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超,一位“倔强”的捐款老人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e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2月15日,一位穿戴普通的老人走进南京市慈善总会,从怀里摸出1万元现金,对工作人员说:“这是我‘慈善一日捐’的捐款。”
   谁又能想到,这位老人今年已是第3次走进市慈善总会,在鲁甸地震、慈善圆梦行动中,老人已捐了8000元。他也是目前为止“慈善一日捐”捐款最多的个人。这位老人名叫倪超,今年61岁,独自一个人生活,膝下没有子女。
   “这样的善举在慈善个人捐款中是不多见的。”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次都建议老人少捐点,让自己的日子过好些,老人总是摆摆手说尽点心意。
   在南京市慈善总会的统计中,从2005年至今,倪超已捐款13万元。
   昨天,我们前去寻访这位“慈善达人”。在秦淮区象房村路旁,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这是一家福利彩票的售卖点,同时经营一些小百货,这就是倪老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粗糙的手,饱经风霜的面容,脱落的门牙,穿着磨破的棉拖鞋,是倪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老人所住的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脱落的墙皮,老式的抽水马桶、简单的旧家具……都是30多年前的模样。
   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孤寡老人,每年却给自己定下万元捐款“任务”。
   “2005年从南钢内退,我当时每个月拿700多元工资,同时,还经营这家小店,一年赚了4000多元。年底,我也没多想,就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凑齐了5000元,捐给了南京市慈善总会,并给自己定下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捐款任务。”老人边与我们聊天,边忙碌地收拾著烟酒糖茶等百货物品。
   面对记者诧异的表情,倪超则淡淡地说,街道居委会、邻居都很照顾自己。现在有退休工资,能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看到他们好,心里很舒畅。
   不过,在象房新村社区主任李素萍眼中,倪超捐款很大方,而对待自己则太抠了。
   “他可能有十几年没买衣服了,每次去捐钱,身上穿的衣服就是他最好的一件,还是10年前的夹克衫。”李素萍说。
   在与倪超的交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体面和尊严正是老人的生活信条。老人说,他希望那些暂时遭遇困境的人们,不要被困难吓倒,人可以生活简单、衣着朴素,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和理想。
   带着这样的信念,倪超的善举坚持了10年,光是有捐款凭据的,就已经达到了13万元。
   除了捐款,热心的倪超老人也在为街坊邻居提供便利,他的小店现在成了社区居民经常聚集聊天的场所,这里常年摆着免费的打气筒、热茶水。
   “我并不孤独,除了亲朋好友经常来看我,我还有两个‘孙子’,他们对我可亲了,还给我买好吃的。”倪超高兴地告诉我们,8年前,他帮助照顾附近打工者的两个孩子。如今,这两个孩子已经上小学5年级了。
   我们了解到,倪超老人的善举,起初有不少人误解,但10年坚持下来,他用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
   “他把钱省下来去做善事,值得大家学习。他还被评上‘感动中国’的候选人和南京好人,我们都很高兴,也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社区居民谈到倪超师傅时都竖起大拇指。
   面对现在的各种奖项和关注,老人很淡定,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感到很快乐,日子过得很舒畅,尤其是能帮助一些困难的人,每天很开心很充实。只要自己有能力,会一直捐下去。
其他文献
在天津市武清区,有这样一位爱心人士,他的慈善之路从助学开始。2005年,他来到天津市慈善协会要求资助孤儿,至今已经资助孤儿40多人,他把孤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还带领全家,积极参与助老、支援灾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他的慈心善举,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被评选为天津市第三届“慈善之星”(个人)。他就是武清区民营企业家孙庆军。  助孤十年,把孤儿当成自己的孩子   天津市慈善協会每年5月开展一次“有爱不再孤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读大学一年级,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给我上生物课时,首先介绍了历史上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至今记忆犹深。谈先生认为《物种起源》论证了物种的进化,但并没有解决如何遗传和变异的问题,真正回答这一问题的是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从此孟德尔的名字进入我的脑海。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攀登杂交水稻高峰所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袁隆平能够成为“当代世界神农”,与孟德
记得在十多年前,看过一篇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小文章:如果你要开心一小时,找几个人一起喝酒去;如果你要开心一星期,外出旅游度假去;如果你要开心一辈子,就经常去做好事,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给身边的弱者一个微笑、一个轻轻地拥抱!  这一观念也深深影响着我。当上级党组织让我在分管和联系的所有部门中,只能选择一个部门兼任社会职务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绍兴市慈善总会会长。  慈善,和一个城市的市民
时间的流淌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忙忙碌碌的不经意间,来山东省慈善总会办公室工作已经将近8年的时间了。因为做宣传工作,与受助群众直接接触,工作之后的所见所闻,深深地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上天给予人类种种苦难的同时,也赋予人类以悲悯之心,因了慈心善举的存在,庸常的生命、琐碎的生活才有了灵动的色彩、鲜活的意蕴。真正的慈善是内在的,只有在人类的灵魂里才能被感知。”回顾8年的慈善工作经历,我感慨万分,在日记中写
鸟需筑巢,蛛需织网,人需行善。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行善,犹如将一股鲜活的清泉注入久旱枯竭的小河,犹如将一颗代表希望的种子埋进荒凉的沙漠之中。《国语》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中写道:“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从善如流,宜哉”,看来,我国远古时代的哲人不仅早已将“行善”当作修身养性的一剂良方,更将此奉为一生的宝贵财富。  作为小学生,我们常常无法做伟
过去的一年,全国慈善机构和慈善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红十字会“郭美美炫富”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慈善负面新闻曝光后,让原本不了解慈善的人们加深了误读,也让热心慈善的人们对慈善组织和机构不再信任,慈善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使每一个慈善组织和每一位慈善工作者都面临“公信力”的严峻考验,客观上也让人们对慈善开始了重新思考,也给了慈善事业一次改革的契机。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慈善组织提升公信力,
2011年11月28日下午,中华慈善总会《慈善读本》福州(罗源)发放仪式在罗源三中举行,罗源县8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受赠5000本《慈善读本》。为了把《慈善读本》进校园试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罗源县教育局、罗源县慈善总会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又召开试点学校校长、德育处主任座谈会,联合制定《进校园的激励办法》,其具体内容是:    一、对于《慈善读本》进校园工作(含“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游客在西安永兴坊美食街品尝“网红小吃”  今年的国庆假期,与以往旅游直奔景区、景点相比,一些城市的特色美食街区、特色餐饮店铺成了社交网络上的“新晋网红”。本刊记者发现,去“网红店”吃喝、拍照成为不少年轻游客的新选择。同时,一些店铺走红后,服务却没有跟上,需进一步提升“内功”。“打卡网红店”  “这家‘网红店’从上午9点开始排号。一直排到下午4点才吃上”“店里到处都是来拍照的,简直比景点还热闹”……
寒假里,我和妈妈、姐姐、弟弟还有妈妈的朋友等六人一起去了柬埔寨。妈妈说那里十分贫穷,所以就在出发的前一天,我们去买了一些文具、特产,想捐给当地的贫困学生。  到了那边的机场,我觉得不像妈妈说的那样贫穷。我就和妈妈说:“妈妈,您骗我说这里很贫穷,看这机场不是很大吗?还买了那么多慰问品,而且那么重,结果白买了,害我费力气啊!”妈妈亲切地对我说:“明明,这怎么能说是白买了,你以为这机场很大就是很富裕的地
9月5日,中国历史上首个“慈善日”宣告诞生,加之中国历史上首部《慈善法》正式实施,“慈善”成为当今主要话题之一,这也成为了中国慈善界,乃至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史上的重事,也为济南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  《慈善法》历经十年打磨,数易其稿,多方求证,终于走进了法律殿堂与人们的生活。作为中国第一部规范慈善事业的基础性及综合性法律,《慈善法》被社会各界赞誉为“开门立法”的典范,也由此注定了她与生俱