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高校财政资金分配实行“突出重点,绩效优先”原则。现行高校资金管理中存在财力分散、资金支出低效率等诸多问题,资金管理创新势在必行。引入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实现资金统筹、规范资金分配程序、实施动态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构建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既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也是有效解决当前高校资金管理弊端、实现科学理财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绩效管理; 竞争性分配; 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122-03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基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背景,广东省财政遵循“突出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创新资源配置方法,实行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分配打破“事前单项竞争为主”模式,实施“综合打包奖补和事后奖补为主”的拨款方式,这对高校提出了资金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同时对高校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发出了新的信号。针对新的情况,如何创新高校资金管理机制,对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高校为例,试图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思路,探索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可操作性建议。
二、目前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弊端
尽管广东省乃至国内高校资金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尚不能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和绩效管理的要求。
(一)学校财力较分散,资金支出低效率
预算编制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导致预算和执行相分离;项目及预算安排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评估,使得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各项开支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必要性很难得到保证,资金分配缺乏相应的事权依据,资金分配不合理,资源分散、浪费和低效率。
(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监管不到位
分配标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估程序,缺乏对学校运行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控制和分析,客观性较差;分配过程上,透明度低,主要体现在专项资金立项、审批环节不公开,造成信息不对称,监督机制形同虚设[1]。
(三)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执行进度缓慢
一是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过程简单,预算开支不够明细,导致实际执行明细项与预算编制计划不一致,与预算编制计划脱节。二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应遵循“谁预算谁负责”的原则,但目前高校尚未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各预算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没有被赋予执行预算的主体责任,学校也难以实施责任追究,因而难以推进预算执行进度。三是对预算执行监督不力。由于缺乏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跟踪机制,在执行情况信息反馈及奖惩机制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继而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进度[2]。
(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实施有效激励和绩效问责[3]
一是在资金筹措上,注重经费短期的需求,缺乏长期筹资计划;二是在资金使用上,重投入、轻产出,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未能量化,因而对专项资金预算完成情况和执行效益难以做出完整、精确的评价和绩效问责。
三、以竞争促绩效的理论基础
(一)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内涵
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是一种以“竞争择优”为原则的选择性资金安排,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固定性资金安排方式,强化资金使用的绩效性,通过建立项目优选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4]。
(二)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功能
1.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资金管理机制而言,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具有显著的特点: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有效性,关注的是项目本身的成效而不是短期的资金需求;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效率,关注全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注重结果;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资金使用的效益,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众多项目中“好中选优”,决定资金流向。
2.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功能
(1)有效打破了传统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强化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2)引入专家评审机制,杜绝了各部门和单位“走后门”“争资金”等不合理局面,改变了传统资金管理机制的单一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
(3)建立规范的资金分配程序和规则,实现了公开、透明的决策模式。
(4)把绩效管理贯穿于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的资金管理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和过程的管理状况。
四、高校资金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遵循“突出重点,绩效优先”原则,引入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实现资金管理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革除资金管理弊端、实现科学理财的必然选择。
(一)建立资金统筹机制,实现集成发展
资金统筹是竞争性资金管理的前提[5]。在学校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资金的保障、支撑和控制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统筹规划,按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有重点有方向地将资金有效投入到学校事业之中,集中用于学校优先保障和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
1.打造学校建设和发展大平台。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分配,明确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加强学校财务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学校发展各方面要素和各类资源,集中财力办急事、办大事。
2.确定学校资金统筹比例和可用财力情况。全面预测各种经费来源及比例,掌握统筹调控资金的总量及构成;分析各种存量资金分布、可控资金构成、结余结转资金情况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绩效管理; 竞争性分配; 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122-03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基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背景,广东省财政遵循“突出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创新资源配置方法,实行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分配打破“事前单项竞争为主”模式,实施“综合打包奖补和事后奖补为主”的拨款方式,这对高校提出了资金绩效管理的新要求,同时对高校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发出了新的信号。针对新的情况,如何创新高校资金管理机制,对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高校为例,试图通过创新财务管理思路,探索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可操作性建议。
二、目前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弊端
尽管广东省乃至国内高校资金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尚不能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和绩效管理的要求。
(一)学校财力较分散,资金支出低效率
预算编制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导致预算和执行相分离;项目及预算安排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评估,使得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各项开支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必要性很难得到保证,资金分配缺乏相应的事权依据,资金分配不合理,资源分散、浪费和低效率。
(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监管不到位
分配标准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估程序,缺乏对学校运行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控制和分析,客观性较差;分配过程上,透明度低,主要体现在专项资金立项、审批环节不公开,造成信息不对称,监督机制形同虚设[1]。
(三)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执行进度缓慢
一是项目预算编制工作过程简单,预算开支不够明细,导致实际执行明细项与预算编制计划不一致,与预算编制计划脱节。二是预算执行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预算执行进度管理应遵循“谁预算谁负责”的原则,但目前高校尚未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各预算单位或项目负责人没有被赋予执行预算的主体责任,学校也难以实施责任追究,因而难以推进预算执行进度。三是对预算执行监督不力。由于缺乏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跟踪机制,在执行情况信息反馈及奖惩机制等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继而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进度[2]。
(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实施有效激励和绩效问责[3]
一是在资金筹措上,注重经费短期的需求,缺乏长期筹资计划;二是在资金使用上,重投入、轻产出,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未能量化,因而对专项资金预算完成情况和执行效益难以做出完整、精确的评价和绩效问责。
三、以竞争促绩效的理论基础
(一)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内涵
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是一种以“竞争择优”为原则的选择性资金安排,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固定性资金安排方式,强化资金使用的绩效性,通过建立项目优选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4]。
(二)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功能
1.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资金管理机制而言,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具有显著的特点: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有效性,关注的是项目本身的成效而不是短期的资金需求;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效率,关注全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注重结果;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强调资金使用的效益,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众多项目中“好中选优”,决定资金流向。
2.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的功能
(1)有效打破了传统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强化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各单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2)引入专家评审机制,杜绝了各部门和单位“走后门”“争资金”等不合理局面,改变了传统资金管理机制的单一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性。
(3)建立规范的资金分配程序和规则,实现了公开、透明的决策模式。
(4)把绩效管理贯穿于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的资金管理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和过程的管理状况。
四、高校资金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遵循“突出重点,绩效优先”原则,引入竞争性资金管理机制,实现资金管理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革除资金管理弊端、实现科学理财的必然选择。
(一)建立资金统筹机制,实现集成发展
资金统筹是竞争性资金管理的前提[5]。在学校发展中要充分发挥资金的保障、支撑和控制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统筹规划,按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有重点有方向地将资金有效投入到学校事业之中,集中用于学校优先保障和急需发展的重点领域。
1.打造学校建设和发展大平台。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分配,明确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加强学校财务宏观调控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学校发展各方面要素和各类资源,集中财力办急事、办大事。
2.确定学校资金统筹比例和可用财力情况。全面预测各种经费来源及比例,掌握统筹调控资金的总量及构成;分析各种存量资金分布、可控资金构成、结余结转资金情况及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