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没有不重视读书的。读书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朋友,甚至于我们自己读了不少的书,可是作文能力仍没有得到提高,或者提高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来谈一谈读书和写作的关系,正确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下如有神”的含义。
一、读书破万卷的“万”字
这个“万”字是个虚指,意思是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读大量的书。这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正确规律,指明读是写的基础。这一点,大家是理解的,在教学中也是重视的。
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不能专看做文选。作文选里有很多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水平很有帮助,但不能光看做文选而不看其他的书,这就好比人不能光吃肉而不吃蔬菜一样。第二是要让学生看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生活常识、体育常识等的书籍,这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开发智力,而且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如果老师和学生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造成了“营养不良”。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例如,有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记一次篮球比赛》的文章。批改后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没写好,写得不像比赛,倒像是一次游戏。而有些贪玩的,会打篮球的男同学却写得不错。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哨声一响,裁判员把球高高抛起,双方争球的队员同时向上一跃,五一班的队长自强身高臂长,把球打向队友李江涛,李江涛眼疾手快,夺到球后他边拍边跑。这时,对方的8号队员猛扑过来,李江涛灵活地做了个假动作,使8号队员扑了个空,然后就像闪电一样绕过对方另一防守队员,双手把球高高举起,向篮筐投去。对方2号队员急了,慌忙去拉他的胳膊,虽然拉住了,但是球还是箭一般地向球篮飞去。好球,空心入篮!这时裁判员的哨响了,不但判两分有效,而且判2号拉人犯规,还要罚球两个,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像这一段文章,用了“争球、假动作、空心入篮、拉人犯规”等篮球术语,再现了比赛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课下,我和作者进行了交流,他说他喜欢姚明,可是姚明的比赛绝大部分都在上课的时间打,自己不能看电视,只好通过看报纸来了解,作文中的专业术语大都来自于报纸和一本叫《篮球小百科》的书籍。
可见,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是多么重要。
二、“读书破万卷”的“破”字
这个“破”字用得太好了,太形象了。如果只追求“万卷”的指标,不懂得读书的方法,不懂得怎样选书,不懂得怎样读书才有效,那么捧着书的时候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一放下书本,就什么也记不得了,好比猴子摘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这个“破”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表面上看,一本书经过反复阅读,新书可能变破了;二是从本质上讲,“破”字是指把书的思想、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地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样精读,比只追求数量的读收益好多了。
在实际教学中,“破”万卷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班级图书箱。每接到一个新班,我教学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图书箱建立起来。书一部分是由学生捐的,一部分是上一届的学生留下的,一部分是我个人的藏书,加起来有500本左右。
刚开始的两周,学生可以任意看书。第三周、第四周我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做一些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是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我规定学生只要摘抄三行即可,最多不超过半页。关键是要利用自习等时间把摘抄熟读,贮存在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生还书、换书的时候我做检查,达到上述要求的给换新书,达不到要求的继续看。让学生背很重要,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学生开始有畏难情绪,可是,当他们确实从中得到了好处时,他们就会坚持下来。一位学生编歌谣赞曰:“图书箱,图书箱,图书箱里宝贝藏。”
三、“下笔如有神”的“下”字
一个人如果无论读了多少书,如何地精读,却很少“下”笔,作文又怎么会“神”起来呢?这一点,很遗憾,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长时间地被忽略了。一味孤立地强调第一点“万”字,而没有抓住关键的“下”字,以至于学生读了很多书,到头来还是“作文难,作文难,拿起笔来心就烦”。
“下笔”顾名思义就是要多写。可是,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一个劲地多写,就成了瞎写了,其效果可想而知。最好的办法是把“读书破万卷”的“读”和“下笔如有神”的“下”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是要学生学习范文、仿写作文,要教给学生仿写的方法。
仿写主要是模仿范文的方法和形式,而文章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熟悉的题材,按文章中心的需要自行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模仿绝不是照抄照搬,或者只是将范文的内容更名改姓,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文章。仿写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构思、自己的创造,做到仿中有创。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人的各种本领基本上都是从模仿中学会的,作文也是如此。比如,一位学生写《我爱我的文具盒》,就仿写了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的第一段是:“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他的开头则是:“我的文具盒很漂亮,我爱我的文具盒。”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点在“破”字,特别是在“下”字上狠下工夫,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可以得到较快提高的。
一、读书破万卷的“万”字
这个“万”字是个虚指,意思是说: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读大量的书。这揭示了读和写之间的正确规律,指明读是写的基础。这一点,大家是理解的,在教学中也是重视的。
在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不能专看做文选。作文选里有很多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水平很有帮助,但不能光看做文选而不看其他的书,这就好比人不能光吃肉而不吃蔬菜一样。第二是要让学生看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生活常识、体育常识等的书籍,这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开发智力,而且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如果老师和学生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就会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造成了“营养不良”。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例如,有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记一次篮球比赛》的文章。批改后发现,那些学习好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没写好,写得不像比赛,倒像是一次游戏。而有些贪玩的,会打篮球的男同学却写得不错。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哨声一响,裁判员把球高高抛起,双方争球的队员同时向上一跃,五一班的队长自强身高臂长,把球打向队友李江涛,李江涛眼疾手快,夺到球后他边拍边跑。这时,对方的8号队员猛扑过来,李江涛灵活地做了个假动作,使8号队员扑了个空,然后就像闪电一样绕过对方另一防守队员,双手把球高高举起,向篮筐投去。对方2号队员急了,慌忙去拉他的胳膊,虽然拉住了,但是球还是箭一般地向球篮飞去。好球,空心入篮!这时裁判员的哨响了,不但判两分有效,而且判2号拉人犯规,还要罚球两个,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像这一段文章,用了“争球、假动作、空心入篮、拉人犯规”等篮球术语,再现了比赛的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课下,我和作者进行了交流,他说他喜欢姚明,可是姚明的比赛绝大部分都在上课的时间打,自己不能看电视,只好通过看报纸来了解,作文中的专业术语大都来自于报纸和一本叫《篮球小百科》的书籍。
可见,读书——读各种有用的书是多么重要。
二、“读书破万卷”的“破”字
这个“破”字用得太好了,太形象了。如果只追求“万卷”的指标,不懂得读书的方法,不懂得怎样选书,不懂得怎样读书才有效,那么捧着书的时候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一放下书本,就什么也记不得了,好比猴子摘玉米,掰一个,丢一个。
这个“破”字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表面上看,一本书经过反复阅读,新书可能变破了;二是从本质上讲,“破”字是指把书的思想、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地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这样精读,比只追求数量的读收益好多了。
在实际教学中,“破”万卷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建立班级图书箱。每接到一个新班,我教学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把图书箱建立起来。书一部分是由学生捐的,一部分是上一届的学生留下的,一部分是我个人的藏书,加起来有500本左右。
刚开始的两周,学生可以任意看书。第三周、第四周我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做一些摘抄,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也是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我规定学生只要摘抄三行即可,最多不超过半页。关键是要利用自习等时间把摘抄熟读,贮存在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学生还书、换书的时候我做检查,达到上述要求的给换新书,达不到要求的继续看。让学生背很重要,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学生开始有畏难情绪,可是,当他们确实从中得到了好处时,他们就会坚持下来。一位学生编歌谣赞曰:“图书箱,图书箱,图书箱里宝贝藏。”
三、“下笔如有神”的“下”字
一个人如果无论读了多少书,如何地精读,却很少“下”笔,作文又怎么会“神”起来呢?这一点,很遗憾,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长时间地被忽略了。一味孤立地强调第一点“万”字,而没有抓住关键的“下”字,以至于学生读了很多书,到头来还是“作文难,作文难,拿起笔来心就烦”。
“下笔”顾名思义就是要多写。可是,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一个劲地多写,就成了瞎写了,其效果可想而知。最好的办法是把“读书破万卷”的“读”和“下笔如有神”的“下”字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是要学生学习范文、仿写作文,要教给学生仿写的方法。
仿写主要是模仿范文的方法和形式,而文章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熟悉的题材,按文章中心的需要自行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模仿绝不是照抄照搬,或者只是将范文的内容更名改姓,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文章。仿写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构思、自己的创造,做到仿中有创。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人的各种本领基本上都是从模仿中学会的,作文也是如此。比如,一位学生写《我爱我的文具盒》,就仿写了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的第一段是:“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他的开头则是:“我的文具盒很漂亮,我爱我的文具盒。”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全面地、正确地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点在“破”字,特别是在“下”字上狠下工夫,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可以得到较快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