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科学自然地演唱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相对于器乐而独立存在的音乐艺术。歌唱本身是人类自身的器官运动所产生的,所以也是人的一种运动方式。声乐是近现代概念,是人类歌唱活动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它是由人体器官发出的声调形成的音乐,更是由人声与语言及表达方式共同构成的表现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这门艺术包括太多内容,而科学用声是声乐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发声原理、正确发声、嗓音保护等方面来阐明科学用声的重要性。
  [关键词]声乐;歌唱;科学用声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0-0066-03
  一、发声的科学原理
  歌唱艺术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自修,必须借助于导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歌唱者懂得怎样唱,怎样运用歌唱的技巧,要做到这一点,应充分了解歌唱机能的生理结构,掌握科学的发声原理,对歌唱的理论性、科学性、完美性诸方面有全面认识,才能使自己的歌声既优美动听又经久耐唱,从而不断提高演唱能力。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经过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发出响亮和优美的声音。
  歌唱的发声器官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脏、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部肌肉等组成。人体完整的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完成:第一,外呼吸,即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第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三,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的动力和能量保证。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包括喉头、声带。喉头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对称又富有弹性的坚实白色韧带。声带是语言发声和歌唱发声的发声体,两片声带中间的裂缝叫声门。声带在不发声时处于开启状态,吸气时,声门开启,发声时两片声带靠拢,声门闭合,声带受到气息的冲击而产生颤动,发出声音。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等。在歌唱中,这些共鸣腔的运用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起主要作用,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靠头腔鸣发挥作用。如果能正确、科学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就能唱出通畅、饱满、优美的歌声。
  二、正确的发声练习
  (一)运用正确的呼吸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带动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声音的甜美与否取决于各共鸣器官来自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而所有这些气流都来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成为发声训练的重要内容。正如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所说:“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也常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人们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用不着去想,就会本能而自然地呼吸,循环往复地呼吸。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很深,有时吸得很浅;有时还需要憋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呼吸。这些生理现象的呼吸很自然,谁都有,谁都会。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生活的呼吸要吸得深、用得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因此,歌唱的呼吸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二)气与声的练习
  歌唱中气、力、声是一种能量互换关系:吸进的是气,得到的是力,获得的是声音。正如《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所述:“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因此,在歌唱或发声过程中要获得腰部的支撑力,并且在保持吸气状态发声时,腰部要有明显的支撑动作。气和力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需要正确地运用气力发声。所谓气与声的练习就是指气息与声音的结合训练,在歌唱中气与声是不能分开的,否则就失去了歌唱的连贯性,也就没有了艺术美。笔者通过四年的学习,自己也总结了不少气声结合的练习方法。比如水泡音练习,水泡音是从喉部发出的一种均匀、微弱而连续不断的犹如水泡的声音,正确的水泡音是在声带与气息平衡的基础上发出的;长音练习,深吸一口气,用韵母唱一个单音,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在发声的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均匀、平稳、畅通;断音练习,吸气时要深、要饱,呼气时要集中而有弹性,发声时要短促而有力;哼鸣练习,在练习时要求嘴唇松闭,保持打哈欠状态,空腔内部打开,鼻腔、咽腔也打开,在哼唱时,应感觉到声音是集中在鼻腔顶端、眉心的地方,练习时可以感觉到鼻、齿、唇轻微的颤动。这些都是常见的集中练习方法,还有很多练习方法在学习中都可以见到。在练习时必须保持气息与声音的连贯性,这对歌唱有很大帮助。
  (三)歌唱的姿势
  声乐界有句常用语:“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跑步运动员赛跑,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开放松,切记紧咬牙关。另外,歌唱时要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气息才会畅通无阻。   (四)掌握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小而且单薄,很不好听,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同时,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几乎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共鸣的歌唱是没有穿透力可言的,更谈不上美好的音色,而发声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歌唱共鸣运用自如。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有时在头部产生一种震动的感觉,称之为头腔共鸣。有一种是面罩共鸣,是指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的鼻咽腔,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要实现面罩共鸣,最重要的是声音位置不能变,一定在额前、两眼下面一点、两边颧骨前和牙关打开处,这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
  总之,歌唱发声是非常自然的状态,要通过练声使日常发音的语言在歌唱时进入艺术发音状态,这就需要进行系统训练。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声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正确的歌唱
  有了气息和共鸣还必须讲究发声方法,要通过练习将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且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
  (一)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清楚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作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二)打开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自然放松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
  其一,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自然打开,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去。打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能使歌唱者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口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而是“竖”的、“圆”的。
  其二,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这里的微笑不是单纯的笑,而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状态可以使喉咙打开,从而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三)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一切。歌唱时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应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
  (四)关于换声区
  当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换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做出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值得实践:
  其一,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吸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感觉声音向更上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其二,母音转换手法。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掩盖一点声音,使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
  四、歌唱中对歌曲的处理
  (一)歌词的朗读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在歌曲作品中,歌词能直接、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歌唱是有声的,歌词是无声的,要使歌唱者准确了解歌词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最直接也是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歌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表情达意、语句通顺。尤其是在学习外国作品时,要先把歌词大意弄明白,并通过多次朗读,明白准确的发音,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才能在歌唱时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由于朗读不受旋律影响,可以使歌唱者较快地建立正确的歌唱基本状态。在朗诵时要注意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再应用到歌唱中,根据朗诵的发声位置来调节歌唱的发声位置,使朗诵发音成为歌唱发音的一部分。
  (二)歌唱中的感情
  在我们演唱一部作品时,经常不会把作品处理得淋漓尽致,没有用心去处理作品,成了一个“歌唱匠人”,没任何感情。要知道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演唱时必须把情感完美地融入作品中去。在演唱时,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风格流派,使音乐作品的音响形象成为一个完美和谐的构成整体,从而更好地抒发情感。
  情感不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应该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就在于对作品丰富感情的表达,要真正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就必须以情感人。作曲家的作品看起来是无声的,实际上却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艺术技巧,演唱者要在优美的歌词和旋律中挖掘出丰富的感情因素,准确充实地表现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歌唱是一种全身心都要参与的表演艺术,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是歌唱者获得优美动听歌声的基础。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的作品才能完整表达作品的内涵,完美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每一位歌者都应该保持一种谦逊、务实的态度,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2]王宝璋.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流金溢银的财富大道、联系中西的友谊大道、传递信仰的宗教大道、民族演化的繁衍大道、播撒文明的文化大道。  一  在丝绸之路上,繁忙的戍卒、逶迤的商队、匆忙的使者、和亲的队伍、清苦的僧侣、虔诚的信徒不绝于途。临夏(古称河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因素分布情况,并比较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方法 TIA患者236例,青年组(18~60岁)74例,老年组(≥60岁)162例。收集两组身高,体质量
目的:观察血清白蛋白( ALB)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B水平分
本文以西安民办博物馆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沿线各级政府发展民办博物馆事业的思路、路径和具体举措。提出应坚持“高度重视、积极促进、加强扶持、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走内
2014年1月13日,《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搭乘的汽车一路西行,奔驰于河西走廊茫阔的旷野间。当日,天空虽然清澈洁净,阳光也极是明媚,但是朔风依旧凛冽。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枯焦的荒山连绵成了一片,顺着视线继续远眺,远处突兀的山峦之上还可以望见点点积雪。  我的思绪随着疾驰的越野车,不觉漫游于河西大地几千年苍茫的历史中。我想今天是看不到疾奔的马蹄所扬起的沙尘,也听不到胡笳悲鸣之声了,不过落日、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