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20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的发展,半夏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中,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保健行业中,大大拓宽了半夏的应用范围,需求量急剧增大,但目前野生半夏频临绝种,人工种植实践不久,在品种筛选上、生产实验上都采取比较原始的管理方法。因此,半夏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供销矛盾更加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广大药农和科技工作者多年来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我国北方冬小麦区人工种植半夏提供了一套科学、高产、高效益的技术模式。
  [关键词] 半夏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03-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为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中,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步跳、野芋头、麻芋头。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尽管已摸索出不少经验,但缺乏适宜种植生态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等矛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一、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要点
  1.选好土地、重施有机肥
  选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地为前茬玉米、豆地为好。底肥选用含磷钾多的优质农家肥亩施万斤左右,尽早冬耕作畦。无论春播或冬播,都要浇一次透水在封冻前,对土壤风化、肥料进行分解。
  倒苗烂根会导致产量极低,因此,不要在盐碱、低洼积水的粘性地种植。不宜连作的是半夏,连作一年减产不明显,连作三年以上的严重减产。发生过烂根的地块再种半夏烂根更加严重。种半夏不宜施化肥,偏碱性的土壤施碳酸氰胺、氯化铵、氯化钾、等碱性化肥引起烂根。
  2.选用良种
  选芽头丰满、质地紧实、切开含有沾手的乳白沾液为良种,受水淹过的老根后易生腐烂病,质地松软、皮霉变或一挤出水的为劣种。
  选竹叶、桃叶、柳叶型半夏比用褶皱叶型、芍药叶型做种产量高。半夏不结珠芽不可作种。
  3.春播适时催芽播种,使珠芽土中形成
  在二月下旬的黄淮地区,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开始催芽为5-10cm地温达6℃以上,这样可提前播种,增加生育期。黄淮地区“惊蛰”前后当5-10cm地温达8℃以上,种栽芽已催出,即可种植。这样可借助于旱春地温高于其温度的地下小气候,不仅使已催出的芽提前15-20天进入生长发育阶段,而且也使叶柄在地下横生的同时,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在地下形成。珠芽形成的早,在土中长的又快,产量也高。
  4.种时复土适当,减少一次培土
  根据珠芽在叶柄着生的垂直高度为种茎直径2.6倍左右的特征,为使一代珠芽减少一次培土,在地下形成,长的又快尽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种茎深度要稍大于种茎直径2.6倍左右,但最浅不少于5cm,最深不过10cm。
  栽时种茎上盖些土杂肥拌生物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5.春播种后喷除草剂和盖地膜
  喷乙草胺灭草在种后的地面效果极佳,盖上地膜可以使土壤保持水分还可使地温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进入生长期,产量高。冬播开春盖地膜时,也要先喷除草剂。
  6.预防病害
  半夏家种后发现块茎腐烂病机群众称为“烫叶病”的病害对产量影响极大,目前尚未有效防治的办法,应以预防为主:(1)发病前定时喷药;(2)高湿多湿季节及时排水,减少土壤湿度;(3)种茎种前浸种消毒;(4)发病严重造成多数块茎开始腐烂时要及时抢收。
  7.适时刨收加工
  刨收时期为叶子变绿黄色、当气温低于13℃以下时为最佳,“白露”到“秋分”为黄淮地区刨收的最佳时期。此时,易去皮,好刨收,产量高,粉性足,质量优;“寒露”为最晚刨收期,气温低于8℃以下苗倒后,刨收费工3倍还多,又质量差、产量低、难去皮。
  二、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的创新点
  1.在小麦生长中期将旱半夏套作在其行间,出苗后二者共同组成高低有序的生物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了复合群体的生物多样性优势。
  2.半夏与小麦间套作,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做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有利于规模化发展。
  3.采用适时小水灌溉措施,减少了半夏的倒苗次数,增产明显。
  三、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技术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半夏适宜的播种期为3月15日-3月25日;
  2.半夏适宜播种深度为5cm-10cm。
  3.为130公斤/亩新种半夏地播种量;可连续种植同一块地半夏3年,最多不要超过4年。
  4.按近年市场价格采用小麦套作半夏复合群体模式计算,亩净收入3260元,比传统方式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增收2400元。
  四、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技术的经济效益
  1.示范带动作用
  该技术实施后,会带动周边新绛、稷山、闻喜、侯马农民走上药业增收的路子,农民大幅度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发展生物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同时还可提高其他中药材的生产品质,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促进农民增收
  实行麦药间作,既不影响小麦生产,又很好地进行了旱半夏种植。按每亩小麦产值560元,半夏产值5000元计算,每亩实现增收2400元,半夏加工季节正是农闲时期,又为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劳动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3.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种植小麦和玉米,每亩年纯收入不过千元,麦药混作,小麦麦秆、麦叶遮光盖地对土壤保墒降温作用很强,造成土壤湿润、疏松,不仅旱半夏生长好、产量高,也抑制了杂草的滋生。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适宜广大农村推广应用,将引导新绛县及周边县份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形成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农业产业。
  4.生态环境影响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减少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焚烧,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减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每亩年可消耗人类粪便及动物粪便5000公斤,变废为宝,有效改善了人类记住环境。
  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技术在实践中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北方冬小麦产区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种植模式,不仅有促进于落实中药材市场的有效供应,而且有利于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我于20世纪50年代考入初中,在此阶段特别酷爱生物课.加上班主任老师是教生物的.因此在那时就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60年代初我考入重庆农机校.在该校学习期间学习了大量农科知识
有不少农机手在驾驶拖拉机时,经常会发现油底壳内机油上涨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阻水圈漏水所致。阻水圈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本文提出B2C网站与连锁零售业结合,即B2B2C,来进一步解决目前的B2C物流问题.文中主要探讨了物流现状带给B2C电子商务的制约,B2C与连锁业结合的优势,加快两者结合的举措.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病理改变与临床关系。 方法 对12例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破口、瘤壁修补、瘤内血栓形成、脑室内积血、脑组织梗死等进行详细的病理学研究。 结
关节部位骨折临床常见,常规处理并发症多,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免除了再次手术损伤,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自2∞0年3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