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G4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盛夏,他中学毕业。素色校服一脱,换上短衫短裤,反戴着棒球帽,出门。空中白云悠悠,骄阳下少年的身形格外挺拔。
  这一天他等了很久。这场计划了两三年的毕业旅行,终于可以说走就走。绿皮火车承载着少年,向远方驶去。
  他是一個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每天学校、家、辅导班三点一线,生活规律得令人感到乏味。而他所在的城市与他的生活一样,林立的高楼透着一股严肃的秩序井然的气息,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犹如潮汐,聚过来又散去,连红绿灯都称职得不像话,没有一天失误过,就像他这十八年来的生活,安然稳妥。
  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又令人惊羡地拿回一个又一个竞赛奖项。他的人生路似乎从出生起就被规划好了,上什么高中,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可每每听到家人在饭桌上谈起这类的话题,他心中都会感到有些许厌倦。他曾痴痴地凝视着语文课本中三峡的配图,口中念念有辞:“巴东三峡,巫峡长……”然后在脑海中不住地勾勒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色。他也曾看着鲁迅写的那句“只是望着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怔怔出神,浮现在眼前的是那个紫红圆脸、项带银圈的少年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的身影……
  他看着窗外,城市的高楼与万家灯火被渐渐抛在身后,只留下他心中那个“到远方去”的念头还在闪烁。他其实并不知道这场旅行的目的地在哪里,他把手掌贴上车窗,努力地想要触碰什么,又像是想要在这纷繁中寻觅什么。
  终于,火车停下了。
  他下车,走走停停,歇歇行行,恍然间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麦田。麦子已经成熟,金黄的麦穗随风摇摆着。整片麦田犹如金色海浪从远方打来又向另一面冲去,辽阔浩荡而又自由轻柔。他轻轻地踱步其中,看着光与影相叠明暗交错,恍如一场神话。时间在指缝中淌过,他看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在随着麦穗摇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自由的感觉漫上心间。他伸了个懒腰,只觉得心脏跳动的感觉从未如此明显,手腕处传来的脉搏分外生动鲜活。他大口地呼吸着,泥土的芬芳和自由的感觉一同涌进了他的心,犹如干涸的旱地突逢甘霖。他忽地打了个哆嗦,好像以前种种皆是黄粱一梦,而他,却似本来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与自然相依,与万物为伴。
  原来本该如此。他听见微风在清唱,哼着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他看着雀鸟结伴飞过,飞向遥不可知的远方;他找到了隐藏在时间深处的自己,那最初的梦想仍在散发着璀璨的明光,年轻的灵魂依然清澈执着。
  他明白了,一直以来他在寻找什么,他在不安什么,他想摆脱什么,又在憧憬什么,现在,他年轻又鲜活的心,清清楚楚地给了他答案。
  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也许,这时候他才算真正地毕业了。从此刻起,拥有自我,拥有梦想,拥有心灵的一片净土,也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
  那一刻,他真正从喧嚣纷扰中毕业,然后在自由澄净的天地间漫步,在辽阔的世界中备好行囊,开始探索,踏上旅程。被禁锢在四角天地中的一颗心,终会找到归属,不再流浪!
其他文献
这个秋天,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一位名叫郇政华的学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郇政华今年51岁,是来自山东莱芜的一名泥瓦匠。对于他而言,能在高考落榜31年后重拾纸笔,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无疑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1987年,郇政华曾参加高考,但因患有眼疾而落榜,之后便前往淄博打工,做了一名泥瓦匠。在尘土飞扬的岁月里,郇政华的大学梦始终未曾搁浅,而是深埋心底。  2012年,郇政华的大女儿考上
“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绿子再次扬起脸,“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玩了一整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  村
弁言  对于每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说,写作的冲动犹如地底的岩浆,期待一个合适的火山口,喷薄而出。一道好的作文题,就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火山口。  所有的写作中,最基本的是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所见、所听、所感,每一种独特的感受都值得聆听。比如:“单独”“例外”“得失寸心知”“暗示”“______病了”“熟悉而陌生的”等等,这样的文题都指向每个人一定要经历的,具体而微的人生体验。从题目中,我们释放了我们愿意倾听
抗疫精神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概括了伟大抗疫精神,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
2020年8月10日,一段發生在大连地铁内的“外国人光脚踩扶手攀爬”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一名外国男子在地铁内光脚踩扶手并来回攀爬,其女友则用鞋底踩扶手进行后翻,背景音乐则带有“我是孙悟空”的独白,该行为随即引发网友批评。对此,大连地铁在8月11日发文回应称,强烈谴责这种不文明、不安全的乘车行为。无论是哪国人,在中国都必须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大连地铁也将加大车厢巡查巡视力度,尽
卢永根,1930年12月2日生于香港,广东花都人。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  卢永根夫妇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却一片忠诚。他们决定将多年积蓄800多万捐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本科生和研究生等。  2017年3月的一天,87岁高龄的卢永根教授带着孱弱的病躯在夫人徐雪宾教授的搀扶下缓缓地走入中国建设银行营业厅。在银行柜台
宅家音乐会  由美国女歌手Lady Gaga策划,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公益组织“全球公民运动”共同举办的“同一世界:团结在家”慈善音乐会,于北京时间2020年4月19日2点到10点在线上举行,参与音乐会的文体界人士包括张学友、陈奕迅、郎朗夫妇、泰勒·斯威夫特、滚石乐队、席琳·迪翁、约翰·传奇、贝克汉姆夫妇等80位全球巨星。此次線上演出获得了全球网友的点赞,有网友评价:“宅家音乐会的形式很棒,这才是地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媒体关注,感念金庸的文字在朋友圈刷屏,怀念他的文章成为不少微信公众号的头条选题,不少网友纷纷留言遥想当年捧读他作品的时光。  可谓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华人世界中,上至高官文人,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读过金庸的作品。不过,除了那些已成为经典的武侠小说之外,金庸的一生也堪称传奇。在本期杂志的“素材精粹”栏目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命题的形式有万千,但命题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启发学生辩证思考,期待学生理性深入地分析问题。于是,各种时事类作文题目应运而生且备受命题者青睐。究其原因,一是时事类作文材料素材宽泛,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可以入题,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凡人琐事;二是时事类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思辨写作的舞台,可以对好的现象进行褒奖,也可以对坏的现象进行批判
人生来似乎就是为了游戏。不然,水袖飘飘的女娲为何要挖来那脏兮兮的黄泥土,和着那清冽的溪水,造出一群快乐的小人?不正是为了填补那漫长寂寥、与宇宙同生同灭的永恒时间吗?  她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和迸溅到面颊上的泥浆,望着手中成人形的杰作,露出了孩子般开心的笑容。  女娲的愉悦竟也随着她的指尖淌进了那群黄泥小人的身体里。  于是中国人的骨子里便一直流淌着游戏的血液。  阮籍披发入山林,他用反传统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