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作文教学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7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作文现状及选题意义
  当前一些学生在作文时,存在着一个不良的倾向,那就是离开生活硬造。这不仅造成内容枯燥,而且使得形式呆板。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的写作内容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1.生活化的作文练习
  可以变换一下作文形式,把一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日记记录的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丑的、恶的,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可以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如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一次实验、一次电话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感受生活,日记就会成为忠实的记录者,成为最好的伙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日记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的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相反,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一样浮现在眼前,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它们就会涌向笔端,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态势。或者,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学生往往对写信很感兴趣,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收到信也是他们最高兴和最幸福的事,在写信中学生往往能比较容易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书信式作文是自由、多样、真实的,要求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倡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必然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观察、审定、选择,把客观事物“主观化”,而融入学生主观的作文,会是轻松自如、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搜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由此看来,我们传统上那种按教师所定的框框来作文的教法是违背了作文训练的目的的。而书信式作文,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可以无拘无束、无所顾忌地写,可以散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思维及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作文首先来源于对事物的细心观察,不观察或观察不细致,凭空造假,结果是言而无据、文中无物,更谈不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书信式作文就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甚至是苦恼、牢骚等向老师倾诉。只要学生认为值得向自己的老师说,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则全凭学生个人所需所好。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每天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人或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向别人诉说的动机和欲望,因此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学生会渐渐地养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习惯,学会反映事物的一般技巧。还可以把作文“稿件”化。学生最期盼的事情之一,是能在报刊或广播中看到、听到自己的文章。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作文“稿件”化,积极鼓励学生写稿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编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此外,教师还应将优秀文章推荐到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和电台去。同时,老师要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生活。高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每天基本是教室与宿舍两点一线式的路线,没有机会接触自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使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
  2.生活化的能力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作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涉及个体的智力因素,而且和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态度、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展开。
  (1)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为主要的方式。有吸收才有输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第一步。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开始,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现实生活的开始。观察是理解、体验、感悟的基础,观察是向外的,是对外部世界事物、现象的摄入。理解、体验、感悟都是向内的,是以摄入的材料为基础的更深的感受,更进一步的感知。没有观察所得的材料,理解、体验、感悟都无从谈起。观察也是想象的基础。苏珊朗格指出:“观察是想象力的工具。”想象力是建立在广泛的、全面的观察的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直接观察,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对自然界的景致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力求获得细微而深刻的感受,形成对于事物独特的印象;二是间接观察,即主要指通过阅读,获得事物的印象,同时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书中的内容,就是关于如何观察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其角度、方法、意义等都可以学习和借鉴,继而为我所用。
  (2)记忆力的增强。记忆力是写作的基础,是人脑贮存、重现过去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高尔基曾指出:“创作是记忆最强力的表现。”记忆的意义在于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能形成理解、体验感悟。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记忆的过程的每一步都以最终的高效应用为指向。识记是输入,讲究的是输入的途径、质量。保持,讲究的是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等不断地贮存各类既得的材料。这样,既可具有良好的记忆,又可养成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最终都是为了能在写作文时信手拈来。记忆还可以激活想象,促进观察,提高思维速度。记忆力是综合智力水平提高的基础。
  (3)作文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①以乐激转趣。作文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努力把作文学习变成一种没有精神负担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文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内在表达的欲望、表现的需要,是为了自我感情的抒发,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写的乐趣。②以美激趣。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作文的最好的范例,它融合着语言美、形象美、人物美、生活美等。通过阅读感受其中的美,也是激发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之一。③以情激趣。名篇佳作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真情。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并在作文实践中学习,习惯于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作文的持久兴趣。④以成功激趣。教师应创造成功的机会,用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感兴趣。任何聪明的老师都懂得让学生获得一次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的道理。满足学生成功的渴望,其实只需要一句称赞。如对一次书面整洁的作文、一句精彩语言的称赞,都可以引发学生对作文更多的兴趣。⑤以新激趣。要看到的是,从生活化作文学习的角度讲,创新不是只局限于学生学习本身。社会上、生活中,甚至可以说世界上一切的创新成果都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既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可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积累写作的素材。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缺乏较强的辩识能力;性格冲动,思想叛逆,爱走极端;看似坚强无畏,实则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因而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语文教师应该充利用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语文作业设计还存在很多弊端,使作业的含义被有意无意地变形、扭曲,从而成为套在学生身上的枷锁。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总是走不出“耗时多,效果差”的怪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溶菌酶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溶菌酶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40周龄产蛋率相近的京粉1号蛋鸡360只,随机分成4组
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口耳”即“听说”,“听说的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口语交际活动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因此,对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作文是令学生最感头疼的事,往往有许多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抓耳挠腮,久久不能下笔。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在作文教学中狠抓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多接触新鲜的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和摄取写作题材,解决了“无源之水”的苦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常常把“观察”同“看”等同起来,对“观察”一词很不理解。其实,观察包括“看”,但“看”不等于“观察”。观察的范畴除了“看”(即视觉感觉)以外
摘 要: 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诱导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学生有感而发,抒真情,写真事,吐真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生活体验,生活即作文,以情育情;用情感激励,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学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写作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情感诱导 情感体验 情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