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jia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社会在物质消费主义的冲击下,人文精神的流失、精神意义的消解,已使我们精神生活的生存与发展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物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中,精神家园的生存空间已被压得越来越狭小。这时我们更需要守望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索,是对生命恩怨得失的超然,是一种不再锱铢必较的大度,是一种不再前瞻后顾的从容,是成长过程中生命的历炼和升华,它像一泓静静的秋水,又如一首婉约的宋词,简约中透着雅致,展现着生活的美好,昭示着生命的永恒。
  一
  心灵回归呼唤精神家园
  文/杨恩芳
  
  一位哲人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出发。30年前,我们出发了,为了摆脱贫困,追求幸福,我们付出了汗水、热血、眼泪、青春以至生命的全部能量。
  30年后,我们停下来清点我们的果实,发现茅棚已成别墅,粗茶淡饭已成山珍海味,自行车已成跑车,土布衣已成世界名牌,比当初追求的目标指数高了太多太多!
  当我们坐在美丽的家园瞭望天空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的理想、追求、奋斗、激情、友爱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全都固化为富丽的物质形态,整个人仿佛被掏空,心灵成了一片偌大的虚空。于是,我们寻寻觅觅,不知自己心中还留下了什么?还想要什么?还想做什么?酒足饭饱而乐极生悲,迷失了人生的坐标,真不知生命还有什么追求?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回望来路,为了生存,我们开天而寻找别的星球;掘地而抽尽石油燃气,以悲壮的牺牲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了若干年。任人宰割的天地,突然暴怒无常,各种灾害袭来,人们越来越无法把握短暂人生的命运。为了利益,我们向世界进发,世界向我们延伸,人们在竞争中越来越分不开,心却在竞争中离得越来越远,人与人已越来越无法知心通情。天地人的原始和谐被彻底打破,精神的虚空中又平添了焦虑、恐惧,甚至绝望。无论富有还是贫弱,都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找不到那片天地人和谐的桃花源。
  于是,当今中国,开始潜流心灵的回归。人们开始寻觅久违的精神家园。
  重建时代的精神家园,当然不是回归风雨飘摇的茅棚,不是回归土布粗衣,不是回归充饥活命的粗茶淡饭,精神家园的衣、食、住、行也当与物质家园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精神的食,当摄取天下之鲜,品味人间之美,吸纳人类文明最精深的思想,最先进的文化,最精美的艺术,方能获得最丰富的精神营养,而让自己精神充实强大。
  精神的住,即心灵的居所。首在有坚固的房梁支撑,这就是人类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则为信仰、理想,如社会精英的人生追求;中则为文化体系,如支撑平衡中国人精神心理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这不同层次的精神居所,可让人在任何风雨起落中,固守精神的挺立和心灵的和谐。
  精神的行,则当纵横天下,广阔深厚。最大限度地了解人类知识、信息;采集世界最美的山水风光灵气;知晓过去未来的万千世象,和古人今人千般奇迹,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境界更广阔博大。
  精神的衣,即神情的形态。当有最能与人和谐相处的言谈举止习养;最阳光乐观的精神心理状态;最美观的装束打扮;最优雅的风度气质形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完美精彩。
  时代走到了一个由物质家园建设到精神家园构建的关口,人生当在享受物质丰盛中追求精神的富有。没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不是和谐的社会;没有精神追求的物质享受不是幸福的人生。民以食为天,神亦以“食”为上。作为生产精神食粮的新闻出版人,我们有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们的报刊,应当打造一批关注人心灵、情感、精神的文化名版名栏;我们的图书音像,应当打造一批启迪心灵、提振精神,陶冶情操的精品杰作。固然,这类书刊还难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先进文化从来都立于时代前端而导引潮流,引领时尚。只有高端的精神食粮,才能有高尚的生活品质。打造时代精品,当是推动心灵回归、重建精神家园的时代使命。
  [赏析]
  这是一篇极具时代精神与启发意义的好文章。孟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他说的“大者”,是指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追求。具体地说,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生活的时代贬值了,风花雪月疲软了人们的骨气,道德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凡此种种,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人们愈发呼唤精神家园的回归。那些令精神家园“失守”的人固然值得唾弃,但是我们自己也要引以为戒,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像居里夫人那样视奖章为玩具,像爱因斯坦那样视财产为绊脚石,要记住人生不是名利的战利品,精神文明才是人最终的追求。
  请大家固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吧,抛却假、恶、丑,弘扬真、善、美,让这个世界少一份污浊,多一份纯净。
  
  二
  中秋,守候我的精神家园
  文/包鹏
  
  久在异地,对我的家乡似乎有点淡忘了,然而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又似乎是那么强烈的呼唤。我家有很多核桃树,进入七月,圆圆的青皮核桃从树上“请”下来埋入厚厚的麦草,过半个月从草里挖出来褪掉皮,光溜溜的核桃便放在太阳下暴晒。十五这天,早早起来,妈妈便开始砸核桃取核桃仁,我会高高兴兴地拿上妈妈给的买白糖的钱去商店,买一斤白糖回来交给妈妈就等那吃月饼的幸福了。对晚上吃月饼的期待,就如同黑黑隧道里爬行时期待尽头那灿烂的阳光,对山村的所有孩子而言。
  家乡习俗,每每到夜晚,女人们敬奉月神时,大些的男孩子们会偷偷溜过墙角,悄悄爬进院子里,偷偷提走月饼。一般是女人们进屋找香烛的时候,是拿月饼的最佳时刻。据说,图个吉利。每年总有那么几个辛苦一个早上而出笼的直径二尺厚达五寸的七层而组合成的月饼被图吉利的人们分享的。当然啦,拿走的月饼在比较僻静的地方就马上被分享了——往往在被“偷”人家的庄廓附近。慢慢的,这些“贼”会主动地说:“婶子的月饼真好吃哟!”哎呀呀!这几个熊瞎子,明年婶子再给你们做,只要好吃就好。因为,这是女人茶饭手艺的体现,也等于是上央视广告这家女人的茶饭水平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当然,女人乐意被偷哩——茶饭第一哟。
  中秋节,圆圆的月亮代表着家人的团团圆圆,月饼也是圆圆的、干果也是圆圆的,水果更是圆圆的。只是淳朴的山村人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操作过程中而没有表达出来。而让文人的生花之笔把山村农人的情愫表达得很富有诗意而上升到了一种境界,就说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达出了多少兄弟姐妹异地难以团圆的遗憾与不尽的祝愿;就像那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也该是在十五的夜月下吧,浓浓的情愫袭上心头只有在节日气氛的渲染下才会像发面一样快速膨胀。
  很久,没有吃过妈妈做的月饼了,真是的。
  去年,妹妹去了新疆摘棉花,妹妹的孩子是要吃月饼的,也是出乎意料的,中午时妈妈做好了月饼,也是不让孩子们感觉很缺少温情的一种表现吧。妈妈由于身体原因,很久以前就只能跪着前行了。我不知道,可怜的她是怎么把那大月饼从和面到出锅的一系列程序自己完成的。妈妈,真是一手好茶饭。去年,随着妈妈的离世,大月饼也永远地离开了我那生长的山村。常忆我那淘气的吃相,吃韭饼吃尖尖——软软的、油油的、韭菜的香味与面恰到好处的融合;吃月饼也吃尖尖——核桃仁、白糖、蜂蜜、花生、麻油很好的结合,就像恋人到了分不开的地步。妈妈总会一边阻止一边让我去揪尖尖吃,而把我吃剩下的,她甜甜地吃掉,也算是和自己的心头肉分享吧。
  自参加工作,每年都会提回一盒月饼,我几乎不去吃。没有味道不说,仅那像点心一样的小家子气,就提不起人的胃口。“月是故乡明”,那童年的小山村有很让我难以忘怀的记忆。农村人永远进入不了城市的核心,因为我们永远像一尾离开鱼群的小金鱼游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将自己的伤痛永远寄托在淳朴山村的疗养上,而对城市的生活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这,大概就是精神家园吧——对我——节日就更加强烈罢了,如喝醉酒的人。其实呀,身边的人们又何尝没有缺失精神的家园哩?
  是的,中秋节到了。真的呀!
  是的,家乡的“八月十五”又到了。真的?
  [赏析]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散文。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的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愿我们都守候中秋这个精神家园、共享天伦之乐,共享人生之乐。
  三
  我的精神家园
  文/宋海珊
  新房子装修时,我特意将北面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辟为书房,满心欢喜地请木匠师傅尽最大可能地靠墙打了一方书橱,接着去家具市场精心挑选了一张大小适中的电脑兼写字桌,最后又搬进了几盆吊兰、文竹之类的绿色植物,使房间颇添几分雅韵。一切布置妥当后,又想附庸风雅地为我的书房起个名字,几番斟酌,定夺为“虚静斋”,取《道德经》上“致虚极,守静笃”之意,提醒自己要学会“宠辱不惊”,保持内心的安详和宁静。
  就这样,虚静斋成了我快乐的精神家园。每天,我在这里读书,偶尔也写些所思所感的文字,但大多数时候,我是在和我的书友朋友们交流。书其实也是有生命的,我喜欢将它们称作我的朋友,不说话的好朋友。我兀坐书斋,一切烦恼仿佛都不复存在,唯有我和我的书友们,活跃着房间的空气。我以为,纵使藏书再多,一间没有丰富读书生活的书斋,也只是藏书阁,是书库,是没有内涵的。林语堂在谈到读书时说过:“一个人在每天二十四小时中,能有两个小时的工夫撇开一切俗世烦扰,而走到了另一个世界去游览一番,这种环境的变更,在心理的效果上,其实等于出门旅行。”如此说来,我每日在虚静斋的读书时光,便是等于跨越时空地去旅行一遭,实在是件很幸福的事了。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远胜过其他娱乐。周围的很多同事和朋友喜欢读电子书,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而我却固执地以为一定要摸到书的纸张、闻到书的墨香才叫读书,所以我的书斋生活就形式而言,是首先要拿着一本实实在在的“书”。在无人打扰的夜晚独拥书斋,翻开一本心仪已久的书,或端坐或半倚,或快速浏览或细细品味,所有的浮躁都缓缓地隐退身后,心灵回归宁静自由的原野。近来,我又养成了一个算不上不好的习惯,每晚读书疲倦时,欣然斟上一小杯红酒,一边啜饮一边继续我的旅程,淡淡的酒香加上淡淡的书香,使我的书斋生活又多了一层浪漫和愉悦。
  读书时曾学到明代归有光的抒情散文《项脊轩志》,其中有这样几笔简淡的文字描绘书斋:“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每读至此,心中便会生出无限的向往,同时也会下意识地环顾我所静坐的书斋,显然它要比“项脊轩”富丽得多。但是,书斋之生动,不在于外表的装饰铺陈,而在于主人情趣的高雅、精神的充实,倘若富丽堂皇只用作门面向人炫耀,书斋便失去其真正的意义了。
  [赏析]
  家园是船,让寂寞的心泛起圈圈涟漪;家园是岸,让游子找到温暖的窝;家园是曲,让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家园是灵魂,让迷失自我的人找回自己;家园更是精神的顶梁柱,支撑着每个人的生活。一个小小的虚静斋就是人的精神的归宿地、灵魂的依放处!
其他文献
期刊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维持社会保障体系全面顺利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激烈讨论。笔者根据多年
去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杭州共同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协议》批准文书的交存仪式上表示,作为现时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系及碳排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有着独立的功能和价值,它是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而又相对独立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转变单一的课堂形式,走向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十分注重板书设计与实践,老师们也养成了对板书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且在课堂评价时无一例外的提出了明确的目的性、布局的美观性、高度的概括性和适度的灵活性等标准,力求做到清晰、精致、整洁、明快的教学板书。笔者认为,这种板书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过手凸显教师的课堂行为,把课堂板书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突出学生主
ADR 机制的理论原型是法社会学理论中的“调解型第三者纠纷解决模式”,它是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的背景下,为了回应法院系统在解纷过程中显露的种种弊端而采用的替代性方案.作为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不断创新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教师片面的追求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会有所剥夺,学习积极性逐渐被抹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
近几年来通过扎实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行政效能建设,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绩效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现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
通过对物在法律发展的起源,引出物权的术语的由来。物权不仅存在于私法领域,公法中同样存在。本文从行政法领域简单探讨行政法上物权的概念、地位等,来促进物在行政法中的完
试题评价从命题趋势看,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实用类文本阅读保持了稳定性和延续性,试题结构、分值、题型和往年基本一致:从命题意图看,试题严格按照新课标和考纲要求,侧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