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自体翻转静脉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健康猪新鲜空肠,刮除黏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制得SIS,消毒灭菌后干燥冷冻备用。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制备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然后分别用SIS(A组)、自体颈外静脉翻转(B组)和自体神经移植(C组)修复,术后6、12周取材,通过组织切片、电生理检查、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rueblue逆行示踪来评价比较三者的修复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各组术后6周和12周均见再生神经纤维,且A组较B组神经纤维稠密,髓鞘形成规则,纤维组织少,更为接近C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在神经传导速率上B组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上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C组(P<0.05)。术后6、12周图像分析发现A组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和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高于B组(P<0.05),B组的再生轴突平均直径、单位面积轴突数量以及神经组织所占百分比均低于C组(P<0.05)。术后12周Trueblue逆行示踪,各组L3-6背根神经节均发现阳性神经元。结论SIS较自体翻转静脉更适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有望能成为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