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课练”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的毛振明教授认为,儿童体质的某些指标是可以短时间得到改善的,而能够迅速改善身体某项指标的有效方法就是“课课练”。对此,我校的体育教师们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达成共识:“课课练”的本质是针对某项身体指标迅速改善的“现在”策略,“课课练”体现“融合”与“分立”相结合的课堂特征,“课课练”需要不断变化呈现的“色彩”与“味道”,“课课练”是影响“我锻炼”习惯的“将来”策略。
  一、“课课练”本质是针对某项身体指标迅速改善的“现在”策略
  客观地讲,“课课练”仍停留在当前身体锻炼和发展体能的需要的层面,有时候还带有“即时”的功利性。我校一位体育教师曾大力开展一年级新生“一分钟跳绳”活动,短短几周下来,他所执教的几个班测试成绩就明显领先。正是这种立竿见影的练习效果,引起了同事们的浓厚兴趣,也应验了毛振明教授关于体育“课课练”的主张。
  二、“课课练”体现“融合”与“分立”相结合的课堂特征
  这里的“融合”是指体育教学中,技能锻炼内容围绕技能学习来安排,即学习中和学习后锻炼内容是统一的。如教学立定跳远时,可以安排单双脚连续交换跳等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技能练习。“分立”顾名思义与“融合”相反,技能锻炼内容与学习内容没有对应的必然联系,体能练习只是针对身体某项指标改善的需要来安排的。而现在所说的“课课练”,则可以体现“融合”与“分立”相结合的课堂特征。如国家体质测试标准中,“坐位体前屈”在每个水平段均有不同要求,为了尽快达到预定目标,我们可以采取“融合”与“分立”相结合的方法,来仔细安排“课课练”的计划。
  三、“课课练”需要不断变化呈现的“色彩”与“味道”
  针对改善同一项体质指标的身体锻炼,起初学生可能会因为新鲜感,对“课课练”的内容和形式保持认同,但几次下来,很容易“审美疲劳”。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训练的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例如,为了保持学生对跑步的持久兴趣,我们就可以改直线跑为曲线跑,增加跑步的趣味性;再改曲线跑为小组合作跑,增加跑步的对抗性色彩等。这样,跑步在健身性的基础上增添了娱乐性,学生会因此体验到奔跑的不同乐趣。
  四、“课课练”是影响“我锻炼”习惯的“将来”策略
  “主动锻炼才能有锻炼的好习惯。”主动锻炼即“我锻炼”,积极引导“我锻炼”是改善青少年体质的“将来”策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教育部提出“1 X”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1”是指在体育课上至少要教会学生一项运动技能,“X”是指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定某些运动技能。我认为,体育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能够陪伴他们终身的运动技能。成熟了的教学流程里应该少不了这“1”项目的“课课练”。
  “课课练”虽不是什么新策略,但恰当运用却能够收到迅速改善某项体质指标的效果。在当前的课改环境里,“课课练”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前面讲到的“现在”策略,是同一班级同一项运动对症下药的“处方式”课堂活动。而“课课练”的高境界,是彰显“1”项目特长的大舞台,是“我锻炼”的生命场。因此,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课课练”环节。这样,为了这个环节的踊跃展示,课堂上的“课课练”会延伸到课外,学生会去自觉地提升“1”项运动的技能,一些零碎时间将会得到利用。提高时间利用率,这的确是大有研究价值的“将来”策略。
  (本栏责编 阿 宁)
其他文献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模式是在现代标准化猪舍为基础加以天窗、地窗、塑膜(棚舍)或阳光板(房舍)、电地热、增效料槽、高效饮水器、正压通风、喷淋设施等的一项健康养殖模式,该饲养模式
小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初级阶段,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教师应重视小班阶段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一部分幼儿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不能集中注意力迅速完成应
【案例回放】  聪看上去似乎一点也不像他的名字那样“聪明”。聪的爸妈都是城郊的普通居民,朴实、勤劳,没有多高学历。  聪喜欢“听话”多过喜欢“说话”。上课的时候,他很少举手发言,偶尔被叫起来,也多半是怯生生地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下课的时候,他倒是喜欢站在一堆叽里呱啦的小伙伴旁边,静静地听着、看着,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你要是叫他一声,他不会像别人那样一激灵,而是慢悠悠地转向你,看着你憨憨地笑。他
<正>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品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
期刊
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散文、诗歌等声情并茂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这是一种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呢?适宜的诵读方法对学生诵读兴趣的养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在三年的诵读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适当指导。在诵读教学和实践中,教师充当着内容把关者、方法指导者、活动组织者等多重角色。我专门做过一次试验,同样类型的文本,分成两组,一组让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