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华为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0月,四年一度的ITU国际电信展在日内瓦举行。
  当记者走在日内瓦国际机场通道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是华为巨大的灯箱广告,这一意外的发现让当时饱受时差折磨的国内记者们非常震撼,也有一丝自豪感萦绕在胸。
  这其实是华为第二次参展日内瓦电信展,华为参加的国际性电信展会多不胜数,从巴西、莫斯科到泰国,90%的情况下,华为都是那些展会上出现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曾是华为3Com一员的张建军,谈起那两年拓展海外市场的最深感受时说:“每个国家都不同,甚至差别都非常大。这不仅是文化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市场状态上的差异。有的国家经济起步不久,有的国家市场体系很完善,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进入任何一个国家之前,要先把这个国家的情况、市场特点掌握得非常清楚。”
  今天,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5的人口。海外市场,已经是华为业绩的重要部分。华为,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华为,更是世界的华为。
  华为的海外图志,到今天已经小有成效。而追本溯源来看,是华为的目标的远大,或者说是任正非的野心早就彰显。
  成立不久,华为就把国际化作为自己的目标。早在1994年10月,华为成立后的第六年,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电信展上,华为展台很大,产品虽然不多,但在众多国际电信巨头的包围中,华为的标志非常鲜明。以自己的“弱小”身躯就敢站在爱立信、西门子等电信巨头身旁,这样的勇气,唯有华为有。
  这时的中兴、大唐等企业都是在国内展厅立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别的通信企业在国内还自顾不暇。对这一切,曾经是华为企业网络事业部总工的赵燕光记得很清楚,也让他加盟了华为。但是,如赵燕光一样能理解华为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对华为的举动还抱以嘲笑。“花那么多钱到国外参展,投入那么大,不也打了水漂,”这样的声音,华为人听得多了。
  但任正非坚持了下来,到国外亮相只是华为国际化小小的一部分外露的一部分,而内在,在技术、产品、组织、市场等各方面,华为的国际化进程一直在加速,加速,甚至急行军。
  厚积才能薄发,但在华为的海外征战中,我们看到了厚积厚发的全面开花,而这背后,是华为的企业文化,
  2001年初,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让中国IT业界为之侧目,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积极推荐这篇文章,让联想员工们学习。
  当时,全球电信业因为3G的冒进而带来的“寒意”还不是特别明显,但任正非就是感觉到了。在《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里,任正非认为“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廷……华为的冬天正在到来,各种机制、管理等正面临危机,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改革的地步”。
  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
  然而文章发表之后的半年,当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寒流渐渐迫近时,更多的国内企业老总这才发现华为的远见卓识,也才明白,华为高速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深刻的忧患意识。
  华为的国际化征程,也是在忧患中成长,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前行。
其他文献
桂林王城是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是桂林的文脉与武脉之所在。桂林是除了南京之外又一个有着“石头城”关誉的军事重镇,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元顺帝妥欢铁木尔登基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次对长输管道业务开始节水量指标考核,相关标准未明确长输油气管道节水量计算方法。文章对长输油气管道用水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长输管道业
针对某海上油田燃气透平发电机喷嘴积碳严重的问题,对其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燃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透平发电机喷嘴积碳的原因,并提出了工艺改造措施。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应
乙烯装置按传统方案停车时除大部分液相物料进行回收外,其余系统内物料几乎全部排放火炬,不仅造成了极大浪费,而且不利于环境保护。文章介绍了扬子石化1^#乙烯装置大检修期间,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