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粱的种植历经选种、整地、播种、施肥、收割等多个环节,其间还需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每一步骤都离不开农民的悉心照料,为了使农民的辛勤劳动取得更丰收的成果,本文对高粱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问题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高粱作为一种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等多重抗性的杂粮作物,在山西省内被广泛种植。现如今,高粱除了是人们的主要食粮之外,则更多作为原料用于酿酒、酿醋。此外,高粱还可作为优质饲料和化工原料。提高高粱种植技术、研究高粱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对高粱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粱种植技术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3月底至4月中旬,此时气温仍然较低,播种时间不宜太早,防止遇到寒流导致高粱苗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5月下旬至6月下旬之间播种,为避免生育中后期遇到低温天气,造成高粱成熟期延迟,播种时间不宜太晚。
1.选种与种子的处理
要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市级)审定优良品种,同时也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土地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筛选出外表光洁、籽粒饱满、质量好、产量高的种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和日晒的处理,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选地与整地
高粱既抗旱、抗涝,适应性很强,因为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选择普通的地块进行种植,只要加强对地块的管理,就能取得不错的产量。重要的是要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有利于高粱的生长以及降低病虫害。高粱种植前需要整地,首先清理掉全部杂草残茬,耙碎土块,清除石子,整平地面;其次翻耕均匀,耕深20~25厘米,令土壤疏松。
3.轮作倒茬
高粱种植一般不采用连作而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因为连作对高粱种植危害较大,会造成高粱减产,增加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另外,高粱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过程中需要不停从土地中汲取养分和肥料。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给予土地以休养生息的时间,有利于高粱植株更好的吸收营养,增加产量。
4.播种
高粱播种的时间一般为地温10℃左右,深度一般为3厘米。播种不易过深或过浅,播种过深则延长出苗时间,播种过浅同样也不利于出苗。确定播种深度时,也需要结合土质、品种和温度等条件。高粱播种可分为平播、垄播和穴播等。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密切接触土壤,增大吸水范围,尽快发芽。
5.田间管理
高粱出苗后,就应该开始查苗补苗。间苗一般在3~4叶期,选择剔除杂苗、小苗、病苗,选留正苗、大苗,壮苗。定苗一般在5~6叶期。
高粱播种前、出苗前、出苗后等时期,需要不断清除杂草。可选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要选择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与生长的种类和品牌。
中耕培土也是田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培土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高粱根系发育,防止植株倒伏,防止杂草泛滥。
6.科学施肥
高粱的对肥料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大不相同。一是生育前期,从幼苗出土至拔节。需要满足高粱增多根系数量的要求,有利于增强高粱抗旱性。二是生育中期,从拔节至穗形成。需要满足植株迅速生长、穗大粒多的要求。三是生育后期,从开花授粉到籽粒形成。需要满足高粱籽粒大饱满的要求。具体的施肥次数、数量等,需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肥首先应施足底肥,保证高粱苗期的生长需要。底肥以农家肥为主,给予高粱苗更多营养。生育期需追肥2~3次,即提苗肥、拔节肥、孕穗肥。
7.合理灌溉
高粱耐旱性较强,全生育期灌水3~4次即可。但抽穗至成熟期,是高粱對水分需求较为敏感的时期,要特别注重管理,保障水分适宜,以免造成高粱减产。
8.收割与晾晒
高粱收割过早或过晚均会造成减产。最为合适的收割时机是,80%以上植株的叶子枯萎,茎秆变黄,穗子下部籽粒变硬而有光泽。既可以人工收割,也可以机器收割。高粱收割后要立即捆好,在阳光下进行充分晾晒,防止籽粒发芽或霉变。
二、高粱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
做好高粱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高粱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粱的主要病害有紫斑病、病毒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高粱蚜虫、粘虫、螟虫。对于虫害病,应以预防为主要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环境污染,更有利于高粱植株健康生长。
1.农业防治
对于高粱的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要方法。在播种之前,做好种子处理,可用温水浸泡,也可用生石灰水溶液浸泡,就可以将种子表面多种病菌杀死。此外还可以利用拌种剂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不但能杀灭多种病菌,对防治多种地下害虫也能起到很好效果。播种育苗时,选择合适时机,增强高粱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在生育期间,需要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除杂草,减少病虫源基数,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出,烧毁深埋。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将其吸引过来进行诱杀,从而降低害虫的数量。主要针对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的成虫、蚜虫、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可采用以下方法: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大田挂黄板、采用合适浓度的糖醋液(红糖:醋:水比例为1:2:2)。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从而降低害虫的数量。这种方法既能提高病虫害的预防水平,又不影响高粱植株的自然生长。
三、结语
本文对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高粱种植技术的升级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的提高,不仅能实现高粱增产、农民增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路广昱.浅谈高粱高产种植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3).
[2]李飞.浅谈红高粱有机生产种植技术[J].花卉,2016,(8).
[3]张剑芬.高粱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5).
关键词:高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高粱作为一种抗旱、抗涝、耐瘠薄、耐盐碱等多重抗性的杂粮作物,在山西省内被广泛种植。现如今,高粱除了是人们的主要食粮之外,则更多作为原料用于酿酒、酿醋。此外,高粱还可作为优质饲料和化工原料。提高高粱种植技术、研究高粱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对高粱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粱种植技术
高粱的种植可分为春作与秋作两种。春作播种期约在农历3月底至4月中旬,此时气温仍然较低,播种时间不宜太早,防止遇到寒流导致高粱苗生长缓慢,甚至枯死。秋作则选在农历5月下旬至6月下旬之间播种,为避免生育中后期遇到低温天气,造成高粱成熟期延迟,播种时间不宜太晚。
1.选种与种子的处理
要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市级)审定优良品种,同时也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土地特点选择适合的品种,筛选出外表光洁、籽粒饱满、质量好、产量高的种子。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和日晒的处理,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选地与整地
高粱既抗旱、抗涝,适应性很强,因为对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选择普通的地块进行种植,只要加强对地块的管理,就能取得不错的产量。重要的是要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有利于高粱的生长以及降低病虫害。高粱种植前需要整地,首先清理掉全部杂草残茬,耙碎土块,清除石子,整平地面;其次翻耕均匀,耕深20~25厘米,令土壤疏松。
3.轮作倒茬
高粱种植一般不采用连作而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因为连作对高粱种植危害较大,会造成高粱减产,增加感染病虫害的几率。另外,高粱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过程中需要不停从土地中汲取养分和肥料。采用轮作倒茬的方式,给予土地以休养生息的时间,有利于高粱植株更好的吸收营养,增加产量。
4.播种
高粱播种的时间一般为地温10℃左右,深度一般为3厘米。播种不易过深或过浅,播种过深则延长出苗时间,播种过浅同样也不利于出苗。确定播种深度时,也需要结合土质、品种和温度等条件。高粱播种可分为平播、垄播和穴播等。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密切接触土壤,增大吸水范围,尽快发芽。
5.田间管理
高粱出苗后,就应该开始查苗补苗。间苗一般在3~4叶期,选择剔除杂苗、小苗、病苗,选留正苗、大苗,壮苗。定苗一般在5~6叶期。
高粱播种前、出苗前、出苗后等时期,需要不断清除杂草。可选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使用化学除草剂时需要选择不影响下茬作物种植与生长的种类和品牌。
中耕培土也是田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培土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促进高粱根系发育,防止植株倒伏,防止杂草泛滥。
6.科学施肥
高粱的对肥料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对肥料的需求大不相同。一是生育前期,从幼苗出土至拔节。需要满足高粱增多根系数量的要求,有利于增强高粱抗旱性。二是生育中期,从拔节至穗形成。需要满足植株迅速生长、穗大粒多的要求。三是生育后期,从开花授粉到籽粒形成。需要满足高粱籽粒大饱满的要求。具体的施肥次数、数量等,需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施肥首先应施足底肥,保证高粱苗期的生长需要。底肥以农家肥为主,给予高粱苗更多营养。生育期需追肥2~3次,即提苗肥、拔节肥、孕穗肥。
7.合理灌溉
高粱耐旱性较强,全生育期灌水3~4次即可。但抽穗至成熟期,是高粱對水分需求较为敏感的时期,要特别注重管理,保障水分适宜,以免造成高粱减产。
8.收割与晾晒
高粱收割过早或过晚均会造成减产。最为合适的收割时机是,80%以上植株的叶子枯萎,茎秆变黄,穗子下部籽粒变硬而有光泽。既可以人工收割,也可以机器收割。高粱收割后要立即捆好,在阳光下进行充分晾晒,防止籽粒发芽或霉变。
二、高粱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
做好高粱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高粱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粱的主要病害有紫斑病、病毒病、叶枯病,虫害主要有高粱蚜虫、粘虫、螟虫。对于虫害病,应以预防为主要手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不仅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环境污染,更有利于高粱植株健康生长。
1.农业防治
对于高粱的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要方法。在播种之前,做好种子处理,可用温水浸泡,也可用生石灰水溶液浸泡,就可以将种子表面多种病菌杀死。此外还可以利用拌种剂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不但能杀灭多种病菌,对防治多种地下害虫也能起到很好效果。播种育苗时,选择合适时机,增强高粱苗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在生育期间,需要选用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或生物农药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除杂草,减少病虫源基数,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出,烧毁深埋。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化性将其吸引过来进行诱杀,从而降低害虫的数量。主要针对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的成虫、蚜虫、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可采用以下方法: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大田挂黄板、采用合适浓度的糖醋液(红糖:醋:水比例为1:2:2)。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从而降低害虫的数量。这种方法既能提高病虫害的预防水平,又不影响高粱植株的自然生长。
三、结语
本文对高粱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高粱种植技术的升级和病虫害防治手段的提高,不仅能实现高粱增产、农民增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路广昱.浅谈高粱高产种植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3).
[2]李飞.浅谈红高粱有机生产种植技术[J].花卉,2016,(8).
[3]张剑芬.高粱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