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先证者 男,45岁,未婚。因痰中带血来院就诊。查体:患者体型矮小,身高155cm。神智清楚,一般状况尚好。头颅略呈方形,牙齿形态异常及排列不齐,部分牙釉侵蚀、缺如,鼻梁及颧骨塌陷,眼距增宽,前额突出。
【机 构】
:
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影像科,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影像科,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影像科,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影像科,072750,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影像科,0727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证者 男,45岁,未婚。因痰中带血来院就诊。查体:患者体型矮小,身高155cm。神智清楚,一般状况尚好。头颅略呈方形,牙齿形态异常及排列不齐,部分牙釉侵蚀、缺如,鼻梁及颧骨塌陷,眼距增宽,前额突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羊水培养收获方法对于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假性嵌合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名孕妇,每名孕妇同时用3种不同方法(不传代培养胰酶消化收获法、传代培养细胞刮收获法、传代培养胰酶消化收获法)培养收获羊水细胞染色体.结果 在100名孕妇中,不传代胰酶消化收获法未发现假性嵌合体.传代培养细胞刮收获法发现有7例假性嵌合体(7%).传代培养胰酶消化收获法发现有1例假性嵌合体(1%).结论 产前
先证者 男,31岁,结婚2年,婚后其妻怀孕2次,均在孕早期60天左右无明显诱因胚胎停止发育,经保胎治疗无效,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双方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中同类病史及遗传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先证者夫妻及其母亲外周血常规培养制备染色体,采用G显带染色技术,镜下计数并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先证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2;4)(q24;q35);先证者妻子染色体核型为46,XX.
目的 探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ethylation—specific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S-MLPA)在胎盘甲基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S-MI。PA及亚硫酸氢盐测序两种方法对9个正常整倍体胎盘样本及13名非孕妇女外周血进行甲基化检测,并计算候选的CG1149、HLCS、CG1113、ACTB
孕妇 30岁,孕1产0,孕18周B超提示胎儿颈部软组织增厚.取羊水20 mL行细胞培养,消化法收获细胞,G显带,计数74个中期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3;21)(21 qter→ 21q10∷ 13q10→ 13qter),+21[60]/92,XXXX,der(13;21)(21qter→21q10∷ 13q10→13qter)* 2,+21,+21[14]
目的 分析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抗抑郁剂疗效及血浆BDNF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249例汉族抑郁症患者(研究组)用文拉法辛或帕罗西汀治疗。正常对照组202名。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职业、婚姻状况等。研究组临床疗效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l7项),在基线及治疗后1、2、4及6周进行评定。按HAMD总分及减分率来衡量疗效。治疗前和
孕妇 29岁,第1胎.于孕31周行B超检测,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左脚内翻,右手重叠指,背部绒毛样回声.该孕妇曾药流一次,试管婴儿3次均未成功,后口服中药怀孕此胎儿.孕早期曾服用保胎药,无感冒、风疹病毒感染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倾向的疾病.2007年曾行腹腔镜下左侧卵巢畸胎瘤剥离术,子宫内膜结核史一年半,口服抗结核药三个月,无肝炎、心脏病史.其丈夫身体健康,无遗
患者女,18岁.未婚,因原发闭经就诊。其母孕4产2,患者系第1胎,早产,出生体重约1.5kg,表型正常,智力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母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目的 了解陕西地区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特征,为该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陕西地区55例苯丙氨酸浓度大于2.0 mg/dL的PKU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技术对其PAH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儿110个PAH等位基因中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DRB1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析200对URSA夫妇(患者组)和200对无不良妊娠史夫妇(对照组)的DRB1基因型.结果 (1)患
先证者(Ⅱ3)男。26岁。已婚。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缺氧窒息等情况不详。先证者出生后即发现双侧视力为零,无光感,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虹膜炎”及“单侧眼球玻璃体内有白色芝麻大小物质”。出生6月时行眼部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来我室就诊时双侧眼球均已萎缩,双目失明。听力、智力、精神行为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