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院校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对其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校企双方根据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要求、数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条件
(一)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服务外包产业涉及的众多领域,如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在国家大量发展服务外包的背景下,企业对各种人才的岗位需求是十分急迫的,在这些领域中处于低端的岗位通常由高职学生即可担任,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必备的资源优势和合作意识
作为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应向服务外包企业客观的展示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资源优势及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得到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可。在获取企业基本用人信息的基础上,学校应主动走访服务外包企业,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岗位需求。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了解,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办学优势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三)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订单”
校企双方应深入研究合作意向,做到资源优势互补校企共赢。在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及校企共赢的角度出发,选择确定签单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订单班”培养周期。在明确了合作意向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科学设计双方的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即可签订正式的合作“订单”。
(四)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要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外包岗位工作内容进行重构,企业的岗位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条件,所以其岗位的技能要求就是“订单式”培养应明确的基本培养目标。在按照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岗位技能优先,外语计算机为基础,注重人文修养企业文化教育。
(五)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过程中,要求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服务外包理论和实务,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辅导能力,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以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教育效果的实现。
(六)具有较高“订单”热情和意愿的学生
在校企双方签订服务外包“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后,应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订单班”学生的选定工作。企业派员向学生全面介绍服务外包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激发学生参加“订单班”的热情。应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并经过考核确定“订单班”学生,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协议,作为“订单”的补充,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
(七)功效齐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按服务外包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按照服务外包企业实际岗位的特点进行建设,并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职业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其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浓厚的企业文化,这一切都是在校内进行实训时所不能完全模拟的。
(八)严格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
为保证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的质量,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应共同保证“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进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授课内容及技能培训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
(九)培养结果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是检验“订单班”学生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应按照不同阶段实施对学生的考核,最终录用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考核可包括阶段性考核、上岗考核及顶岗实习考核。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模块教学任务后,最后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总的考核验收,被录用的学生,即可作为“准职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十)良好的“订单班”学生反馈评价机制
为保证培养的人才质量,学校及时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跟踪调查,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其岗位的认知程度、技能适应程度、学生的收入状况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根据反馈结果,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会同企业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支持条件
(一)政府应制定政策,搭建为企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平台
政府应积极搭桥为学校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渠道,在学校对拟合作企业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更详尽的企业背景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办学特色及办学条件,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说明校企合作对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成本节约优势及其他益处,使企业乐于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所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政府还应落实相应的宏观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
(二)学校应主动调整,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学校要积极探索为服务外包企业接受的较为灵活的校企合作方式,开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企业由于其经营活动特点决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特别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特点决定其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应主动出击寻求“订单”,根据不同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开办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培养周期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订单班”。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是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是否继续再向学校发出“订单”的关键,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灵活性也是服务外包企业是否再发“订单”的影响因素。
(三)企业应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
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为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一方面为满足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为国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为了支持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政策,服务外包企业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照顾。在企业得以发展的同时,服务外包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在安排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企业要承担其这份社会责任,积极分析自身的岗位需求,及时向社会公布用人信息。
(四)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使学生认识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较早的具有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使学生较早的具有职业认同感。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明确学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并且实行的是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的原则,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学生,学生同样也可以选择企业。同时在“订单班”中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淘汰不符合培养目标及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加强对被淘汰学生的管理,及时进行必要的疏导,重新帮助学生制定新的职业规划,为获取新的工作机会做准备。
(五)加大对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加大力度宣传对服务外包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巨大作用,宣传服务外包企业为我国基金增长的贡献率,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贡献和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同时,组织社会力量对“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施进行科学的论证,使学生“订单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实现“宽基础”的培养增加就业机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全社会认识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作用,加深社会各界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在安排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快培养我国的服务外包人才,高职院校和服务外包企业要共同努力积极创建适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培养我国急需的服务外包人才提高强大的支持条件,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服务外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94019)〕
(于强,1960年生,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会计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条件
(一)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用人需求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包括服务外包产业涉及的众多领域,如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等领域。在国家大量发展服务外包的背景下,企业对各种人才的岗位需求是十分急迫的,在这些领域中处于低端的岗位通常由高职学生即可担任,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必备的资源优势和合作意识
作为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应向服务外包企业客观的展示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资源优势及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得到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可。在获取企业基本用人信息的基础上,学校应主动走访服务外包企业,以进一步确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岗位需求。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了解,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办学优势进行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三)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订单”
校企双方应深入研究合作意向,做到资源优势互补校企共赢。在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基本了解的基础上,从学校与服务外包企业资源优势互补及校企共赢的角度出发,选择确定签单的服务外包企业。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订单班”培养周期。在明确了合作意向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科学设计双方的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即可签订正式的合作“订单”。
(四)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要对企业提供的服务外包岗位工作内容进行重构,企业的岗位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条件,所以其岗位的技能要求就是“订单式”培养应明确的基本培养目标。在按照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岗位技能优先,外语计算机为基础,注重人文修养企业文化教育。
(五)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过程中,要求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熟悉服务外包理论和实务,而且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岗位技能的辅导能力,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岗位实际操作,以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教育效果的实现。
(六)具有较高“订单”热情和意愿的学生
在校企双方签订服务外包“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后,应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订单班”学生的选定工作。企业派员向学生全面介绍服务外包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激发学生参加“订单班”的热情。应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并经过考核确定“订单班”学生,由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协议,作为“订单”的补充,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
(七)功效齐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要按服务外包岗位的要求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按照服务外包企业实际岗位的特点进行建设,并按照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模式进行运作,能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职业要求。同时,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其真实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及浓厚的企业文化,这一切都是在校内进行实训时所不能完全模拟的。
(八)严格的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
为保证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服务外包人才的质量,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校企双方应共同保证“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进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授课内容及技能培训的管理、学生的管理、实训基地的管理。
(九)培养结果与企业需求的一致性
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求的一致性是检验“订单班”学生技能水平的最终标准。应按照不同阶段实施对学生的考核,最终录用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考核可包括阶段性考核、上岗考核及顶岗实习考核。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模块教学任务后,最后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总的考核验收,被录用的学生,即可作为“准职工”进入服务外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十)良好的“订单班”学生反馈评价机制
为保证培养的人才质量,学校及时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通过跟踪调查,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其岗位的认知程度、技能适应程度、学生的收入状况及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根据反馈结果,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会同企业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二、“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施中的支持条件
(一)政府应制定政策,搭建为企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平台
政府应积极搭桥为学校了解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提供渠道,在学校对拟合作企业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为学校提供更详尽的企业背景资料,为学校的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服务的平台,宣传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办学特色及办学条件,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说明校企合作对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成本节约优势及其他益处,使企业乐于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所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政府还应落实相应的宏观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
(二)学校应主动调整,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满足市场需求的灵活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长效机制的建立。学校要积极探索为服务外包企业接受的较为灵活的校企合作方式,开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企业由于其经营活动特点决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特别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岗位特点决定其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应主动出击寻求“订单”,根据不同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开办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培养周期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订单班”。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质量是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是否继续再向学校发出“订单”的关键,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灵活性也是服务外包企业是否再发“订单”的影响因素。
(三)企业应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
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应为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一方面为满足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为国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为了支持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政策,服务外包企业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照顾。在企业得以发展的同时,服务外包企业必须认识到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新兴的产业,在安排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有着其他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企业要承担其这份社会责任,积极分析自身的岗位需求,及时向社会公布用人信息。
(四)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岗位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使学生认识到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较早的具有了明确的就业目标,使学生较早的具有职业认同感。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明确学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并且实行的是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的原则,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学生,学生同样也可以选择企业。同时在“订单班”中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不容忽视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及时淘汰不符合培养目标及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对其他学生起到较好的警示作用。但我们必须注意加强对被淘汰学生的管理,及时进行必要的疏导,重新帮助学生制定新的职业规划,为获取新的工作机会做准备。
(五)加大对服务外包的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加大力度宣传对服务外包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巨大作用,宣传服务外包企业为我国基金增长的贡献率,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贡献和服务外包企业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同时,组织社会力量对“订单式”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实施进行科学的论证,使学生“订单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实现“宽基础”的培养增加就业机会。要采取切实的措施使全社会认识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作用,加深社会各界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在安排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在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快培养我国的服务外包人才,高职院校和服务外包企业要共同努力积极创建适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培养我国急需的服务外包人才提高强大的支持条件,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服务外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94019)〕
(于强,1960年生,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会计系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