具体细节,便越易被误解;使用方言、俚语、专业性语言也容易被曲解;多义双关词同样也会造成语义上的问题,师生之间最容易因为语言使用不当而沟通不顺畅。尤其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用语如果过于强烈,则容易伤害到学生,尤其是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教师的几句批评语言,而灰心丧气,沮丧难过;如果教师的教学过于温柔,则容易养成学生的骄傲个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还有就是在传授体育技能、体育技巧时,有些体育教师满嘴方言,或普通话不标准也会造成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误区,可见,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系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能力,而且对体育技能的正确传授也是攸关重要的。
2.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
手势、体态、面部表情乃至时间、空间都能用来对语言性沟通中传递的意思予以澄清或使之更含混。非语言性沟通通常具有重复、否定、替代、补充及强调五种功能。如果运用恰当,可比语言性沟通更有力而准确。但如果运用不当,将会引起信息接受者的误解,而且,非语言性沟通还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不了解这一点,也会妨碍有效沟通的进行。体育教学中是出现非语言性沟通手段最多的,教师传授体育技能时,有时候经常会用肢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来表达,这个时候这些非语言性的沟通手段非常重要,如果运用的恰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倍提高。
3.发讯者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发讯者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消息的能力。在沟通中,发讯者是首要的沟通者,因而,发讯者表达能力的强弱是能否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沟通者表达能力强弱的标准可用“信、达、雅”作为参照。这个参照标准,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体育教师的话语要诚信,说话的内容也要真实,再一个就是说到做到,还有就是优雅地表达出来。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怀疑,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4.双方知识经验的局限
当发讯者——体育教师把信息翻译成信号时,他只是在自己的知识经验范围内进行编译;同样,受讯者——学生也只能在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范围内进行译解,来理解对方传送来的信息的含义。如下图所示,甲乙双方的知识经验范围有交叉区域,这个交叉区域就是双方的共同经验区(共通区)。这时,信息就可以很容易地被传送和接收。双方彼此熟悉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方只须稍微说一点,另一方很快就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因为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共通区。相反,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区,就无法沟通信息,接受者不能译解发送过来的信息的涵义。因此,信息沟通往往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只有存在共通区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个信息共通区告知我们,要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尽量创造更多、更大的共通区,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息交叉区域,更有利于有效沟通的顺利进行。

5.对对方知觉、价值观的了解程度
各人不同的背景、经历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标准、世界观和个人价值取向。对于来自外界的刺激,每个人均会运用与自己的标准和观念一致的方式来进行选择、组织和翻译。所以当我们了解、认识到对方的标准和观念,并且传送的信息与其观念标准相一致时,沟通就较为容易。相反,若不了解对方的知觉、价值观、世界观,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沟通。在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都不尽相同,作为体育教师要对学生有所了解,并且逐渐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正面的引导。
二、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阶段
1.信息传递渠道的选择
信息传递的渠道有很多,口头性的除单独面谈、讲授外,还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譬如视频、网络等电子信息工具进行沟通;书面性的包括信函、报告、海报、手册等。沟通媒介的选择要依据具体条件下的有效性灵活应用,否则就会造成沟通困难,或影响体育教学的绩效。一般而言,沟通内容越特殊,越难表述清楚,任务越紧迫,越需要选用比较丰富的媒介,如面谈等。反之,内容常见、简单、不迫切重要,便可选择沟通能力较贫乏的媒介,如报告等。
2.信息量及沟通负载
这将影响沟通的质量与效果。无论信息量过少(欠载)还是过多(超载)都是不利的。欠载的话,就会浪费信息资源,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大打折扣,而超载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消化不良,同样是过犹不及的。因此,沟通中的信息以适度为宜,这取决于一系列负载性、集体性及个人性因素。
3.时机的不适
信息传播的时机会增加或降低信息沟通的价值,不合时机地发出信息,将成为接收者理解信息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时间上的耽搁和拖延也会使信息过时而无用。譬如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的体育动作,应该在上午体育课的开始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传导,由于此时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有难度的体育技能和动作;如果等到体育课程的结束时候才传递这些技能,那时学生身心疲惫,注意力分散,对体育技能的吸收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有效沟通时机的选择要适中。
三、信息沟通的解码阶段
1.倾听的有效性
解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倾听的有效性,这意味着不仅要在倾听中理解对方语言中介绍的事情,更要设法判明对方传达过来的感情、观念和观点,这才能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信息,并正确地作出反应。倾听者还要注意对方的非语言沟通,看是否支持对方所做的语言沟通。否则,只注意语言性信息,而忽视了非语言性信息,往往会降低沟通的效果。
2.知觉的选择性
第一,信息刺激的因素。包括信息的强度、对比度、新鲜度等,如一些越为新颖的体育项目,越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第二,学生的信念、价值观、需求等内在因素。当发讯者——教师的信息与接受者——学生的信念、需求、价值观一致时,较容易被接受,相反则容易被排斥。
第三,受讯者——学生对信息的“过滤”。受讯者在接受信息时,有时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过滤”。譬如篮球教学中,在讲解原地前后运球的动作要领时,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技能要领,就会在和教师进行沟通时“过滤”掉这些信息,而是选择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吸收。
3.受讯者的理解差异和曲解
受讯者往往会根据个人的立场和认识来解释其所获得的信息。基于个人的社会环境、生活背景和思想愿望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理解将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其接受信息时的情绪状态不同,或者场合不同,也可能对同一信息有不同的解释。因此,所采取的反应行动也各不相同。譬如,受讯者——学生可以出于个人的愿望、个人的目的而有意强调某一方面,忽略另一方面,或者曲解信息的涵义。
四、沟通的反馈阶段
在沟通的反馈阶段,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是师生相互之间的态度。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如果体育教师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作风,不给学生来表明他们对所接收信息的理解,就排除了反馈的机会,降低了沟通的有效性。这样的固步自封也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不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相反,若是体育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权,给学生参与双向沟通的机会,则可以大大提高沟通质量。
2.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
学生心中对体育教师形成不良印象,或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或不能向体育教师提出自己的需求,都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沟通困难。相反,若学生对体育教师充分信任,积极利用反馈机会,向教师说明自己的情况和学习情况,则能大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障碍各种各样,也会出现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会阻碍体育教师的技能传授,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吸收,应该在体育教学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肇明.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低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4).
[2] 刘湘晖.体育教学要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重.考试周刊,2008(23).
[3] 王铭辉.体育教学与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学课程资源,2008(2).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