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肺鳞状细胞癌(LSCC)中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方法检测160例LSCC和80例正常肺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LSCC组织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4%和57.5%;对照组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3%和8.8%,其表达差异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在LSCC患者肿瘤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以及TNM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ohibin-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MACC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在LSCC中vasohibin-1和MACC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其阴性组患者,log-rank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阳性表达及TNM分期是影响LS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异常表达的vasohibin-1和MACC1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展,并促进其浸润和转移;在LSCC患者中联合检测vasohibin-1和MACC1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其发展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正> 笔者在研习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以下简称"上博简(五)")的过程中,读到部分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简文,生动有趣,可与传世
<正>"海绵城市"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其中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5激动剂CBLB502对7.0Gy 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恒河猴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成年恒河猴分为对症治疗组、WR-2721(辐射防护剂氨磷汀)组和CBLB5022.5、
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CACD)系统的求解效率,基于人工智能中智能规划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启发式自动化概念设计综合方法.该方法基于状态-动作的表达方法对原理解
通说认为,作为种类物之货币占有一律适用"占有即所有"原则。通说逻辑存在的一个前提是,未受让所有权之货币占有人使用货币时享有等额货币所有权。无此前提,货币占有人不当然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研究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a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ElivisionTM plus法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西药房开药的5200例患者,其中实施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前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