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前学生心理训练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技战术配合与心理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在1991年我们曾分别对省级、市级排球赛的26名运动员进行比赛前后的书面和口头调查,同时观察了他们的比赛情况,26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30多次明显失误(特别是在战术配合中),85%以上都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或信心不足等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造成的。
  据有关运动心理专家在1988年对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宁所出现53次失败现象的调查中也同样发现,由于心理调节失调而造成的失误占80%,而因技术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失误只占15%。可见心理稳定是动作及动作配合稳定性的保证。为了帮助运动员克服精神的过度紧张和提高自我控制心理稳定的能力,本文对部分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一些赛前心理训练,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初步考查和分析。
  
  二、讨论与分析自我控制能力及相互的配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表中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平常练习看,他们两组学生的练习水平、技术技巧及战术配合水平都相接近,但经过四个月的有效心理训练后,从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反映出在2008年度校级排球赛中,学生所得的运动效果和成绩比平时练习时还要不稳定,而在2008年度市级排球赛中,无论在技术上的发扣球、拦网和战术配合还是在取得竞赛成绩结果上都有了一个很大层次的提高。
  1.运动员在排球赛中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会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这在群体性较强的排球赛运动员中尤为突出。这就导致运动员在竞赛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如动机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饱和障碍、激活障碍、攻击障碍等。所以在排球赛前必须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各种心理调节控制训练。
  2.施加心理影响以建立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及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1)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一是转移注意力训练。竞赛前后的体力、脑力恢复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须用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证休息、睡眠和营养就可以了。学生和运动员在紧张剧烈的竞赛期,如果吃不好、睡不着,体力不仅得不到恢复,反而会提前开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为了使学生和运动员的体力、脑力得到休息,可在竞赛前让学生和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消除因临近竞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领队和教练员可有意识地与学生和运动员进行愉快的交谈,或安排他们短暂的休假、会见亲人和朋友,转移紧张的注意中心。
  二是肌肉、神经放松训练。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和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2)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過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的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一是参加竞赛。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二是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4)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和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有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这就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
  
  教练员在赛前应掌握和分析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找出影响他们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一起分析探讨解决这些因素的方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其次,在比赛前,教练员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比赛目标,以稳定他们的比赛情绪,激发他们比赛的愿望和成功的信心。第三,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赛前训练内容,强化运动员对自己技战术水平的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势。为了适应比赛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可进行多方面的模拟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适应性。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种育人的活动,现代教育必须立足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在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在开发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在实现自己的教育价值。在教师的教育
“定号”是三角函数求值、化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可通过题中所给定的角的范围确定,但有一些题需要通过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来定号,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下面笔者精选一些题目分类解析,以供参考.  一、通过值域定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归纳思维是逻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本研究课题是在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下、从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初中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一、归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先由认识个别事物开始,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从而达到对事物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是用归纳法完成的,归纳在
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许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不知该写什么,即使写了也是语言苍白、材料贫乏。如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写作材料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课本以外的好文章。语文课本里的文章
目的:探讨青少年儿童各类屈光参差分布,及各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方法:用阿托品扩瞳1wk后检影验光,两眼屈光参差≥3.00D的青少年儿童120例,年龄3~20(平均8)岁。在扩瞳情况
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依赖于所处的教育环境,而关乎其成长规律的研究与思考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以专业发展理念为导向,对农村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目
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困境,如教学中常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教师永远只是讲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难调动他们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讲得辛苦学生收获也不大。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经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问题式教学法”,对于解决教学困境效果较好。  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要求
高校扩招,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整体吸纳毕业生的增幅不大,用人机制不健全,是造成新时期师专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客观原因.寓思想教育于就业指导,加强心理咨询,培养学生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政治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传统做法为了提高能力,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我主张:从高一开始把时政引入课堂。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