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之美表现在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当然也表现在素材的选择之中。选材独到新颖,展现特色之美;选材精炼不繁,体现简洁之美;选材贴近生活,感受亲近之美;选材富有意义,传承人文之美。
【关键词】审美视角;思想品德;素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04-02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魂在于美。课堂教学之美表现在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当然也表现在素材的选择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选择教学素材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思想品德课的选材之美在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来解读教材,选择教学素材,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视角,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
一、选材独到新颖,展现特色之美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选择富有时效性的教学素材进行举例
或设置教学情境,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色之一。但是具有时效性的素材并不一定具有新颖性,如果一味追求热点事件,就容易失去特色之美。如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被广泛地用作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但是有的教师喜欢跟风,只要能与汶川地震挨上边的,就反反复复地用这些图文资料。在教学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课下册第五课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等课中,都用了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虽然在使用素材时,教师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的,但内容类似的材料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难免会使学生望而生厌。
具有教育睿智的教师,虽然同样是非常关注时政要闻和社
会热点的,但他在选材时,总是能独辟蹊径的选择素材,及时捕捉新颖的素材,并找出素材中最能传递知识和情感的部分,进行个性化处理,展现素材运用的特色之美。例如,我在教学《让我们选择坚强》时,根据学生已经对汶川地震的相关图文资料比较熟悉以及自己对文学比较爱好的实际,在课堂导入时,直接用了反映面对地震灾难时人们选择坚强这一主题的一首诗歌——《我选择坚强》:在天灾面前,你表现了坚强虽然也有过恐慌,但最终选择了坚强你知道对天灾的软弱无济于事就是双膝屈地它也不改凶相而坚强是意志,是力量,是高尚……。学生在朗读、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这种以诗歌导入的手法,不仅体现了教师选用教材的独到之处,也展现了教师的文学功底和个人特色之美。
二、选材精炼不繁,体现简洁之美
在思想品德课选材问题上,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一味地追求丰富性,从而导致素材应用的过多过滥。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查找素材变得比较容易,有的教师常常因为一下子找到许多极为精彩的素材,而难以割舍,觉得不全用上怪可惜的。于是弄巧成拙地把他认为精彩的素材全放在一起,内容庞杂,材料太多,学生难以从中找出有效的信息。这样的课貌似充实,实际上却是十分虚空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选用素材要精炼不繁,素材不在多少,关键在于能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选材应该遵循简洁的原则,一般来说,围绕一个问题能用一个材料说明的,就不用两个。如果一个素材能找出多个用途,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个环
节,就能够呈现出前后一致,一以贯之的和谐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要在素材的筛选上下一翻功夫,通过比较择优,为我所用。一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如果素材偏离了教学目标,内容再好、再美,也要忍痛割爱,舍弃不用。二是要删繁就简。素材内容本身复杂或深奥,就会妨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例如,我在以前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时,都准备了四个案例,分别用来说明财产权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四个概念。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介绍四个案例的内容就花去了十多分钟,太浪费时间了。为此,我把四个案例进行了整合和改编,把它简写成一个案例,随着案情的发展分别引出财产权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部分权力,最后通过案例的整合归纳了这节课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处理,案例变得简洁明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了。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的内涵,善于把有限的素材用得巧妙,使整个教学显现出简洁之美。
三、选材贴近生活,感受亲近之美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看新闻节目时,一看到离自己的生活越近的事件就越感兴趣,就越能感觉到新近之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选素材的感知也如此,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能让学生感受到亲近之美。思想品德课强调所选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就是强调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其最终目的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从身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的,它体现在日常行为一些具体小事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就要从这些关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小事中去筛选,要尽可能地从学生
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和提炼。特别是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更要体现生活化原则,以增加学生对素材的亲近感。
如,在教学“因礼仪而优雅”这一内容时,我不是按照课本那样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开始,提出礼仪问题,而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让学生讲讲学校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然后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对照,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有什么不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有哪些地方不合礼仪,需要改进?以此导入新课,说明礼仪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由于学校的升旗仪式是每个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他们对此都有
切身的体验,这样的素材引入课堂,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
四、选材富有意义,传承人文之美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最显著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处于最突出的地位。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呈现方式受
其思想性的制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材料本身的思想性,缺乏一定的思想性的素材,就毫无意义,决不采用。但是在考虑思想性的同时,也要体现素材的人文性,要把思想性和人文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素材能够传承人文
之美。具体地说选材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所选素材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所有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以此作为重点。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等竞争”这一内容时,为了充分展示当今社会竞争之激烈,利用视频先后展示了动物世界中弱肉强
食的血淋淋镜头;展示了旧时宫廷中的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场面;展示了现代商场上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商战。这些视频镜头确实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竞争的激烈性,但这些视频材料过分
地渲染了竞争残酷的一面,强化了竞争的负面影响,让人感觉有一种人文的缺失。如果这位教师能够列举一些正当的竞争实例,如通过提高商品质量来赢得顾客的商业竞争,通过发奋努力取
得好成绩的学习竞争,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充满
竞争,从而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性素材中感受到竞争的积极意
义,体验素材中所传承的人文之美。
【关键词】审美视角;思想品德;素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04-02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魂在于美。课堂教学之美表现在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当然也表现在素材的选择上。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选择教学素材乃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思想品德课的选材之美在于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来解读教材,选择教学素材,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本文试图从审美的视角,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
一、选材独到新颖,展现特色之美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选择富有时效性的教学素材进行举例
或设置教学情境,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色之一。但是具有时效性的素材并不一定具有新颖性,如果一味追求热点事件,就容易失去特色之美。如汶川地震后,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被广泛地用作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但是有的教师喜欢跟风,只要能与汶川地震挨上边的,就反反复复地用这些图文资料。在教学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课下册第五课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等课中,都用了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虽然在使用素材时,教师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的,但内容类似的材料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难免会使学生望而生厌。
具有教育睿智的教师,虽然同样是非常关注时政要闻和社
会热点的,但他在选材时,总是能独辟蹊径的选择素材,及时捕捉新颖的素材,并找出素材中最能传递知识和情感的部分,进行个性化处理,展现素材运用的特色之美。例如,我在教学《让我们选择坚强》时,根据学生已经对汶川地震的相关图文资料比较熟悉以及自己对文学比较爱好的实际,在课堂导入时,直接用了反映面对地震灾难时人们选择坚强这一主题的一首诗歌——《我选择坚强》:在天灾面前,你表现了坚强虽然也有过恐慌,但最终选择了坚强你知道对天灾的软弱无济于事就是双膝屈地它也不改凶相而坚强是意志,是力量,是高尚……。学生在朗读、品味诗歌的过程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这种以诗歌导入的手法,不仅体现了教师选用教材的独到之处,也展现了教师的文学功底和个人特色之美。
二、选材精炼不繁,体现简洁之美
在思想品德课选材问题上,有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一味地追求丰富性,从而导致素材应用的过多过滥。现在由于网络的发展,查找素材变得比较容易,有的教师常常因为一下子找到许多极为精彩的素材,而难以割舍,觉得不全用上怪可惜的。于是弄巧成拙地把他认为精彩的素材全放在一起,内容庞杂,材料太多,学生难以从中找出有效的信息。这样的课貌似充实,实际上却是十分虚空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选用素材要精炼不繁,素材不在多少,关键在于能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服务。选材应该遵循简洁的原则,一般来说,围绕一个问题能用一个材料说明的,就不用两个。如果一个素材能找出多个用途,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多个环
节,就能够呈现出前后一致,一以贯之的和谐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就要在素材的筛选上下一翻功夫,通过比较择优,为我所用。一是要紧扣教学目标。如果素材偏离了教学目标,内容再好、再美,也要忍痛割爱,舍弃不用。二是要删繁就简。素材内容本身复杂或深奥,就会妨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例如,我在以前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财产属于谁》时,都准备了四个案例,分别用来说明财产权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四个概念。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介绍四个案例的内容就花去了十多分钟,太浪费时间了。为此,我把四个案例进行了整合和改编,把它简写成一个案例,随着案情的发展分别引出财产权的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部分权力,最后通过案例的整合归纳了这节课的内容。经过这样的处理,案例变得简洁明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了。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的内涵,善于把有限的素材用得巧妙,使整个教学显现出简洁之美。
三、选材贴近生活,感受亲近之美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看新闻节目时,一看到离自己的生活越近的事件就越感兴趣,就越能感觉到新近之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选素材的感知也如此,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能让学生感受到亲近之美。思想品德课强调所选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就是强调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其最终目的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从身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的,它体现在日常行为一些具体小事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就要从这些关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小事中去筛选,要尽可能地从学生
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和提炼。特别是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更要体现生活化原则,以增加学生对素材的亲近感。
如,在教学“因礼仪而优雅”这一内容时,我不是按照课本那样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开始,提出礼仪问题,而是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让学生讲讲学校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然后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对照,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与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有什么不同?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有哪些地方不合礼仪,需要改进?以此导入新课,说明礼仪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从而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由于学校的升旗仪式是每个学生亲身参加的活动,他们对此都有
切身的体验,这样的素材引入课堂,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
四、选材富有意义,传承人文之美
思想性和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最显著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整个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处于最突出的地位。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呈现方式受
其思想性的制约。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素材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材料本身的思想性,缺乏一定的思想性的素材,就毫无意义,决不采用。但是在考虑思想性的同时,也要体现素材的人文性,要把思想性和人文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素材能够传承人文
之美。具体地说选材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所选素材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所有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以此作为重点。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等竞争”这一内容时,为了充分展示当今社会竞争之激烈,利用视频先后展示了动物世界中弱肉强
食的血淋淋镜头;展示了旧时宫廷中的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场面;展示了现代商场上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商战。这些视频镜头确实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竞争的激烈性,但这些视频材料过分
地渲染了竞争残酷的一面,强化了竞争的负面影响,让人感觉有一种人文的缺失。如果这位教师能够列举一些正当的竞争实例,如通过提高商品质量来赢得顾客的商业竞争,通过发奋努力取
得好成绩的学习竞争,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充满
竞争,从而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性素材中感受到竞争的积极意
义,体验素材中所传承的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