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法并举提高初中地理施教效率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c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施教效率是每一个学科教师都在追求的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不断尝试在教学中融入多种模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学内容。经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个性化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引导,以激活地理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视角,具体阐述多法并举提高初中地理施教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21-02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方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结合地理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成长的需求进行教学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本位视角分析,将教学实践需求和学生的成长分析巧妙结合,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哪些教学方法更利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呢?笔者将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
  一、情境教学法引导,激活课堂
  情境教学法主要指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需求,有目的地融入一些具有情绪特色的场景,让学生置身情境之中,并产生一定的积极情感态度。在良好情境的吸引下,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中思考、操作、探究,充分激活教学课堂[1]。
  (一)问题情境导入,活跃课堂
  学起于疑,在疑问中引导学生,将更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教学中穿插导入问题情境,在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地理新旧知识、图表变化规律、实际生活等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入境思考,活跃课堂氛围。
  如在学习“气候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内容分析,穿插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教学前,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全国各地的美食、服饰、动植物等素材,综合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识要点,制作成PPT课件。在教学中,为活跃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先播放PPT,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人们以大米为主食,而北方却比较喜欢吃面食呢?我国云贵川等地的饮食中大多会有辣椒,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一些地区的人们总会在头上戴着头巾呢?教师创设的这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课堂氛围也会因学生的探究而变得更加活跃,这时教师再顺势讲解与气候和人们生活的关系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将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情境探究,加深感悟
  实践证明,学习和操作结合才更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搭建更多操作性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并组织学生在情境中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指导学生,如查阅资料、动手演示、观察分析等,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
  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浩瀚的宇宙,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上台演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从而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感悟地理知识,理解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在演示中,有的学生忘记了自转时需要斜着身子,有的学生则忽视了围绕太阳公转时也需要自转才符合常理。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稍加指引,并示范正确的演示方式。在操作和试错中,学生对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
  二、小组合作法探究,促进理解
  在全球化发展中,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合作素养的人才。因此,小组合作教學模式也备受教师关注。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小组合作探讨,传授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和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对于同一地理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素养分析,结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划分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让小组成员相互影响,继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2]。
  如在学习“辨别地理方向”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思考:置身室外时,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判断方向呢?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借助太阳和时间判别方向,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指南针辨别方向,有的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地表景物辨别方向。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课下分析探究,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研究步骤,完成研究报告。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评比分析,做出汇总,帮助学生在合作探讨和分析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活动探究,促进内化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个体能力,很多实践活动并非依靠学生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完成具体的实践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中,完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内化地理知识。
  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时,讲解完基础知识点后,为方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橡皮泥制作山谷、陡崖、山脊等模型,并将直尺放在旁边测量高度,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牙签、小刀等教学道具,合作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模型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三、个性化教学法引导,因材施教   在课程标准下,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學应凸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个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探索更加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个性化引导中践行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
  (一)分层设问引导,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如果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薄弱的学生会由于听不明白而逐渐向“学困生”靠拢,基础好的学生则会由于知识相对简单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3]。结合分层教学引导,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教师创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得到提升。
  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基础将其划分成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概念类的问题,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欲望。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不同气候的差异,进一步探究与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关的实例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在拓展性研究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微课精准推送,实现个性化教学引导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在推动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微课作为教育界的“新宠”,逐渐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精准、短小的微课内容按照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视角推送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中获得精准化帮助[4]。
  如在完成“海陆的变迁”的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得出,部分学生虽然理解了海陆变迁的情况,但理解得不到位,那么教师可以推送“海陆变迁学说”的微课,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探
  究。通过精准化地推送微课,更利于学生反复学习相关知识,直到充分理解为止。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是改变地理教学的不良现状、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主动尝试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在多防并举中助力初中地理施教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祁芳霞.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2017(8).
  [2]陈涛.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J].成功:教育,2018(13).
  [3]张黎.探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3).
  [4]田周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7(1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针对有限的语文课程学习时间和长篇幅课文知识范围广、知识点多的矛盾,笔者以《祝福》教学为例,试图开拓基于文本细读的“长文短教”的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长文短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07-02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浩如烟海,但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
期刊
【摘 要】史料求证意识是历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求证意识。本文以“隋的兴亡”教学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谈”“析”“辩”的互动来促成学生养成史料求证意识。  【关键词】史料求证;历史教学;史料阅读;小组合作  【中圖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097-02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以新颖的教育理念去分析教学策略有极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于此,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也当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提升学生的内在文化气质,以实现精彩纷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一番阐述说明,希望对同仁的古诗词教学产
期刊
【摘 要】读写结合是有效组织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实施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知阅读和写作的关系,积累语文学习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借助阅读发展写作能力,借助写作提升阅读能力。立足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实施初中语文教学时,笔者尝试利用读写结合教学法创设教学活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这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和意志的培养。现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已经是大势所趋,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融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
期刊
【摘 要】进入新时代,教育和教师地位更加凸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待更加迫切。2019年12月14日,四川省心理学会教师心理发展与教师培训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四川教师发展专委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论坛。论坛围绕“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从“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与教师成长”等议题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交
期刊
【摘 要】“以学定教”是近年来伴随新课改而逐渐被认可的新的教学方法。“以学定教”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其主旨在于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发现、认识和积累过程。这对教师而言,是教学方法的重大转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准备、引导和总结,方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初中语文作为蕴含了丰富情感的人文学科,学生需要深入观察、体会、感悟,才能理解作品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户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在模拟实验中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完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运用地理眼光去欣赏地理环境。鉴于此,本文就实验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行探讨,以期完成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验教学;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思维导图完整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学习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大环境下思维导图的应用,更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本文意在探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的一些现实操作。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英语语法;互联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语文自读篇目教学已渐渐成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当前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提出几点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方法使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119-02  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活动的逐渐增多,影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