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学习指称关系偏误分析

来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新疆五所主要高校维吾尔族预科生的作文习作等为依据,归纳了维吾尔族预科生在构建汉语篇章过程中出现的误用、冗余、先行词空缺、混用等有关人称指称关系、指示指称关系方面的偏误类型,指出偏误存在的原因主要由缺乏汉语篇章知识、受母语影响、篇章规则类推等原因导致,提出了在预科汉语教学中树立篇章教学理念、强化维汉语指称对比研究、加幔教材建设、重视教师篇章语言知识的积累等对策。
其他文献
微波辐射下取代-3-甲酰基色酮与麦氏酸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了5-(色酮基-3-亚甲基)麦氏酸,产物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清朝时期,中央对新疆地区官地的来源、分布、管理和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规定和制度。在长期的发展中,清朝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策,从而保障了官地的有效地利用
在正相条件下,Chiralcel OD手性色谱柱上,首次直接拆分了3种外消旋过渡金属簇合物,考察了手性化合物结构以及流动相中的醇在手性识别过程中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自制了PAn(聚苯胺)-I2(碘)催化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探讨了PAn-I2催化剂对缩醛反应的催化活性,表明PAn-I2是合成苯甲醛-
合成了一种可聚合螯合剂--1-苯基-2-烯丙基-1,3-丁二酮(PAB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PABD的Eu(Ⅲ)发光配合物,荧光光谱数据表明,P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