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第三只眼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个孤独者。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与这座喧嚣的城市格格不入。
   但厌倦归厌倦,为了生存,我又不得不强迫自己耐着性子在这个浮躁的城市继续苟活下去。
   最近我实在有点烦。我烦别人,更烦自己。原本以为从形式上解除了那段维持了十五年的名存实亡的婚约之后,我会得到某种解脱,但事实上,我目前的烦愁更甚——不管是睁眼还是闭目,我的心,我的脑子都乱如麻。
   唯一可以暂时缓解我焦虑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到野外去爬山。
   我经常独自一人去爬的那座山叫象头山。
   只要一到周末,我就条件反射般往山里跑。很显然,我似乎迷恋上了象头山。
   大象很大,以大象的身体部位来命名的象头山很险很高。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象头山群峰叠翠,遍布绝谷幽岩、仙壁神石,宛如一幅险峻秀美的天然画卷。
   但,这都不是它吸引我的真正原因。
  
   2
   吸引我的是鸡冠湖。
   极少有人知道象头山的腹地里有一个叫鸡冠湖的地方。
   鸡冠湖其实不是湖。它只不过是一个二三十丈见方的溪涧幽潭。它的位置极其隐蔽——在离象头山主峰蟹眼顶不到五百米处的幽谷中,三条小溪从乱石中蜿蜒而下,潺潺流水交汇于一株人形的千年古树之旁,形成一个鸡冠形的大水潭。碧绿的潭水如一面深不可测的魔镜,倒映着四周嶙峋怪石斑驳的影子,给幽深的山谷增添了几分神秘莫测。
   其实,早在二十年前,我就已经记住鸡冠湖了。
   让我知道这个星球上有鸡冠湖这样一个神秘之所在的人是琴琴。
   二十年前,我还很年轻。年轻的好处就是不会缺少爱情。琴琴就是当年我只身漂泊到深圳时带给我第一份所谓爱情的女孩。
   我与琴琴的认识极富戏剧性。
   那大概是我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坪山的第八个午后。我正漫无目的地在坪山影剧院一带闲逛,伴随着刺耳的汽车喇叭声,有人惊呼:查暂住证的人来了!我于嘈杂声中惊恐地回头四顾,才发现广场的几个出口都早已被一群穿治安服的人拦住。急迫之下,我疾步移身到离自己最近的那家报刊亭,来不及跟报刊亭老板打招呼,我推开门,一头钻了进去。但刚把门关上我就傻眼了:报刊亭老板的双脚旁分明还蜷缩着一个一身红装,满脸惊恐无措的女孩。
  “还犹豫什么,快靠过去。”好心的报刊亭老板用脚尖轻轻地踢了踢我,示意我靠近那红装女孩。我只得爬了过去,毕竟,在狭窄的报刊亭里,只有那红装女孩蜷曲的角落才是稍微隐蔽一点的地方。在冲那红装女孩尴尬而无奈地一声苦笑之后,我也蜷缩着身子,紧紧地靠在了她柔软的身上。
   那红装女孩就是琴琴。
   在好心的报刊亭老板的帮助下,我和琴琴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
   事后,报刊亭老板说我和琴琴挺有缘,如果我俩日后真的走到一起了,一定要记得来感谢他。
  
   3
   报刊亭老板当然只是随口说说玩笑话。
   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向报刊亭老板道谢后,我与琴琴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对面的坪山公园。
   “你信缘吗?”琴琴问。问这话时,她一时看看我,一时抬头看看蔚蓝的天空。
   我点点头。说,我信缘。
   我没有说谎。直觉早已告诉我,面前这个叫琴琴的清纯可爱的女孩就是我苦苦等候多年的那种感觉。
   那天,我和琴琴在坪山公园逛了一整下午。我们聊缘分,聊人生,聊未来,也聊各自内心的落寞与苦闷。最后,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聊起了诗歌。琴琴说她喜欢写诗,喜欢写一些只有她自己才看得懂的诗。她问我喜不喜欢诗歌。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与琴琴套近乎的好机会,于是便说:“虽然没有写过诗,但我很喜欢诗歌,很佩服会写诗的人。据我所知,喜欢写诗的人心灵都非常纯净,也致力于追求完美。而你,正是这样的人。”
   琴琴盯着我笑,说:“你真会夸人。别谦虚,你其实也是诗人。”
  
   4
   不知道究竟是因为琴琴的话太有魔力,还是因为我原本就具有“诗人”的潜质。那晚,我竟然伏在“十元店”的硬硬木板床上,写出了自己此生的第一首诗歌。在那首《无题》的小诗里,我是这样记录我与琴的相识的:
   1998年的2月14日/天蓝/风寒/萧瑟的树影被孤独的残阳削尖/多像我行囊里那半截废弃已久的铅笔/汽笛唤醒了春意/枯瘦的欲望/不再苍白无力/冰封的记忆里/隔空回响着叹息/倒流的寒潮禁锢不了思绪/浓眸點燃了诗意/灵魂也变得格外任性……
   第二天一见面,我就把这首杂乱无章的小诗念给琴琴听。琴琴双手托着下巴,平静地看着我,默默地听着。
  
其他文献
良好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作用,可以陶冶情操,引发审美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创新教学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把创新教学模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设美的空间,使幼儿直接表现美,感受美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
摘 要: 《国家的视角》一书从普罗大众的视角考察国家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原因,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在斯科特看来,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的国家、软弱的公民社会正是导致那些具有良好主观愿望的社会工程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原因。斯科特在书中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对立,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陷入了国家—社会简单的二元对立。尽管如此,斯科特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对研究中国历史仍具有重
摘 要: 本文以苏州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党支部为例,探讨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医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归纳时代特征,审视在支部设置、组织生活、培养发展、党员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现存问题的原因,即路径依赖尚未打破、队伍建设欠充分、工作机制欠完备、条件保障未到位,提出支部建设的优化路径,即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条件保障,以期对新时代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医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所裨益。
摘 要: 作为一种基于结构主义,传统又实用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对比分析被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该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中注重两种语言结构的对比而忽略彼此语义、语用、文化等方面的比较,是对比分析具有争议的一点。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相关事例,对了解语言承载的中美民族时间概念差异在对比分析中的必要性进行阐释。同时给出教学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理解“崛起”。  师:100年前,有位伟人,从小立下一个读书志向——请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崛”是什么意思?看部首猜字义,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与“山”有关……  师:对,指山峰高起、突起。“中华崛起”意思是——  生:中华像山一样高高挺起。  师:嗯,也就是中国强大。那课题“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就是——  生:为了祖国强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历史学科而言,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集中育人。史料教学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近年来教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近五千多年的积淀而成。小学语文教育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在当前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仍存在不足,导致传统文化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小学教育 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骄傲与自豪。作为
教学目标:  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以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悟  1.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除了课本上的民间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谁来讲一讲?  2.这些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看豌豆   那天,失了血色的夕阳,跌坐在西天边际,孱弱晕黄的余晖,笼罩着贫瘠的田野,这是一个少见的黄昏。   无边的庄稼地,麦子早摔穗、升浆了。麦山稀疏错乱,麦芒细软,麦穗也不齐整,短的一指来长,长的不过二指,并不是麻凛凛的惹人喜爱的长条儿。用三爷的话说,像粘的猴毛,怕是个灾年哩。听见这话时,四爷嗯一声,却是二声的声调儿,还带个明显的拐弯。看来,四爷是反对的。   四爷说,豌豆长得好啊,真格
摘 要介绍了项目反应理论和组卷算法实现的基本步骤,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基于 Web 的在线考试系统,介绍了采用ASP 技术的实现方案和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  关键字 项目反应理论;数据库连接;考试系统;Web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8)02-0058-02    1 项目反应理论(IRT)概述    IRT(Item Respons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