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2WI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分期的价值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T2 WI联合临床指标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鉴别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低分期(ES)和高分期(A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例CSCC患者的治疗前T2 WI图像和临床资料.采用AK软件对T2 WI图像提取纹理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降维后建立鉴别CSCC患者ES和AS的影像组学标签.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CSCC分期的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中的准确性,并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校正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和实际观察CSCC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影像组学标签、肿瘤最大径、年龄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为独立危险因素.训练组和验证组中预测CSCC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3[95%置信区间(CI)0.812~0.935]和0.840(95%CI 0.725~0.955).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在预测和实际观察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T2 WI图像联合临床指标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有助于鉴别CSCC患者ES与AS.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能谱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6例NSCLC患者,均进行平扫及双期增强CT扫描,计算纵隔淋巴结的双期能谱参数[如碘基值(IC)、水基值(WC)等],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性,与病理结果进行一一对应,并与淋巴结短轴大小进行比较.结果 纵隔淋巴结110枚,其中转移57枚,良性53枚.纵隔淋巴结在40 keV的CT值、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IC、WC,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设定动脉期碘净值、静脉期碘净值分别为动脉期IC、静脉期IC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PC)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PC的86例患者CT表现,并进行误诊原因分析.结果 86例患者CT表现中,结节和肿块型45例(52.3%)、肺炎实变型12例(14.0%)、混合型29例(33.7%);病灶分布以肺下叶为主61例(70.9%)、肺野外周为主82例(95.3%);病灶见毛刺征85例(98.8%)、分叶征83例(96.5%)、晕征79例(91.9%),而空洞16例(18.6%)、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11.6%)及胸腔积液6例(7.0%)相对少见;肺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