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由于其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课堂上我们免不了连篇累牍地说教。其结果往往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老师侃侃而谈,学生面面相觑。针对以上这些现象,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化空洞为丰富,使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这是学生学好政治课的前提,也是作为政治教师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何才能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我觉得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课堂语言的感染力,主要是大量运用妙语。
一、 妙语的作用
(1)妙语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妙语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当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考时,学好政治课就有了基本保证。
(2)妙语具有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同时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如果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妙语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能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是十分有益的,从而达到了创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3)妙语具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政治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抽象,比较呆板,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通过妙语,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
(4)妙语具有诱导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妙语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二、 妙语的技巧
(1)妙语开场法。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妙语开场是课堂导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被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所吸引,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先入为主的特效。比如我在上课时会遇到学生回来晚了、干什么都有、没有安静地坐下来进入准备上课状态的现象,这时我会用相声的开场白说道:“最近我发现一些现象”“——什么现象呢?”“一多一少”“——什么多什么少呢?”“学生吃零食的越来越多、好好吃饭的越来越少”(吃零食的,喝水的都停下来)“值日生越来越多,真正干活的越来越少”(有的同学马上要来擦黑板)“做数学作业的越来越多,看政治的越来越少”(同学赶紧拿出政治书)。从那以后,凡是我上课,没等我开口,学生们就会面带微笑七嘴八舌地说:“说话的越来越多,安静的越来越少。”有时还会针对班级的坏现象,进行发挥,然后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安静下来,眼神中流露出期待,期待着老师能说出更多的连珠妙语。这就很自然地组织了教学,导入了新课。用这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比简单生硬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2)诗词歌赋法。诗词歌赋法就是运用诗词、歌谣、对联的风趣诙谐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方法。诗词歌赋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尤其适用于教学。比如我在讲《我爱我家》时就用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讲到自信时用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由于诗词歌赋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恰到好处,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学生颇感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咬文嚼字法。我经常乱用多音字,让学生产生联想,提高情绪。比如在讲到公民的含义时,我说:“公民是法律概念,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然后我拿出身份证(第二代),说:“这里有三个错误?(同学们惊讶)第一个错误:正面印的是公民身份,背面印的是居民身份证,那么我们是公民还是居民?概念混淆不清。第二个错误:公民身份号码,身份不能叫号码,身份证才能叫号码,少了一个字。第三个错误:出生,两个字不当,是指出生地,还是指出生日?表述不清。”学生们频频点头,说:“老师,你太有才了。”从心底里更佩服老师了。通过咬文嚼字、纠错,加强了学生对易错误、易混淆的概念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从而提高了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4)网络俚语法。网络俚语以它诙谐幽默、时尚前卫的特点,迅速成为大家脍炙人口的语言,虽属下里巴人,也不乏熠熠生辉。比如在讲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我曾说“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打的找去吧”“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在讲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时,我曾说“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网游”。网络俚语由于在思维上别有洞天,胜过滔滔不绝,所以学生“趋之若鹜”,拉近了和老师的距离。
(5)警语佳句法。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课程,它更需要的是各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实例和人性化的引导。我在讲到宽容时,就曾说“生气,就是别人犯了错误,自己却在惩罚自己”“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变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就都变小了”“蜜蜂盗花,结果会使花更繁盛”“暗透了,便可望得见星光”。在讲到人生当自强时,我曾说“金色的阳光照着他人的宫殿,也不会避过我们的小屋” “下跪的姿势无论多么优美,它终究是下跪”。巧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
(6)幽默语言法。斯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教师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谈到《自我新形象》时,我说:官僚主义者就像庙里的泥塑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同学们也可以此为镜,照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官僚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
学生在校外上网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说服他们是问题的关键。我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幽默方法。我说:“上网吧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使人潇洒有风度,因为长时间上网可以使人近视、弱视、花眼,不得不佩戴眼镜,岂不风度翩翩。第二,可做演员,因为长时间上网,辐射会使人面黄肌瘦,试演非洲灾民根本不用化妆。第三,就是‘永远年轻’。医学统计表明,由于连夜鏖战,网吧猝死的人都是年轻人,所以他的人生档案中的年龄是‘永远年轻’了!”这一番话击中要害,在笑声中,同学们明白了上网吧的巨大危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妙语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学生听了如遇甘霖,如沐春风,在课堂上频频引发民意井喷。妙语是一种艺术,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妙语能使学生四十分钟里都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与老师产生共鸣;妙语能使学生高兴时开怀大笑,动情时潸然泪下;妙语能使下课的铃声渐行渐远,甚至多年以后学生们还在回味,还在津津乐道。
(大庆一中)
一、 妙语的作用
(1)妙语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妙语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结合。当学生注意力集中,专心致志地听讲、思考时,学好政治课就有了基本保证。
(2)妙语具有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同时也伴随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如果怀着课业负担、升学压力等因素造成的紧张心理进入课堂学习,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所以,妙语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能给人以温和友善之感,这对于缩短教师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是十分有益的,从而达到了创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3)妙语具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政治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抽象,比较呆板,因此,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按教材内容讲解,容易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倦感。通过妙语,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
(4)妙语具有诱导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理论深度,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生活阅历等原因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妙语能给学生指明清晰思路,并诱导学生自然地深入到课文中去,产生顿悟,从而形成教师循循善诱于前,学生孜孜以求于后的局面。
二、 妙语的技巧
(1)妙语开场法。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妙语开场是课堂导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教师开始授课时,用妙言隽语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中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学生注意力被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所吸引,教师“投其所好”,以获得情感上共鸣,集中学生注意力,达到先入为主的特效。比如我在上课时会遇到学生回来晚了、干什么都有、没有安静地坐下来进入准备上课状态的现象,这时我会用相声的开场白说道:“最近我发现一些现象”“——什么现象呢?”“一多一少”“——什么多什么少呢?”“学生吃零食的越来越多、好好吃饭的越来越少”(吃零食的,喝水的都停下来)“值日生越来越多,真正干活的越来越少”(有的同学马上要来擦黑板)“做数学作业的越来越多,看政治的越来越少”(同学赶紧拿出政治书)。从那以后,凡是我上课,没等我开口,学生们就会面带微笑七嘴八舌地说:“说话的越来越多,安静的越来越少。”有时还会针对班级的坏现象,进行发挥,然后学生们就会很自然地安静下来,眼神中流露出期待,期待着老师能说出更多的连珠妙语。这就很自然地组织了教学,导入了新课。用这种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比简单生硬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
(2)诗词歌赋法。诗词歌赋法就是运用诗词、歌谣、对联的风趣诙谐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方法。诗词歌赋语言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尤其适用于教学。比如我在讲《我爱我家》时就用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讲到自信时用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由于诗词歌赋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恰到好处,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学生颇感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咬文嚼字法。我经常乱用多音字,让学生产生联想,提高情绪。比如在讲到公民的含义时,我说:“公民是法律概念,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然后我拿出身份证(第二代),说:“这里有三个错误?(同学们惊讶)第一个错误:正面印的是公民身份,背面印的是居民身份证,那么我们是公民还是居民?概念混淆不清。第二个错误:公民身份号码,身份不能叫号码,身份证才能叫号码,少了一个字。第三个错误:出生,两个字不当,是指出生地,还是指出生日?表述不清。”学生们频频点头,说:“老师,你太有才了。”从心底里更佩服老师了。通过咬文嚼字、纠错,加强了学生对易错误、易混淆的概念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从而提高了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4)网络俚语法。网络俚语以它诙谐幽默、时尚前卫的特点,迅速成为大家脍炙人口的语言,虽属下里巴人,也不乏熠熠生辉。比如在讲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我曾说“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打的找去吧”“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在讲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时,我曾说“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网游”。网络俚语由于在思维上别有洞天,胜过滔滔不绝,所以学生“趋之若鹜”,拉近了和老师的距离。
(5)警语佳句法。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德育课程,它更需要的是各种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实例和人性化的引导。我在讲到宽容时,就曾说“生气,就是别人犯了错误,自己却在惩罚自己”“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变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就都变小了”“蜜蜂盗花,结果会使花更繁盛”“暗透了,便可望得见星光”。在讲到人生当自强时,我曾说“金色的阳光照着他人的宫殿,也不会避过我们的小屋” “下跪的姿势无论多么优美,它终究是下跪”。巧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
(6)幽默语言法。斯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是教师魅力、活力、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一条别致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谈到《自我新形象》时,我说:官僚主义者就像庙里的泥塑像,“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不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同学们也可以此为镜,照照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官僚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
学生在校外上网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何说服他们是问题的关键。我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幽默方法。我说:“上网吧有三大好处:第一,可以使人潇洒有风度,因为长时间上网可以使人近视、弱视、花眼,不得不佩戴眼镜,岂不风度翩翩。第二,可做演员,因为长时间上网,辐射会使人面黄肌瘦,试演非洲灾民根本不用化妆。第三,就是‘永远年轻’。医学统计表明,由于连夜鏖战,网吧猝死的人都是年轻人,所以他的人生档案中的年龄是‘永远年轻’了!”这一番话击中要害,在笑声中,同学们明白了上网吧的巨大危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妙语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学生听了如遇甘霖,如沐春风,在课堂上频频引发民意井喷。妙语是一种艺术,是高雅的,不是嬉皮笑脸、轻薄逗乐,也不是哗众取宠、低级趣味。教师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养成健全的人格,这也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妙语能使学生四十分钟里都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与老师产生共鸣;妙语能使学生高兴时开怀大笑,动情时潸然泪下;妙语能使下课的铃声渐行渐远,甚至多年以后学生们还在回味,还在津津乐道。
(大庆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